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皮特曼时代(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皮特曼到芝加哥的三个月内,WMAQ-AM的排名就从第22位跃居到第3位。直到30年后,广播通讯博物馆还把那次事件当做广播突然好转的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功之一。皮特曼对广告的力量感到十分高兴,他把当地报纸上的一篇文章寄给老家的朋友,那篇文章名为《他就是将WMAQ搞活的那个农村小伙子》。
如今从密西西比州布鲁克黑文来的23岁的农村小子踏上了去往纽约市做WNBC-AM节目主任的路途。此时受到克里斯·克里斯托夫森的影响,皮特曼留长了胡子,将波浪状及肩的头发吹干拉直,脖子上还带着金项链,身上穿着已经褪色的蓝色牛仔装。他就这样去NBC那极端保守的办公室上班,NBC的人们称他为“密西西比来的嬉皮士”。而后来,皮特曼将WNBC-AM做成全国第一大电台时,他们又开始夸他为奇迹男孩。“他是广播历史上最好节目的主任,”查尔斯·(查理)华纳说,当时正是他把皮特曼招进了WNBC,“他是我用过的孩子里最聪明的一个。他既温和又口齿伶俐,他很出色。”皮特曼根据市场研究和听众调查将节目按听众要求进行了改版。将一小组流行歌曲反复轮流播放,一旦听众对某些歌曲感到厌倦了就马上丢掉。他对未来有种感觉,在诸如“心电图”成为广播语言之前他就在使用这些词。就像皮特曼后来对《密西西比商业报》的一位记者说的,他知道如何去迎合公众,“因为我是那个如今已经长大了的又瘦又小的孩子,小时侯为了避免人们对我的挑剔,我知道如何去读懂人们的心,如何讨好他们,如何和他们相处。”
1979年,杰里·李文通过将HBO送到卫星上并将有线电视进行转型后,鲍勃加入了由史蒂夫·罗斯创办的华纳通讯及美国快车道共同创办的华纳卫星娱乐公司。他们的工作是为公司新办的有线电视频道策划节目。此时,皮特曼的老板约翰·莱克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办一个纯音乐的频道,而皮特曼却十分怀疑这个想法的可行性。
他希望创办一个广播电台模式的有线频道,为唱片公司提供内容,节目要针对特定的观众群。用皮特曼的话来说,有线频道要针对“伴随着电视和摇滚音乐成长起来的孩子们”,于是MTV应运而生。1981年8月1日午夜,伴随着一行“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是摇滚音乐时间”字幕的出现,MTV正式开播。
MTV一炮走红,而鲍勃·皮特曼也随之出名了,媒体称赞他为“创造奇迹的孩子”和“神童”。他出现在《时代》周刊、《绅士》和《GQ》杂志上(《GQ》令人屏息的题目是“杰出的黑色电信天才罗伯特·皮特曼”)。那时皮特曼受到美丽而又雄心勃勃的新婚妻子珊迪·海耶的鼓励,成为20世纪80年代雅皮士的典型代表。他拥有巨额财富:他在西中央公园的一套充满阳光的公寓,那是娱乐的最佳地点;在康狄涅格有落日笼罩的1 400平方米的改良谷仓;一架私人飞机以及纽约莎士比亚文化节委员会成员中的一席之位。他喜欢穿细花格的西装,喜欢打名牌领带,穿Gucci的鞋,戴Rolex纯金不锈钢手表。
20世纪80年代来,皮特曼和妻子在纽约社交圈内声名卓著。他们曾经是一对爬了一两格社会等级梯子的出色夫妻。珊迪身材高挑(她身高1.80米),有棕色的波浪长发和护肤广告中那么好的皮肤。珊迪在加利福尼亚北部长大,父亲经营便携式厕所的出租生意。珊迪最初在一家公司做采购员,后来转向妇女杂志。她先是做市场编辑,接着做美容编辑。
珊迪·海耶和鲍勃·皮特曼相识在从纽约飞往洛杉矶的飞机上。当时,珊迪深深受到皮特曼所流露出的自信和英俊的外表的吸引,于是决定给他留下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她从包里拿出一本《纽约客》读起来。(“因为当时看《纽约客》十分能说明一个人的品位。”珊迪后来如此解释。)这对夫妻说当时他们是一见钟情。后来当命运把他们的飞机从洛杉矶转到旧金山时,珊迪便提出到她父母的房子去过夜(因为那天她父母不在镇上)。据《名利场》的文章报道,那天晚上,珊迪和鲍勃在地板上“疯狂地做爱”。6个月以后,即1979年7月,他们结婚了,当时,珊迪24岁,鲍勃25岁。
和她的社交野心相比,珊迪的杂志事业得排在第二位。“珊迪·皮特曼征服了很多男士,(很多男人的上衣被珊迪弄皱了。)”珊迪在杂志社的一位同事这样说。后来珊迪又迷上了登山(这是对她的社交野心的一个合适比喻),她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上七大高峰的女人。一切都无法阻止珊迪·海耶·皮特曼。当时,她穿着时髦的登山服出现在杂志上,她同意让《华尔街日报》对她的登山活动进行报道(“社交名花登上世界最高峰”是那篇文章的题目)。NBC还获得了转播她在珠穆朗玛峰上所写的电子日记的权利。珊迪将她收拾的长途跋涉所需要的基本物品列了一个清单,那上面写着:“我不敢想像如果不带咖啡豆和我的咖啡机我要怎么生活。”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