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全球领导力”!序曲(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领导力发自内心!
约翰·桑顿陈述了开设“全球领导力”课程的缘起,并现场回答了人们的众多问题。
学生:当你对外公布将前往中国执教的消息后,你身边的人最喜欢问你关于中国的问题是什么?
桑顿:我身边的朋友,包括Intel、Nokia等跨国大企业的高层人物,他们对我的举动很感兴趣。他们问我:你对于中国整体的评价是否太过于“正面”了?而原来高盛公司的一些年轻员工,特别是华人员工对我的行为有着很热烈的反响。他们询问是否需要过来配合我在中国的工作。我一向认为,中国国家领导层的整体素质是很高的,在基本面上,中国无疑是很出色的一个国家。目前在美国,许多人了解中国的层次还不够深入。我会尽我所能多和中国问题专家进行交流,建立一个中国问题的信息中心,对外广泛传播有关中国的各种资讯。当这些人了解到一些重量级的企业如Intel公司将近40%的销售收入来自中国、沃尔玛(Walmart)公司每年从中国进口相当比例的货品之后,他们没有理由不想多了解中国。
学生:课程的名称是“领导力”,你认为领导力可否通过后天学习培养出来?
桑顿:“领导力”首先与个人的经历和处事经验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它是自我意识的显现,不可造就,需要觉醒,需要学习。领导力最重要的一点是反映人的真正本质,它发自内心。在课程中,会有相当多跨国公司的CEO被邀请参与到课程讨论中去,与大家分享一些一手的案例。希望同学们与邀请的嘉宾多交流和沟通,逐步培养管理全球化企业领导层的思维状态。在课程中我会注意“因材施教”,根据不同人的人格、性格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授课。希望同学们多向当前的榜样学习,不是去创造“领导力”,而是创造更多的条件,去接近多种样式成功的“领导力”,让同学们早日形成自己的“领导力”。
学生:你在担任高盛总裁时,如何看待员工潜在领导力?
桑顿:我在高盛的时候,认为员工的两个方面很重要。但是我首先看的不是简历或履历表,而是凭个人感觉,看这个人是否可靠,性格如何,此后才看简历。比如,一名求职者拿着一篇他写的论文来找我们,但我们其实不局限于看他的专业能力,而是全面判断他的个性、好奇心和能力的多样性。
学生:从你的自我介绍来看,你当时学的既不是证券专业,也不是投资专业,在高盛这样的投资银行工作时,如何超越同事,成为领导?
桑顿:就我的经验来看,在投资银行工作的主要有两种人才,一种是对数字敏感,属于量化计算的人才;另一种是善于理解人,长于沟通,提出各种建议的人才。在高盛公司,这样的两类人才都有,而且每一种都可能很杰出。我认为我是第二种人。在投行工作中,第二种人往往更需要直接面对客户。比如说,从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财务官等,都需要跟客户面对面打交道,这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如果选择和客户打交道,需要了解客户和行情,对沟通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
学生:一个人一生都有自己的使命感,你的使命是什么?清华在其中占多大分量?
桑顿:我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这种才能应该造福社会。我曾经自问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答案是看到中国的崛起。如果我能对中国的崛起产生一些作用,那无疑是件大好事。我也相信,本世纪中国经济会超过美国,美国应该意识到,中美关系应以健康的方式发展。
学生:目前有关人民币汇率的问题在国际上闹得沸沸扬扬,你怎样看待美国希望人民币升值的问题?
桑顿:首先,我不是中国政府的顾问,但是如果站在中国政府的立场上,我会希望目前的人民币汇率维持不变。
提问:桑顿先生,您辞掉了年薪1000多万美元的职位,到清华大学当了一名只要1美元年薪的客座教授。我们知道,您是想增加西方社会和中国、特别是美中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那么对温家宝访美之后中美关系的发展,您又是怎么看的呢?
