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1章 背亡趋存的智谋(6)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有一次,孟尝君准备派人到封地薛地去收债,一时找不到别人,就派冯谖去。冯谖很有礼貌地问孟尝君是否带些什么东西回来。孟尝君说:“随便,你看着办吧,你觉得应该带些什么回来就带些什么吧。”
冯谖来到薛地,召集了所有的债户,把债契收上来,又当众把所有的债契烧掉,然后对大家说:“孟尝君让我把你们的债全免啦,今后你们可以安居乐业了!”人们高兴地欢呼起来。
冯谖回来,孟尝君问他带了什么回来?债收完了没有?冯谖地回答说:“按您的指示,我觉得最应该给您带回来的是‘德’,所以我就给您带回来个‘德’。因此我就把薛地的全部债契烧掉,债免了。”
孟尝君听了很不高兴,可一想,木已成舟,也没说什么,就算了。
一年后,孟尝君被齐王免去了宰相的职务,只好回到薛地。当地百姓听到这一消息,扶老携幼到大路上欢迎他。孟尝君这才恍然大悟,对冯谖说:“这就是您带回的‘德’啊。”
冯谖接着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保住性命,现在你只不过才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无忧,睡安稳觉,万一齐王对你再有不利,还得有另外的存身之处,因此我们还得再凿两个洞才行。”于是冯谖向孟尝君请求到魏国去游说。
冯谖来到魏国,对魏王说:“孟尝君名扬各国,您如果能请他到魏国来做宰相,魏国定会国富民强。”
魏国此时正好相位空虚,于是派人带着重金来聘请孟尝君。冯谖派人告诉孟尝君不要接受聘请。所以魏王连请了三次都被拒绝了。
齐王听说魏国要请孟尝君做宰相,果然吓得连忙叫人带着黄金、彩车,用很隆重的礼节把孟尝君请了回去,恢复了原职。
齐王为了表示诚意,特意问孟尝君还需要什么。冯谖就偷偷告诉孟尝君说:“请求齐王在薛地建立祠庙,再赐份先王留下的祭器,以保薛地的安全。”
齐王答应了孟尝君的请求。祠庙建成那天,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三个洞已经挖好了,你可以高枕无忧,安安稳稳睡觉了。”
这是狡兔三窟的原创版本,因此其智慧也更多地停留在原始意义上,寻求三个能避祸全身的地方。但这种做法并不保险,不但极易被识破,还会留下“有外心”的把柄,更高的智慧是建三窟于无形。汉初时留候张良就是这样的智者。
汉朝初定,张良目睹了彭越、韩信等功臣结局悲惨,又想到范蠡和文种逃生留死的教训,觉得已经到了为自己留下后路的时候了,于是开始为自己建三窟――
第一窟是封地。在赏封功臣时,刘邦曾准备齐地的三万户给张良作食邑,但张良没有接受,表示只要有一块小小的地盘就足够了,把它当作同刘邦会面的地方,表达对刘邦的知遇之恩。
第二窟是刘邦。张良有经天纬地之才,却又淡泊名利,有功而不居功,深受刘邦倚重。
楚汉战争期间,他在鸿门宴上帮助刘邦脱身保命;他建议刘邦不要立六国的后代,以免留下后患,并建议刘邦把韩信封为齐王,以调动他攻楚的积极性;他还劝刘邦乘胜追击项羽,导演了一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十面埋伏”,成就了汉室基业;他力主将关中作为定都之地,赢得了人心归附。有这些功劳,张良自己却并不以功臣自居,而是专心研习黄老之学,避免了受到猜疑。
第三窟是吕后和太子。张良曾帮助太子保住继承人的位子,吕后和太子对他感恩戴德。
刘邦想把吕后的儿子—当时的太子—废掉,改立戚姬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吕后恳求张良帮忙,张良就告诉她,只要太子把商山四皓请来,皇上就不会废太子了。
商山四皓是从秦始皇时就当隐士的四个老头儿,学问好,道德高,名气大。刘邦想请他们出山,他们认为刘邦喜欢开口说粗话,还曾经把书生的博士帽子拿来当便器,不会礼贤下士,因此一直不答应。
吕后教儿子卑辞厚礼把商山四皓请来,待为上宾。刘邦知道后,认为太子党羽已成,改立一事就没有进行。
此三窟成了以后,张良就不仅保全一生富贵安荣,而且英名也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我们可能没有张良那样的智慧,冯谖这样的朋友也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却可以从这个故事得到启发,在处世为人时,奉行己不所欲,勿施于人,纵无善报,也不致于遭受恶报!
这样为自己留下后路,遇到问题时,起码不会有人落井下石。孟尝君有了三窟,尚且勉强能够免除一死,更何况我们往往连一窟都没有做好!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