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变“宝”的思考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每当人们谈论起东北人原在本地默默无闻,而奔赴异地,到南方成了叱吒风云人物时,常常会发出感叹说:“东北的一棵草,到南方也会变成宝”。人们对此津津乐道,并也往往将其归之于所谓“东北现象”。对于上述情况,我没做过统计,也没搞过调查,难以确切说清比例,在“杀”向南方的东北人中,到底有多少“草”变成了“宝”,又有多少“草”仍然是“草”的,既然众口一词,而且我也时常听到一些事例,因此只能信以为真。
不能否认,干部和人员的流动,是无时无处不在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符合社会和自然的发展规律。流动的结果,确实有助于解决人尽其才的问题。在当今“孔雀东南飞”的大趋势下,不排除也有“孔雀东北飞”的情况。在南方没有混出个人样来,跑到北方成了气候的,也不乏人。这是因为,人才的成长具有很强的机遇性,制约因素很多,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从总体上说,前些年南方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更加适于人才成长,还是确实的。
东北的一棵“草”,到南方变成“宝”,原因很多,首先还是环境问题。“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引自《晏子春秋》)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建国初期曾经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从事大工业生产,技术密集,知识密集,文化土层不可谓不厚,人的普遍素质不可谓不高,人才不可谓不多。但是,计划经济的积淀太重,思想禁锢颇多,陈旧观念不少,很大程度上障碍了人的潜能充分发挥。而解决观念问题,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一旦踏上南方这块热土,春风拂面,万木葱茏,生机勃发,百舸争流,小“草”就有了释放能量的外部条件。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观念也会很快发生变化,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小“草”又有了变成“宝”的内在动因。于是,许多小“草”在南方脱颖而出,成了人人称羡的创业之“宝”。
小“草”在东北没有变成“宝”的原因也是多种,其中有用人观念问题。“杀”向南方的小“草”,不光是闯劲足,创业精神强,不少还是很有“棱角”的,其中有的是优点突出,缺点也突出。而在东北的传统观念中,习惯于横挑鼻子竖挑眼,往往喜欢四平八稳的人,没疤瘌没疖的人,因此这些人不被看重,很难得到重用。尽管谁都承认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真要缺点明显,档案有记载,领导有印象,优点再突出也白搭,往往被束之高阁,压到阴山背后。“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历来是人才的悲哀。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些“草”难有用武之地,不会变成“宝”。有的侥幸一时成了“宝”,不适应环境,还会重新沦落为“草”。
近几年,随着用人观念转变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号角越吹越响,“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比过去少了,“草”和“宝”的议论也在减弱。让金子都发光,所有“宝物”不被埋没,使英雄有用武之地,正在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当然,现在还有距离,如果真要完全做到了,离最终实现振兴目标也就为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