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38节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1997年,《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在中国,IBM成功的同时,它并没有更多的余地去为此骄傲。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已经使IBM的优势很小。价格在不断下降,价格下降的压力还会增大。最新的挑战来自联想公司,在1996年最后三个月IDC市场份额排行榜上,联想公司已跃居首位。”
几乎所有研究中国IT史的人都知道,1996年是中国IT业的决战之年。联想在那一年终于洞悉了赢利的秘密:科研成果+规模生产+规模营销=可观的规模经济效益。
联想涉足电脑领域之后,除提供商用微机外,也开始向家用电脑市场突袭。联想在1992年开始筹划“家用电脑”的概念,在1993年正式喊出了一个伟大的口号——“让每一个中国家庭都拥有一台电脑”,这就是著名的“1+1”行动。在美洲和欧洲没有“家用电脑”和“商用电脑”的区别,它们被统称为“个人电脑”,但联想煞有介事地推进最终使“家用电脑”在中国大行其道。到了1994年底,中国的电脑用户和主流厂商都接受了“家用电脑”的概念,就连美国人也承认了联想的创举,接受了“One Plus One”。
联想的第一代“1+1”电脑零售价只有三千多元,它既无硬盘,使用的又是黑白显示器,目的不过使家庭用户运行软件和学习电脑的欲望得到满足。它的性能与价格都与商用机有天壤之别,但它让消费者能够买得起和用得好,使电脑不再是神秘的怪物,变得简单和便宜,于是它便成功了。
1994年联想推出第二代“1+1”电脑,它保持了第一代使用便宜的特点,但配置及性能方面都开始与商用机相差无几。第一代“1+1”电脑满足了家庭的试探性购买欲望,第二代“1+1”电脑则满足了他们购买更完善、高档产品的欲望。于是,联想又成功了。
1994年的香港联想上市使柳传志感觉到“跃龙门”的计划得以实现,但联想依旧只是一个“小龙崽子”。很多问题阻碍联想变成龙。柳传志非常清楚联想与世界级大公司的差距悬殊:“我们自己可得明白,国外大公司确实是巨轮,我们现在是只小帆船,出了海了,但是要非常小心地行驶……”
柳传志素来谨慎,但杨元庆正值血气方刚、一腔热情之时,在那年微机事业部的春节晚会上,他跳上台去高唱了一首《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他既委婉地抒发了胸臆,台下便群情激昂,大有“人士从而附之”的气势。尽管柳传志不太愿意提及杨元庆曾高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但他从不否认与跨国巨头们之间的较量是一场力量对比悬殊的战争。
柳传志想起了一本叫《血红雪白》的书,“四五年我们到东北去时,战士根本无心打,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把日本人打走了,还要和国民党打?于是搞两忆三查,忆苦思甜,分田地。战士来源于农民,打了国民党就能保住自己的田地,这样一做,战士真的分了田地,积极性就特别高,再搞忆苦思甜,以前如何受地主迫害,现在如何才能保卫住自己的江山,这一搞部队的劲头很不一样。那么是否有觉悟就行了呢?还不行,于是组织如何打攻坚战,学习架梯子、爆破,有了大炮练打炮,这些事使部队成了正规军,在后来的大规模的战争中起了作用。所以战争分为两个方面,一个如何制订战略,一个如何使部队能打。我们办公司也一样,一是公司本身要有战略……将战略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的行动,队伍要能做得上去。”
为了准备这一场战争,柳传志在广东惠阳建立了一个联想科技园区。因为担心其卷入“倪光南事件”而被柳传志赶走的郭为在那里建造了这个大园子,后来出任联想控股子公司融科智地总裁的陈国栋在那里获得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这个大园子在1995年11月29日正式落成。落成典礼上,柳传志阐述了联想的发展目标:“我们想做一个长久性的公司,要做百年老字号,这是第一条最重要的目标;第二是我们要做一个有规模的公司,要有国际性的市场地位;第三是要做个高技术的公司,不想什么赚钱做什么。”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