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 打开通往香港的那扇门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有人形容他说,“比现在中关村小老板去硅谷还寒酸”。柳传志的确很寒酸,联想还很小,他也没什么钱。他依旧拿着每月几十块钱的工资。他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服装,没有耀武扬威的权势。他只是一个平凡却又充满雄心壮志的人,不甘被庸常的生活埋没。“到哪去,能走就走,不能走,柳传志就坐电车,电车六毛钱,汽车要一元钱,地铁太贵,柳传志一次没坐过。”
柳传志是与助手甘洪一起去香港的,因为住宾馆太贵,他们晚上便住在父亲朋友的家中。柳传志让甘洪睡到床上,自己则打了一个地铺。“躺在地上,柳传志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让甘洪舒舒服服到香港出趟差。”
柳传志父亲的朋友请柳传志在香港吃的那顿饭,柳传志至今记得清清楚楚,那顿吃的是螃蟹。吃完饭,人家一招手喊了一辆出租车,递上钱说:“多了钱找给他们。”柳传志暗道:“这家伙真阔。”
在香港,柳传志看了吕谭平的公司,当时吕谭平的导远公司也就十几个人,有个自己的货场,公司虽然不大,但“像个办公司的样子。”柳传志也看了四维、奇士等几家香港公司,心里算是有数了。临走时,柳传志对四维说:“今后会多和吕谭平的导远做生意,希望四维谅解……”四维完全能理解柳传志的选择,他们也知道国营公司速度慢的弊端,但没法改,也改不了。
在去香港之前,柳传志便已与导远公司总经理吕谭平见了一面。那是在计算所食堂小间里,柳传志请吕谭平吃了一顿饭。吃饭前,柳传志突然按住吕谭平的筷子,扭头吩咐人“换一双”——那双筷子上面沾了一只死苍蝇。
我们已无从想象当日他们吃饭聊天的场面,即使当事人自身也无法复原彼时彼刻的景象。但是毋庸置疑,那一天的觥筹交错,宾主双方给彼此都留下了极深刻的好印象。虽然联想尚小,名气较“两通两海”要弱小很多,但吕谭平觉得与柳传志颇能谈得来。“可能都是搞技术的吧,”他说,“我和柳总都是单纯的工程师生意人。”
如果研究联想历史的人稍有想象力,即可闭目展现出一幅命运的图画,用以解释联想一个重要的历史转变之际的感觉和现实。柳传志与吕谭平的相逢无非是展开一个序幕,日后这两人将在联想的历史中长久地胶结,没有一方可以失去另一方,直到历史再次出现转圜关口。
有时候我们可以将柳传志与吕谭平的故事形容为利益的选择,但他们之间的交往更可描述为两个男人之间的友情。贸易中的赢利为数几何虽然重要,有时却并非关键之选。
能够证实这种判断确切无讹的,是1986年4月柳传志从吕谭平那里拿到500台IBM电脑的代理权。他将给吕谭平的利润压低到5%,吕谭平认了。联想从吕谭平手中赚到了第一笔“大钱”。
后来柳传志又与吕谭平做了一单50台兼容机生意,因为机器质量不好,柳传志找吕谭平换货,吕谭平二话没说就给换了。
吕谭平是否因他的豪爽和重承诺、讲信用而赢得了柳传志的信任?历史不容我们给出如此简单的结论。即在双方合作进入高潮之际,柳传志也不曾放弃同时与多家香港公司交易。他知道在当日的中关村,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在香港拥有自己的窗口,“在香港没有窗口的企业只能在中关村内倒来倒去,处在食物链的底层,永无出头之日。”
但吕谭平最终赢得了广泛的信任,他使柳传志觉得可以长久合作。柳传志知道“信用”对于相互的合作多么重要,他也知道那一单生意使吕谭平亏了很多钱。在吕谭平给同意给联想换机器时,他并未想到日后会与柳传志合作创办香港联想,但命运在不意之间回报了他的信用。
对于柳传志来说,打开香港这扇门,就意味着联想在瞬间又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曾经凝固的历史已开始向各个侧面进出。联想的历史只有到了此处,才开始变得有声有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