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1节 上帝安排的任务(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八月某日
中午吃过饭,到二十八楼的陶嘉办公室去拿几本书。陶嘉是我的师姐,去年毕业的。在学校时,我们都在系学生会工作过,所以比较熟。
在她的办公桌上,我发现许多办公用品,如曲别针、红蓝铅笔、胶水等都摆有两套。
“你的办公桌本来就不大,为什么要摆两套办公用品?”我好奇地问。
听我这么一句,陶嘉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快别问了,为了这事,我都差点被老板炒了鱿鱼。”
“为什么?”凭直觉,我肯定这里面有个好听的故事。
我俩来到她们宽敞的咖啡室。
“你也知道,当初为了能进这家德国公司,我不知做了多少准备,耗费了多少心血,也寄托了我许多梦想。可上班后我才发现,每日无非是做些琐碎的工作,既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也看不出它们有多大意义;没有几天,我当初的满腔的热情,在不知不觉之中冷却下来了。”
她品了品略带苦涩的咖啡。其实,我这几天上班也有这种感觉。
“一次,公司开新产品推广会,我们部门所有的人都连夜准备文件。部门经理分配给我的工作是装订和封套。我们的经理,是一个快60岁的德国老头。他一再叮嘱:‘一定要做好准备,别到时措手不及。’我听了心里很不高兴,心想:这种高中生也会做的事,还用得着这样婆婆妈妈地嘱咐我?于是我没加理会。同事们忙忙碌碌,我也没帮忙,只在座位上装模作样做自己的工作,实际上是在看一本时装杂志。文件终于交到我手里。我开始一件件装订,没想到只钉了十几份,钉书机‘喀嗓’地一响,钉书针用完了。我漫不经心地抽开钉书针盒,脑子里轰地一响——里面没有钉书针了!我马上到处找,找来找去都找不到。经理看见后,也立刻让所有人翻箱倒柜。不知怎的,平时随处可见的小东西,现在竟连一排也找不到了。
“这时已是深夜了,而文件必须在明早9点大会召开前发到代表手中,经理像个恶魔似的对我大喊:‘不是叫你做好准备吗?怎么连这点小事也做不好?!’我低头无言以对,脸上像捱了一巴掌似地滚烫刺痛。
“办公室的同事几经周折,终于在凌晨4点钟在旁边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商务中心,找到了钉书针,并赶在开会之前,将装订得整齐漂亮的文件发到代表手中。
“没人知道,那一夜我们是怎么熬过去的,我更不知道自己在装订完之后做了些什么。开完会后,我等着经理的训斥,并做好了被炒鱿鱼的准备;但没想到平时严厉得不近人情的经理,却只对我说了一句:‘记住,办公室里无小事。’这是我一生都不敢忘记的一句话,它让我深刻地领悟到,‘不打无准备之仗’这句古话的真正含义:以防万一,作万分之一的准备工作并不是浪费;而如果以三分的精力和态度面对十分的工作,将带来不可预料的恶果。在我们的职场上要想取得成功,真正的障碍,有时可能只是一点点疏忽与大意,比如,那一盒小小的钉书针……所以,我从此养成了一个习惯,桌上永远放两套办公用品,它们相当于一个警示牌,随时告诫自己,不要忽视一切小问题。”
“有意思。”这真是一个让人难忘的故事。
我自己就有类似的体验,就是急着剪贴或装订时,才发现找不到剪刀,或者订书机坏了、胶带用光了等等。真应该学学陶嘉,像这种每天都可能使用的文具用品,最好养成习惯,有空就检查一下,不足或出现故障的就加以补充和更换,否则,要用文具时,就手忙脚乱。当然,这么做可能会繁琐一点,但在我们浪费的时间中,实际上大部分是用来“找东西”。我们应当养成随时整理办公桌、备齐文具的习惯。有这种习惯的人,每天只要用极少时间,就可处理好这类小事。相反,东西乱放,不注意有没有缺少,需要时再紧张兮兮地翻箱倒柜,“小事”说不定也会变“大事”。
“后来,有一次这位德国经理问我,知不知道他们德国的汽车,如奔驰宝马汽车质量为什么那么好,可以说每一辆都是‘精品’的代名词。没等我回答,他自己先说出了答案:德国人的产品质量之所以那么好,就是因为德国人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上帝安排的任务’,也正因为如此,德国人工作时的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在许多人看来是呆板……”
上帝安排的任务!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的心中有自己的“上帝”吗?我们敬畏“上帝”吗?不!在我们许多人的心中根本就没有“上帝”!有许多公司新人,不仅缺乏这种看起来呆板的严谨工作态度,而且也看不起这种“严谨的呆板”。记得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去苏杭一带旅游,在上海,我们发现上海的公交车站牌上部有标明首末班车的时间表,但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每个不同的站标的时间不同,而且有整有零,十分精确:比如,首班6点08分、末班22点42分等等。
“有那么精确吗?”我们几个从小在北京长大的同学似乎不太相信,专门在几个公交车路试过,发现它们都非常精确。我自己也曾在体育馆出了地铁站等一路末班车,结果按时到,按时开。时间如此精确,分毫不差。但是,当时我们中有人对这种精确不以为然,认为上海人太呆板:“万一路上塞车,你能按时进站吗?”又比如在回北京的时候,我们从静安寺航机楼到浦东机场的大巴是19元。“为什么不是20元,多省事。”于是,又有人说上海人太呆板。我为上海人精细的经营服务意识而叹服。他们恪守经营原则,没有图省事就收你20元或者更多;在这种服务氛围里,不仅让人感受到放心和方便,而且感受到“顾客就是上帝”的那种被尊重!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