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产品的定价是否合理(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薛兆丰:法律是不是一个必需的手段呢?
方兴东:是,那肯定是的。但是这个手段在中国这种状况下,应该把握在什么度,这是一个问题。打盗版是有不同层次的,比如大规模制造盗版的厂商,还有小的自己刻录的,还有自己用的。在很多国家,最终用户是不管的,在美国最终用户也是不管的。目前中国的这种状况,到底需要保护到哪一个层次,这是应该好好探讨的。
知识产权不是绝对的东西,是相对的东西。善于用的人会把它用得很好。微软目前为什么会在中国会有这么大的市场力量呢?是谁给它带来了呢?是盗版。盗版并不是只有有害的一面,好的一面包括使厂商获利。除了卖产品以外,获利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
薛兆丰:如果很多人用,又收不到钱。穷当当的开发者有什么意思呢?
方兴东:可以通过合理的价格慢慢地培养。
薛兆丰:最终还是要收钱的。
方兴东:那是合理的钱。我不反对微软收钱。
薛兆丰:你怎么区别知识产权跟知识霸权?什么时候要求知识产权就是保护知识产权,什么时候又是打着行使保护知识产权的外衣去行使知识霸权?
方兴东:知识产权应该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包括定价方面,保护的程度方面。如果保护知识产权,却又不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让用户接受产品,使产品没法在市场正常流通,这就不是合理的。
薛兆丰:不能因为软件贵,盗版就合理。
方兴东:我觉得贵的原因是不一样的。你说可以讨价还价,但很多时候是无法讨价还价的。这种时候应该是有问题的。
薛兆丰:什么是自愿的交易?自愿的交易就是说,他出这个价顾客接受才买,不愿意买的话,他的产品放在那里,吃亏的首先就是微软,对不对?一个厂商开发软件,不能保证让最穷的人都用得起。即使是必需的东西,一颗盐、一粒米也是要收钱的。为什么一定要微软以你能够承受的价格来提供它的价格给你呢?
方兴东:盐也好,水也好,必须以我能够承受的价格给我,我才接受。
薛兆丰:没有这个原则。
软件业的发展
记 者:薛先生,您有没有我们的PC厂家给别人打工这种感觉?
薛兆丰:我认为谁跟谁打工这种说明不正确。大家都是为消费者打工。上游的产品控制下游的产品,这种说法也不成立。中国的软件有自己开发的余地,例如做财务软件,一个操作系统一千多、几千,而一个财务系统可以上万、几万,谁赚得多呢?不能说上游就比下游好赚,这在经济学中是不成立的。
方兴东:中国财务软件的成功是很典型的例子。为什么能成功?财务部的很多标准、很多规范保证了它的成功。没有这些规范,不可能有中国财务软件的今天。
薛兆丰:所以你说的上游控制下游的说法就不成立。
方兴东:现在咱们不应该甘愿被别人控制,应该打破这种控制。
薛兆丰:在微软的操作系统上开发一套财务系统,算不算是受微软的控制呢?
方兴东:那当然一定程度上还是算的。
薛兆丰:受控制的话,财务软件赚得多还是操作系统赚得多?你刚才说财务软件的开发是非常成功的例子,但你又说这是被牵着走的例子。
方兴东:只要产业做得好,企业做得好,用户配合的话,这种控制会降低的。
薛兆丰:但这不能证明它摆脱了微软的控制,它还是在Windows平台上面运作的。
方兴东:我觉得这是程度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对你不是很重要的,你就很成功摆脱这个问题:
薛兆丰:这不是谁控制谁的问题,是谁跟谁合作的问题。软件生产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是合作的关系,不是控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