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3节 快乐的倒霉蛋(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十一、元旦长假来临了,我也舍不得回家,尽管我回家只需两个小时时间。寒假来临了,我回到家中,仍是整天看书,只在年三十、初一、初二歇了三天。就这样,我坚持到了三月底考博的来临。然而,另一件倒霉事接踵而来——我患了急性胃炎,不能吃东西,吃什么吐什么。在输液、吃胃药调养了几天后,我带病参加了考试。
成绩出来了,还可以,排在第四名。但天有不测风云,这时教育部颁布了今年的博士生招生政策,要求各高校缩小招生规模。这样,我报的导师只给了四个名额,而他原来可以招5个人,他原来也信誓旦旦地要招我,这样他必须在前五名中淘汰一个。我原以为我是第四名,应该没什么问题,没想到在复试后我却被淘汰了。
我是通过电话知道这个消息的。当时我一下子全懵了,脑子一片空白,眼泪不由自主地就流了下来,愣了半天。胸中涌动着很多我说不清楚的东西,并且膨胀到使我无法呼吸。
然后,我给我妈妈拨了个电话,带着哭腔告诉了她这个消息。妈妈吓坏了。她第二天就赶到学校来陪了我一天,带我去附近的公园散心,安慰我。后来,我干脆和她一起回了家。
在家里呆了一个星期。在这一星期中,妈妈每天都陪着我。和我聊天拉家常。每每我把话题转到考博上面,她就微笑着听我抱怨骂人,然后就起身去厨房给我拿点水果吃。她还每天都安排很多事情让我做。
在我临走的时候,我妈妈跟我进行一次促膝长谈。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在一个接近傍晚的时间,我们全家人吃过饭,妈妈带着我到我家楼下不远的小公园里。我现在回想当时的情景,仍然觉得那一刻我妈妈身上母性的光辉和力量,比天边的晚霞还要壮美。她很平静地和我说了很多她自己过去的事情,把她写的回忆录给我看。她和我分析我的成长过程,以及我考学的心态等等。她还给我分析了我的失误所在,说我太过自信,她以前打电话时说过我几次我都没听,我这时咎由自取,不能全怨别人。我当时说我对门宿舍的一个同学同时考了北大、清华、北师大,考了三个第一名,最终被北师大录取。所以她说我还是实力不够强,谁让我考了第四名这么个很悬的名次呢?如果考第一就没问题了。她鼓励我别怨天尤人,多从自身找原因。
最后,妈妈跟我说:“孩子,其实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悲痛和快乐一样,都是稍纵即逝的,往往给你感受越深刻的东西,越是抓不住,越是让你感觉难以把握。但这些都是你的财富。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一切都会过去的。男子汉应胸怀四方,宏观地长远地看问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重要的是把握眼下。”醍醐灌顶,我的理智开始恢复。
是啊!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这些年来妈妈再苦再累,都坚持开开心心地过每一天,绝不让别人看笑话。我既然是她的儿子,就要像她那样,不能让人看扁了。
平静下来,我才惊觉,自己的迷失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开始考博时的疯狂心态,失败后的怅然若失,好像天都塌下来了。每天都生活在愤恨中,抱怨学校、抱怨社会、抱怨命运。但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问题:首先,我的实力不够强大;其次,我确实不该因为过于自信而放弃找工作;我无法快乐起来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我担心考博失败后的出路,人在给自己特别大压力的情况下,根本谈不上快乐;再次,就是我逃避现实,总和别人做比较,原本各方面都不如自己优秀的师兄弟都有了相对好的出路,而我自己总是沉浸在一种有些不服气的情绪当中。
我觉得我在那段时间里,放任了自己的负面情绪,甚至将怨恨无限扩大了,那同样给我一种类似于考博时的充满痛意的快感。可以说这种快感是有毒性的。这种快感不仅蒙蔽我理智辨证地看问题的眼睛,还让我逐渐丢失了快乐的能力。
所谓有失必有得。经过这次磨练,我对许多事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使我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未来,不会那么幼稚和极端了。并且,没考上博士,并不意味着我不优秀,至少那位博导很赏识我,为我以后再考他的博士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即使他在我再次考博的时候不招学生,他也可以帮忙给我联系别的导师。今年9月初,他还送给我一本6月份刚出的新书。
原来悲剧和喜剧就是在于我心中那一念之差啊!
放下了沉重的欲望,我变得能够从容地面对这次变故。当我意识到了这一点,问题也随之分析清楚了,心中的乌云也就消散了,再也不钻牛角尖了。好像重见快乐的阳光,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变得可爱和透亮了。所以直到现在,一旦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我就常在心里告诫自己:“既然已经如此,就面对现实吧!就算这次打击真的很重,但毕竟不是致命的。就算是天大的事情,明天的太阳还是会照常升起,过了若干年再回过头来看看,也许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就像我上高中的时候,在日记中的某一页上写到:“完了,全完了,我该怎么办?”可是现在我竟然一点都想不起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样。毕竟时间是最好的医生。
我特别庆幸自己有一个好妈妈。她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关怀和安慰,帮助我得以回归快乐的本心!
生活还要继续。于是,我又回到了学校,开始做简历、找工作。我先后发了六、七份简历,但回应者寥寥。时间已到了6月份,各高校毕业的研究生要么考上博士,要么找到工作,大部分都已有了归宿,而我却前路茫茫,心情不自觉地还是有些灰暗。幸好,终于一所高校答应接收我当老师,虽说待遇不是很理想,但毕竟是一份还凑合的工作,于是我来到了北方这座海滨城市。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