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企业思维决定进境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前言
企业思维决定进境
“你的企业思维,决定你的输赢”
——比尔·盖茨《未来之路》
2005年在中国公司靠外延式跨国并购的全球化接连失利时,华为公司靠内涵式发展的全球化则取得了重大进展:年中接到英国电信(BT)为期五年的大订单,海外销售额全年将突破40亿美元。在对华为全球化的路线进行研究后我们发现,华为全球化的间接路线战略,也许是中国企业全球化最有效的形式。这个看上去剑走偏锋的判断,不断为最新的全球化案例所证实。中海油与中石油2005年的并购,无论是收购额、收购内容与收购形式,还是收购背后的企业思维与战略,都标志着中国企业全球化已经走上了一个新的节点。如果说,中海油竟购优尼科是一场形式大于内容的《十面埋伏》,那么中石油收购PK公司就是展示一系列江湖规矩的《卧虎藏龙》了。
中海油败在“声势浩大”?
《十面埋伏》虽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却不是那些执着于故事惊心动魄的观众的宠儿。中海油携1600亿元现金竞购优尼科,傅成玉把中国企业家大赌大赢的胆略和魄力演绎到了极致,一连串的海外媒体采访,甚至在美国主流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即便失利后依然在中外媒体曝光度颇高。过程一波三折,国家间的政治牵进了区区的商业并购,展现了并购过程难得一见的奇妙与玄机。
以低于中海油20亿美元的报价获得胜利的雪佛龙(Chevron)首席执行官戴夫·奥莱利,仿佛成了“把北京狠狠地整了一顿”的美国民族英雄。10月份的《财富》中文版,一期相关文章有四篇之多,行文颇具煽动性:“在优尼科收购战中,他‘打败’了中国政府。现在他正崭露头角,成为美国巨头的新代言人。”
实际上,虽然国际政治被牵扯进了商业并购,而失败却起因于最简单的泄密。
2004年12月26日傅成玉在洛杉矶跟美国加州联合石油公司董事长威廉姆斯就并购优尼科进行了一次秘密会晤。没想到,2005年1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就抢先曝光了“中国公司有史以来金额最大、最重要的一次海外并购”。一个刚开始筹划的并购事件,所准备的出价水平、拟聘请的财务顾问以及并购后整合战略等,在10天之内就被曝光,炒家迅速行动,优尼科股价应声而升,收购成本扶摇直上。任何并购在没有正式公开报价之前,都属于最高级别的商业机密。联想收购IBM PC,时间跨度一年多,前后参与几百人,可是直到2004年12月8号,外界无从得知个中内情。而更为严重的是,泄密频频发生。每到中海油竞价的关键时刻,相关消息总会被一些西方媒体报道,甚至机密的董事会会议内容。泄密不只是把报价从130亿美元上升到185亿美元,而且给了竞争对手时间巧妙设计和推波助澜,触动了美国政客和“愤青”们的敏感神经。在互联网时代,美国“愤青”、政客与寡头的互动,终于把一个商业事件演绎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正是《金融时报》在年初把中海油秘密洽购优尼科的事件过早曝光,引起雪佛龙的极大关注并抢先下手,从而造成了一连串的被动。那一场视觉上的盛宴被泄密给毁了,而泄密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内在的态度使然。在中海油竞购失败的众多机缘中,不善于守拙,动辄诉诸海外媒体表露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愉快心情,全然不理会“记者是敌人”这句美国政商界的格言,自己准备了轰击自己的炮弹,借着雪佛龙的炮筒给打了过来。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