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大英雄不问出处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古人说:蒿草之下,或有兰香;茅茨之下,或有候王。
不可否认,人从一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不公平,一个世家子弟与矿工的孩子所享受的社会资源,是绝不可能平等垢。有人形容说,一棵山谷里的树苗,绝不可能高过山顶的草。
但人并不能把自己等同于树和草相比,出身不利虽然没有什么办法改变,通过后来的努力,却能彻底改变结果。
我国宋钦宗时的宰相李邦彦的父亲是制作银器的工匠,李当上宰相以后,同朝的大臣中有人为此嘲笑他。
李邦彦是一个闷闷不乐,而且感到十分羞愧,回家告诉了他母亲。母亲说:“如果是宰相的家里出了做银器的工匠,才是值得羞愧的事;而银器工匠家里出了宰相,这是天大的喜事,值得向天下人宣扬,有什么可羞愧的呢?”
与这个故事相映成趣的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也曾经说:祖父是谁,我不知道,我所关心的是他的孙子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宋朝的武将狄青不愿意认祖唐朝的狄仁杰,朱无璋不愿意认祖宋代的朱熹,都是一种不问出处,只认自己的意思。
英雄不问出处,已经从古老的江湖规矩演变为整个社会的通则。贵族不再享有任何成功的先机,而草莽中的人物,则越来越多地占据了历史舞台的中心。
出身不等于力量和财富,后者更多地依靠后天的努力。
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时曾这样痛快淋漓地驳斥陆绩:“高祖(刘邦)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
正因如此,我们翻开历史书,几乎在每一个古老的国家里,最古老的家族最初都是起源于王公的私生子;而最著名的战将,最杰出的才子,最伟大的学者,以及所有加载史册的最勇敢的、最具有伟大精神的人物都是出自于卑微的家庭。
《三国演义》里的英雄,有村夫,有屠夫,有商贩,有逃犯,有盗贼,有降将,有隐士,有狂士,不一而足,并没有多少“四世三公”的后代。
先说最伟大的英雄曹操,他父亲曹嵩本来姓夏侯,后来过继给一个太监曹腾做养子。曹操的姓来自一个宦官,可谓卑微,因此常为当时一些人看不起,被骂做“奸阉遗丑”。曹操并没有自惭形秽,而是乘乱而起,最终统一中原。而那些出身豪门贵族的“大人物”,象袁绍、陶谦和刘表之流,反而一个个地被消灭。在曹操手下的一些自恃出身高贵而放旷不羁的文人,像孔融和杨修,也被砍掉了脑袋。
再说刘备,虽然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其祖上已因犯法被削去侯爵,其父早丧,家中贫穷,只得以“贩屦织席”为业。但他不仅照做皇叔,而且居然登基从殿,三分天下有其一。
这不能不让那些正宗的名门眼里喷火,不时地揭刘备老底,骂他是“织席小儿,冒认皇亲”。
再说司马懿,开始不过是一名小小的马夫,整天干着扫地铡草喂马的活。可是他后来凭自己的智谋,成为曹魏三军统帅,也成为三国时期唯一能与诸葛亮以智谋相抗衡的一颗明星。不但如此,他还为自己的儿孙打下了面南背北坐江山的基础,把自己的家族变成了皇族。
至于其它的各路英雄,其出身更是低微。诸葛亮出世之前,乃一躬耕隆中的村夫。关羽和刘备相见之前,因杀人逃在江湖,五年不敢回家,张飞出身乡里,以卖酒杀猪为业。
曹操手下的许褚,开始只是乡间一个打架不要命的地痞,被曹操收下后,马上就被拜为都尉。后来他果然不负厚望,多次在危急时刻救了曹操的命。
屡建奇功的东吴猛将甘宁,更曾经做过杀人越货的江洋大盗,坚持出身论的黄祖认为“宁乃劫江之贼,岂可重用!”而孙权在得到甘宁后大喜过望,说道:“兴霸来此,大获我心!”甘宁终于成为孙权帐下一名出类拔萃的勇将。
历史无数次证明:古来忠烈士,多出贫贱门。只有抱残守缺的人,才会以自己狭隘的眼界以出身和门第取人,而那些真正的成功者,无不坚信“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去用自己的双手争取一切。
没有高贵的出身,照样可以争取自己的成功。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