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我记得刚到哈佛的时候,一个朋友送我一句忠言:“在哈佛,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我觉得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其实何止是在哈佛呢,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能小看任何一个人,任何地方都藏龙卧虎,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所长。因此,要敬重每一个人、善待每一个人。
到哈佛的第一天,我就去校园熟悉环境了。看到身边匆匆而过的长者,我就觉得他或许是个世界著名的教授;看到年轻的学生,我就觉得他大概有一天会是另一个比尔·盖茨,或是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或是哪个国家未来的总统什么的——那种感觉真是奇妙!哈佛有360多年的历史,曾经出过6位美国总统、31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无数政界、商界名流。如果你去哈佛,不管是去学习还是去参观游览,我建议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哈佛广场旁的Holyoke中心一层的哈佛信息中心(Harvard info center)。在那里可以看介绍哈佛的录像(免费的),买介绍哈佛的小册子(既权威又便宜、比书店便宜多了,如果有哈佛的ID还可以打折,此外还有中文版),然后还可以参加从那里出发的免费导游团(Free student-led tours)。在参观哈佛园(Harvard Yard)的时候,导游不仅向你介绍哈佛的历史、建筑和名人,还会告诉你哪个名人曾住在哪个楼,比如比尔·盖茨,以及一些关于哈佛的传言,比如哈佛塑像的3个传闻和哈佛楼的故事。
在哈佛所有的院系里,肯尼迪学院由于和政界有一种天然的联系而又显得格外特别。一是肯尼迪学院的名人讲座最能吸引人,哈佛各院系的人都跑过来听,人多的时候还要限票,重要人物的讲座总是戒备森严,比如有一次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来。二是肯尼迪学院每年春天都会组织学生去华盛顿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找工作,学生们在白宫、国会、世界银行等都能见到级别很高的人,并受到特别的礼遇。三是肯尼迪学院把政界名流变成普通的人,又把普通的人造就成领袖式的人物,因此肯尼迪学院又以领袖的摇篮著称。
肯尼迪学院的名人实在是太多了,甚至与某个国家的前总统说话聊天交朋友都变成了稀松平常的事,名流们也因此变得普通了,但与这些成功人士的近距离接触,有意和无意之间就开拓了学生们的眼界、提高了他们的素养,正是中国古人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如说和我们一起上课的有一位厄瓜多尔的前总统,他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很感兴趣,上课的时候也会像普通同学一样回答问题,他还和我们中国同学聊天,告诉我们他当总统时访问中国的经历以及与江泽民主席的会面。他还出席了我一个中国同学的婚礼,并出任父亲的角色,当婚礼进行曲响起的时候,他把美丽的中国新娘带入教堂。
此外,到肯尼迪学院做讲演的名人就更多了,仅我在学校的那一年,亚洲的政要们就来过不少,比如说那年我们和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共进过早餐,和香港现任政务司司长曾荫权一起吃过午饭,和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喝过下午茶,和泰国中央银行的行长共进晚宴……台湾前“行政院院长”唐飞还请过我们大陆来的同学在学校对面的一家中国餐馆吃饭,共同讨论一些两岸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我想他肯定没有想到大陆来的同学思想会那么活跃并对他那么友好,我们也没想到他那么儒雅和睿智。
对于亚洲的名人我还算清楚,但对美国或欧洲的政要们我就不知道谁是谁了,现在想起一些事觉得很可笑。记得2001年3月份,我随学校的团去华盛顿,在国会山一个人给我们介绍美国的众议院和参议院以及如何在那里找工作,由于我不是美国人也不想在国会找工作,所以听得我直犯困,于是睡眼朦胧地问我身边的一个同学那个讲话的人是谁,怎么总也讲不完。我那个同学那种吃惊的语气和表情令我终身难忘:“你不知道他是谁?他是肯尼迪总统的弟弟、麻省的参议员Edward Kennedy!”天哪!于是我仔细地看他和肯尼迪总统哪点儿像、哪儿点不像,并想起了他种种传闻。
当然我也不是特别孤陋寡闻,对于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戈尔我还是知道的,2001年他们到KSG演讲,但那时我刚刚毕业,没能亲眼目睹他们的风采,十分遗憾,据说当时的情景非常热烈。不过我在KSG的时候正赶上2000年美国大选,很热闹,KSG有大屏幕直播,还有免费的啤酒、比萨饼、爆米花什么的,就像过节一样。因为这是美国最重大的事情。KSG凭借和美国政界的独特关系,还请了很多美国政界的著名人物和资深专家到KSG做现场分析和结果预测。在哈佛由于民主党人居多,大家都为戈尔没有选上不胜惋惜,那次大选中的选票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美国民主与政治制度的深刻反思。
和香港现任政务司司长曾荫权(中)
在哈佛教师俱乐部
(作者 金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