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38节:不要让你的舌头超越你的思想(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一次心理实验的结果发现,上司给自己的部下所打的倾听分数普遍地高,这毫无疑问是由于部下畏惧上司的权威,在谈话时竭尽全力地给予上司全部注意力。有权威的人会习惯于别人给予自己注意力,而在有些场合中,他们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参与交流,会赢得更多的尊敬。英格丽在参加一次学术界的餐会上,一位学术界的权威占据了所有的时间,他天南海北的话题滔滔不绝。出于对权威的尊敬,在座的人只有默默地听着。但是,大部分人的眼神和面部表情告诉英格丽,他们已经是“人在曹营心在汉”。这个聚会的结果,导致在座的人几乎没有互相结识,只有在餐后才匆匆忙忙地交换了名片。
在夫妻之间,倾听力的分数却随着婚姻的年限增长而下降。这也难怪在很多夫妻冲突中,常常听到妻子们气愤地抱怨:“他从来不听!”正因为“不听”,丈夫才无休止地重复着让妻子愤怒的“错误”。这种“不听”是妻子感到受忽视的关键所在。可见,倾听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已经远远不再是为了功利而讨上司喜欢的技巧,它还能够影响我们的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决定了别人对于我们的喜爱程度。一个不善于倾听而只想表达的人,是不会长久地吸引听众的,除非他有着超常的思维、雄厚的知识、激动人心的思想。喋喋不休地重复自己所在行和感兴趣的话题,而忽略了别人的反应,就会像那个波兰女士一样成为最后一次出席聚会的人。
倾听不是一个被动的活动。一个优秀的听众,能激起谈话者的情绪、思维,甚至开阔谈话者的创造力,它不仅是在用双耳和大脑吸收、消化、分析讲话的内容,还要观察对方的表情、身体语言,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等给对方积极的回馈。在上面讲述的事件中,那个德国记者是位出色的听众。正是他全神贯注的眼神、痛苦的面部表情、表示投入的身体前倾动作、惊讶的语言、口气等等,使波兰女士受到了激励,让她更加兴奋。而这个波兰女士却是糟糕透顶的听众。首先,当别人自我介绍时,她不用心听,她对别人的背景根本没有表示出兴趣。第二,在她讲话时,她对别人的消极反馈视而不见,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和单向思维的方式,让她不能够预测和想像无聊的独脚戏的可怕后果,她没有迎合大多数听众的心理,没有及时地调节谈话的内容。
只满足自己说而忘记了听的人,会错过很多有利的商业合作的机会。一个投资巨大的商业电视节目的制片人在与一个总导演候选人交谈时,这位导演为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口吐飞沫、指天画地谈了四个小时之久。每当别人想问话时,他不客气地说:“你先听我说完。”四个小时后,怀着希望而来的制片人,带着失望而去。他说:“这不是一个可以与他沟通的导演,他完全融化在自己的思想之中,他甚至都没有考虑到别人会有不同的思想,而他的谈话和展示给我的,与我的节目性质毫不相关。”如果这位导演能听完别人的意见和反馈,调整自己的话题和展示方法,他就会在栏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国内与成功者交往的过程中,英格丽明显地发现文化领域的成功人士和私人企业的老板们有着出色的“倾听”能力。而且越有成就的人,“倾听”能力越强。也许正是由于文化界的人士对新信息和知识的渴望,他们更愿意认真倾听,从倾听中吸取知识。成功的私企老板们用敏锐而开放的头脑,从任何谈话中寻找新的机遇,时刻了解世界的动向,他们珍惜时间,把任何沟通交流都当成是一次学习、充实的机会。而很多刚刚脱离贫困线的、在中国基本建设中发达兴旺的“成功者”,更津津乐道于展示自己的辉煌成就和“过人”的才华。有个朋友对此评价:“听一次还可以忍受,第二次就是活受罪,第三次,就如同惨遭杀害。”那些只讲不听的人,千万不要犯下这样的“凶杀罪”!
罗马时代的诗人赛鲁斯说,“我们只对那些对我们有兴趣的人感兴趣”,这是对我们社会交往、沟通交流的真实写照。试想当我们讲话时,听者回答的与我们的话题无关,或者不停地打断我们讲话,我们会如何看待此人?认真想一想,我们认为那些最好的朋友或同事,常常是那些能听我们讲话的人。正因为他们能“听”,把他们的注意力给予我们,我们感到自己受到他们的重视和尊重,我们才喜爱他们。
英格丽建议:
从今天开始,避免这些习惯吧:
(1)目光不在讲话者身上,左顾右盼。
(2)不断地打断别人的讲话。
(3)心不在焉,手中在做其他的事。
(4)假装在听。
(5)消极、懒散、松懈的身体语言。
(6)过分强调与对方的不同点而争执。请这样去做吧:
(1)目光与讲话者对应,面部根据对方的话有所反应。
(2)身体前倾,表示对谈话感兴趣、关注。
(3)运用头部动作,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否认。
(4)运用语言“嗯”、“是”等表示你在倾听。
(5)要“所答即所问”,这是表示你在与人交流。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