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中国企业的营销困惑(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品牌的竞争,品牌是市场竞争的商战利器。一个好的品牌应具有吸引消费者的魅力,能够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中国的老百姓已经习惯了认牌购买,宝洁(P&G)品牌系列洗涤用品横扫中国,“两乐”在长期对战的同时也成功地雄踞了中国饮料市场的榜首,无品牌效应的小厂家的产品开始逐渐淡出中国市场。每天,我们都会看到许多品牌象流星一样一闪而过,我们不禁感慨:品牌长生不老的秘方在哪里?树立一个品牌需要付出太多的代价,我们不甘心曾倾注了我们“毕生精力”的品牌就这样烟消云散。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多元化格局的形成,顾客的偏好和购买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越来越多的富裕城市里,如沿海城市,顾客的品牌偏好意识已经接近美国的水平。在市场变革的晴雨表上,年轻一族既让中国企业满怀希望,又令他们头疼不已:洋品牌已经紧紧拽住了年轻人的心,像索尼、肯德基、耐克和李维斯等等就成了那些对休闲用品有足够支付能力人们的购买首选。国产品牌像李宁、张陆美尽管在青年人群中也有较好的声誉,但所获得的顾客忠诚度并不高,价格也得“看看再说”。对产品质量的考虑仍然是影响购买动机的主要原因。一旦这种品牌偏向形成,那么国产品牌所能提供给顾客的就绝对不只是“可接受的产品质量和较好的价格”。面对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变化,中国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呢?
品牌的塑造是一个艰巨的过程,然而,当品牌进入成熟期以后,品牌的维护与创新将是一个更艰巨的课题;需要在优化品牌系统的同时,不断丰富品牌内涵,不断因时因势加以创新,让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微笑”,留住忠诚的消费者,又能不断吸引新生代。在这方面,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困惑三:“终端为王”的运作红旗到底能扛多久?
企业在渠道建设中喊的最多最响的就是“终端为王”。中国营销模式的典型特征是以市场推力为主。这种模式还有多大的潜力可供开发呢?中国企业的营销模式,是不是进入了一个需要系统创新的阶段呢?很多学者认为,以市场推力为主的中国营销典型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因为国内整个市场营销层面都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说曾经造就了很多企业的成功和辉煌的自建营销网络,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创业激情衰减,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管理队伍难以维系,很多企业都在寻求出路,有的转型,有的则退出。自建营销网络之路到底该怎么走呢?
很多企业通过寻求销售网络的转型来提高网络的兼容性,他们不仅销售自己的产品,还销售其他企业的产品;由销售单一的产品,转为销售多元产品,试图使单一的网络转为具有兼容性的多元化的网络。现在看来,很多企业转型都是失败的,没有发挥出很好的效果。另外一种,自建营销体系企业准备退出,以减少巨大的成本压力。然而很多自建营销网络由于具有维护成本高、突出壁垒高的特点,虽然搭建起来容易,要想退出却非常难。很多企业都能从根本上真正解决自建营销网络退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