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挂旗风波:我们胜利了!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真正将所有中国大陆学生召唤起来的,是2000年12月中旬发生的挂旗风波。这一事件在全院学生中引起反响,个别亲台的教授也跳了出来。
前面提到肯尼迪学院著名的ARCO Forum,它其实是Littauer教学楼二层的一片空间,平时摆满桌子当食堂,晚上有演说时就撤掉餐桌。它有些像中式建筑的天井,上面是玻璃顶,采光效果好。根据学院的惯例,每年新生入学,都要在天井四周悬挂学生所属国家的国旗。自然,美国与台湾没有外交关系,也不承认台湾的“中华民国”,所以,不挂台湾的旗,是十分正常的,没有人关注。当然,台湾来的学生是例外。
我们班有几位来自台湾的学生,有民进党员,也有国民党员。不提及统独问题,大家关系都还不错。共同话题多,没有语言障碍,平时聊天,大家总是凑在一起,不管是大陆来的,还是台湾来的。
但是,个别台湾学生骨子里并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他们对学院没有悬挂“中华民国”国旗尤其不满。据说,他们为此找过院方,院方答复这是多年的政策,不会改变。为了向院方施加压力,他们开始做学生会的工作,要求学生会就是否挂旗进行公开辩论,希望用“民意”来向学院施压。
台湾学生的理由是,学校是学术之地,不应该介入政治。国旗代表着学生的身份,是尊严和平等的象征。不挂“中华民国”的旗,有悖于哈佛的传统和声誉。
所谓哈佛的传统,是因为哈佛曾经悬挂台湾的旗,即使中美有外交关系。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大陆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来哈佛留学的大陆学生越来越多,近年来在人数上已经大大超过台湾人。因此,台湾人在哈佛的影响也越来越小。
哈佛是美国精英聚集之地,许多人今后注定要成为美国政界、学界和商界的领袖人物。这些人在美国势力庞大,影响甚至决定着美国的全球战略。众所周知,没有美国的支持,台独之梦一天都做不下去。因此,哈佛等美国高校就成了某些台湾人的必争之地。事实上,台湾政经界许多实权人物都在美国留过学,其中留学哈佛的不在少数。想想1995年康奈尔大学邀请李登辉访问在国际上和两岸掀起的风波,就知道美国名校对台湾的重要性。考虑到这一点,就能理解为什么挂旗之争根本不是台湾学生所谓的尊严之争,而是政治之争了。
对策动公开辩论的台湾学生而言,他们认为自己总是赢家。因为如果公开辩论的结果是认同他们的观点,他们就要求学生会正式致函学院行政当局,用所谓“民意”来压学院就范。这已为后来的事实所证明。如果公开辩论的结果不能认同他们的观点,他们认为也达到了目的,那就是让全院师生都听到了所谓台湾人的声音。
公开辩论选择在12月5日晚上进行。晚18点30分开始,陆陆续续有学生进入会场。大陆的学生事先已约好,能参加的要尽量参加,并选出了主要发言人。19点,辩论开始,此时会场聚集了大约三四十人,除了学生会中的十几名各班级代表,剩下的大部分是大陆学生。台湾学生只有几人,外国学生更少。可见,绝大部分学生对台湾学生提出的挂旗问题并不感兴趣。这多少也令公开辩论的策动者感到失望。
台湾学生对辩论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他们请了一个美国学生做代表,替他们发言。流利的语言,悲情的口吻,煽动性的言辞,这位美国学生把眼前的戏当成了竞选参议员的一次预演(后来据了解,该学生原供职于某州长办公室)。其后,大陆学生推举的代表站起来发言,用事实教育那些对中国知之甚少的代表们,挂旗问题不是简单的尊严问题,它关系到哈佛对一个中国原则和中国大陆学生的基本态度。哈佛虽是私立学校,但与美国政府关系密切,在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上有义务与美国政府保持一致。更何况,哈佛的国际交流甚多,各国元首和政商名流纷至沓来。学院挂上所谓“中华民国”的“国旗”,恐怕会产生不良影响和后果。
随后是自由辩论。大陆和台湾的学生纷纷发言。台湾学生利用美国学生仇视共产主义的心理,举着护照,攻击大陆是斯大林式的共产主义。大陆学生起而反驳。会议气氛渐渐紧张起来。会议组织者在发言机会上明显偏向台湾学生,引起大陆学生不满。
前后不到一个小时,会议组织者提出开始表决是否要求学院挂旗的动议。当时会场的气氛已经很明显。我们大陆学生在表决前开始退场。
回到宿舍,我难以平静,愤而提笔,写下文章《学生会:动议通过了,使命失败了!》,对学生会事先不组织学生交流,反而发起所谓动议表决的做法提出批评,认为学生会没有很好地化解学生之间的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从而偏离了学生会的使命。文章对公开辩论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错误观点逐一进行了批驳。文章完成后,我把它发给所有大陆学生,征求意见,并作了相应改动,最后,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所有学生和教师,并刊登在12月18日的《公民》报上,同时刊登的还有台湾学生的一篇文章,以示公平。在本期的头版头条,则是记者对整个事件的综合报道。出乎意料的是,我陆续收到一些西方国家学生的回信,对我表示支持。
大陆学生在整个事件中表现出来的自信和团结一致,在学院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力量。我们赢得了大部分师生的尊重。学生会把“动议”提交给了院方,但没有被采纳。台湾的旗是注定飘不起来了。我们胜利了!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我们一样高兴。寒假后第一周的一天,我在ARCO Forum吃中饭,边吃边翻看新一期的《公民》报,突然发现第二版下面有一个很大的宣传广告,上面说:“台湾的旗其实已经飘起来了!”。下面是哈佛一个教授的名字。看来,他一定是这则广告的出资人无疑了!
看着这则“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广告,我不由地笑了。
(作者 余际庭)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