桑顿:我认为温总理此次美国之行是要从一个长远的角度来定位中美关系。事实上,如果我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美两国如果有健康的建设性伙伴关系,无论是对两国之间还是对于整个世界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是朋友,朋友们总会时不时在一些问题上产生争论和分歧,但是重要的是要有坦诚积极的态度,这应该是两国关系的基调,这种基调似乎已经形成。我和纽约商界的高层人士聊起温总理访美这件事的时候,那些参加过纽交所开市仪式的人告诉我,温总理非常友好、直接而且务实,他说话的方式让我们感觉到他是一个可以共事的人,成果是很积极的。
他对自己的学生感到满意。他说:“他们非常活跃,有很强的好奇心,多数问题非常好,也有一些是非常典型的学生式的问题。但这又有什么关系,他们本来就是学生。”
一位清华EMBA学员对桑顿的评价是“坦率”,因为在半个小时内让600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人生轨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桑顿并不隐瞒自己对于未来的畅想,他希望自己的下一个目标是美国政府公职。看起来这与清华的教席并无牵连,但桑顿显然是认真的。
他认为,桑顿的优势在于他曾在美国公司任职,在伦敦有20年的工作经历,而帮助中移动、中石油、中国银行实现境外上市的经历使他得以接触掌握中国经济命脉的关键性人物。清华将使他扩大这一层面的交往,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通。这对他的未来很关键。
桑顿说:“我曾与一家大型的跨国公司的总裁聊天。当我说英特尔有40%的收入来自中国、沃尔玛从中国采购价值数十亿元的商品时,他居然对此毫不知情。由此我知道中美之间的相互理解远比想象中的少,而一些号称中国问题专家的人其实并不副实。”
“中国的经济总量有一天会超越美国,对于中美而言,意识到战略合作的重要性非常关键。在未来的20年间,还有什么事情比帮助中国经济发展更有意思呢?”桑顿说。
桑顿的叙述稳重而平和,鲜有振聋发聩的“管理箴言”,他并没有刻意渲染他出道时在欧洲的辉煌业绩以及自己和世界上著名的政治及商业领袖的交往和友谊等等。实际上,这是桑顿的一贯风格。他略显沉闷的表述已经展示了全球商业领袖的素质和轨迹,即洞察一个正在或者即将崛起的陌生领域,大胆地进入并努力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
桑顿的第一堂课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如果稍微了解桑顿,应该能够知道他讲课中的微言大义。比如他说:“我看中国和美国有很多文化上共通的地方。”这句话看似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但他在课堂上谈到他早年在英国的经历时也有类似的表述:“英国和美国的文化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这不免令人奇怪。谁不知道英国和美国有很多相同的东西呢?其实不然,在桑顿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欧洲建立辉煌的业绩的时候,当时的欧洲相比美国而言仍然是死气沉沉、保守自满。而桑顿在某种程度上推动欧洲市场产生了积极的转变,把美国商业文化中那种活力带到了欧洲。当时30多岁人地两生的他,就径直在早餐的时候走到那些欧洲的商业巨头跟前,谈成了一笔笔的大买卖。英国《金融时报》甚至称桑顿“将伦敦塑造成一个现代城市”。因此,桑顿说中国和美国有许多共通的东西,恰恰是他看到了许多西方精英们没有看到的东西。用桑顿在清华课堂上讲过的话来说就是:“在我的一生中,能看到中国的崛起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因此,桑顿的清华课程应该被看做是他的一个新的“推动世界”行动的开始。
清华在此前曾经在EMBA班开设了“领导学”的课程,桑顿为清华设计的教学计划也包括这方面的内容。但显然讲授“领导学”或者“领导力”不是桑顿课程的全部。在桑顿亲自设计、组织并参与讲课的“全球领导力”课程中,他主要担任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通过学生与国外领导人的接触,培养学员优良的全球性思维将是这门课程的主旨。桑顿表示,来清华不是创造精英,而是创造培养精英的条件,使清华成为培养全球领导人的卓越中心。
在桑顿的第一次课程结束后,有记者曾采访他:“您认为领导力是可以通过老师传授的吗?如果是的话,那么您在成为高盛总裁的过程中,是哪一位师傅教您的呢?”
桑顿回答:“领导力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并不是可以在课堂上教出来的。但卓越的领导人可以通过学习其他领袖的优点而变得更卓越。”
桑顿在第一次讲课中也多次提到“天才”这个词。因此,桑顿的清华教职更像是在组织全球领袖的Party。桑顿曾经说过:“相信不久后,即使哈佛、斯坦福、耶鲁和芝加哥等大学加在一起,其未来领袖的集中程度也比不上清华。”这才是桑顿这位世界上投资眼光最犀利的人来清华的理由,也是清华选择桑顿的理由。清华和桑顿将在未来合力汇集世界商业领袖,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积极推动力量。
一切才刚刚开始。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