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者:不计代价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但是人们不禁要问,这家竞争对手为什么如此不择手段?
《新京报》2004年12月发表的一篇报道为我们提供了“幕后新闻”。这篇报道在“竞争失策”一节中写道:
1999年的时候,俞曾向×建议,蒙牛刚“起来”,打他还是比较容易。×说现在打蒙牛,等于抬举它了,它的知名度就上来了,不用去管它。
到2003年,×就开始着急了,担心牛根生有资金进来就很难对付,因为×心里清楚牛的业务和管理能力。
2003年9月份,×策划对付蒙牛。俞从美国请来一位著名咨询公司的咨询师进行策划……这个计划很保密。俞伯伟当时引用了美国对付前苏联采用的阿波罗计划,也把这次计划取名“阿波罗计划”。
×当时是说要不惜一切代价杀死蒙牛。当时研究了很多方案,但都没有通过。有一次×曾拍着桌子说,你们要知道,我和牛根生已经走不到一起了,不可能合作了,要不惜一切代价,不要看财务报表上是否有盈利。×一连否定了三个方案。
最后确定,这个计划就是进行“特价战”。特价一般指临时推出的一种促销策略,但特价在Y公司一直存在,实际上就是在打价格战。液态奶近期销售额外界说下降一亿多,其实不是产品没有卖好,而是实行特价的结果。
今年初,有媒体上刊登了《Y身边的危机》一文,×以为是蒙牛动用公关公司做的。他就启动了企业内部的一些资源,利用北京的一家公关公司,向蒙牛发动进攻。蒙牛告到当地的公安,公安部门查到了一些Y公司做手脚的资料。
说×以为《Y身边的危机》是蒙牛动用公关公司做的,这大概是俞先生对×先生的误会,或者纯粹是×先生为自己的不法行为有意寻找的托词与借口。因为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人看了那组报道,都不会得出“竞争对手操作”的结论。理由有二:一是写《危机》的记者既采访了Y公司,也采访了蒙牛,而且以采访Y公司为主;二是《危机》三个分篇中有一篇是对×先生的专访,长篇对话里表达的完全是×先生的宏图与Y公司的愿景——蒙牛如果背后使手脚,怎么会如此南辕北辙地为竞争对手“作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