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料事如神的智谋(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借鉴历史 明镜止水
古人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正在流动的水,有时是无法照出任何相貌的;但是静止的水,却像是一面镜子,能够真实坦白地反映一切事物发展的规律,而历史,就是这样一面所谓的“明镜止水”,能够以宁静坦诚的心态向我们提示过往和未来的一切事物的真相和境界。
因此,所谓的料事如神,并不是凭空“顿悟”出来的能力,而是首先通过对历史事物的深刻了解,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因此能正确预测所面对的事物背后的发展趋势和结局。
春秋时,齐国攻打宋国。宋派臧孙子到南方向荆(楚国古称)求援。荆王听后非常喜悦,答应前去营救。随臧孙去的人都很高兴,唯有他面有忧色。
他的车夫说:“求援已经得到了回答,你为什么面带忧郁呵!”臧孙子说:“宋国小,齐国大,因救小宋国而得罪了大齐国,这是一般人都有顾虑的。荆王面带喜悦,一定是做给我们看的,为的是让我们坚持住。我们坚持作战,齐国也将疲惫,荆国就可以坐收渔利了。”
后来,臧孙子回到宋国时,齐国已占据了宋的五座城市,而荆国的援宋之兵仍没有到。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观察别人不能仅靠对方说的话,更要观察对方言行是否一致。一般地说,心有忧患时神色一定疲乏而枯槁。荆王因小国得罪大国本应该忧心忡忡,但却面露喜色,就是言行不一,因此其许诺必须是假的。
曹操是一位雄韬武略过人的大英雄,更是一位善于审时度势,料事如神的智者。
何进与袁绍谋划诛杀太监,何太后不同意。何进于是想召董卓带兵进京,以兵力来胁迫太后。
曹操听说后,冷笑着对人说:“宦官古今各朝代都有,但当世之主不应该给他们权力和宠幸,使他们到这个地步。治他们罪时,应当诛杀元凶,这只需要一个武士就够了,何必纷纷召外将呢?想杀尽宦官是不可能的,事此一定会败露。”
果然,董卓还未到,何进已被宦官所杀。
我国清末思想家魏源认为,智慧的真正来源是自己和别人的实践,而不是死的书本。
他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披(即阅读)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指海外贸易商人)之一瞥;疏(即注释)八珍之谱(名贵菜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品尝)。”
每个人经历的事情可以提供判断的依据,然而人的一生毕竟有限,要想能在遇到问题时举一反三,还必须学从历史的经验中学习。
南宋初年,金国太子兀术在朱仙镇战败后,想要放弃汴京撤军回国,有一个书生在金兀术的马前,拦住他说:“太子不要走,岳飞快要退兵了。”
金兀术不相信,说:“岳少保用五百兵力打败了我十万大军,汴京的百姓日夜盼望他的到来,我凭什么能守得住汴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