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活动”出干部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小平同志刚刚提出干部“四化”方针的时候,一大批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那时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被提拔者本人一无所知,毫无思想准备,处于完全接受选拔的地位。当时电影中有句话,叫“没有被遗忘的角落”,拿来形容那时干部使用状况,是颇为妥切的。
敝人欣逢其盛,也是那个时期使用的干部,有切身的体会。我那时是市里中层干部,不知什么时候被列为市级后备干部,其时恰逢市委换届,我又不知不觉地成了市委常委候选人。后来因为某种原因,我没能参加那次选举,我认为事情也就过去了。没想到,我忘了组织没有忘,此后一段时间里,组织采取各种办法解决这一遗留问题,而且都是在我毫无觉察的情况下进行的。终于在两年后得到圆满解决。
今天,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战斗洗礼,我们党更加成熟了,党风和社会风气也正向健康方向继续发展。但也不能否认,在有些角落里,有个别地区、部门和单位,干部使用上的不正之风仍然存在。
“自己都不关心自己,谁能主动关心你。”这里所谓“关心”,就是不能守株待兔,要积极做工作。这是现今对待干部提拔使用问题的一个观点。受这种思想驱使,有的干部不在干工作上下功夫,只在挖门路、找关系上花气力。他们“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个板凳没有坐热,又开始积极另谋高就,而且越是官当的容易,胃口越大,自我设计越精彩。这使我想起“文革”时期的一件事。那时我认识的一个小混混当上了厂革会副主任,以前他对厂领导迷信得很,认为高不可攀,而一旦自己坐上了这个板凳,开会讲话有人写,开场白、主持语都准备妥当,不用自己费脑筋。只要识字,别拿错稿,就万事大吉。他觉得不过如此,于是,狂妄地宣称:当官最容易,我多大官都能当!今天和那时当然不能同日而语,但官当得太容易了,也会产生小混混那样的误解和负面作用。
“做工作的人都难以平衡,妥贴安排,不做工作就更没希望。”这是一些当权者的心态。在有的地区和部门、单位,由于“活动”的人多了,一旦空出一个位置,或者即将空出一个位置,好多人都采取各种手段紧张工作。有的单刀直入,有的迂回曲折;有的面对面,有的人托人;有的靠老感情,有的托老关系。总之是能行风的行风,能行雨的行雨,绝不错过机会。面对这样一些“积极工作”之人,当权者往往权衡再三,左右为难,不好下决心。最后是,“不好办也得办”,总要确定一人,确定何人未有定论,但一般不会确定未做工作的人,则是肯定无疑的。“老实人总是吃亏”,“不做工作”的人在有的单位不管资历多老,德才条件多好,政绩多突出,都是干活有份,提拔无望,就是这个道理。
“找我的人我不一定选,不找我的人我肯定不选。”这是在各级人大选举中,某些代表的心态。这种心态也会驱使一些候选人做工作。而且这种工作在有的地区也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做工作的方式也由简单地打个招呼变为物质攻关。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应该重视和解决。唯其如此,“活动”出干部之风确不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