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航空升天(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就是创意人的生存方式。
“你是泥,我是泥,打烂你,打烂我,和在一起,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这就是创意集体的升华模式。
户外广告第一版:
绿色背景。
身着银色宇航服的消费者,脸上露出灿烂的微笑。颈周对接头盔的金属圆槽清晰锃亮,胸前露出半截头盔。右臂曲举似宣誓状,臂弯竖着一袋蒙牛牛奶,收手处,两行天蓝色大字赫然斜行:“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斜行文下,蓝底反白的“标签文”借机诉说:“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左上角,航天员专用产品图标遥相呼应,像一轮镶了蓝边的月亮,挂在天边……
这一版计划在第一时间发布。“神舟”五号返回舱一落地,“为中国喝彩”就闪亮登场。
启用“为中国喝彩”,有这样几个背景:
一、蒙牛过去一直“为内蒙古喝彩”(户外广告),现在“为中国喝彩”顺理成章,是“蒙牛•中国牛•世界牛”品牌战略的自然延伸,早在2003年2月,蒙牛市场企划中心就提出了《为中国喝彩》的策划预案,此时正当其用。
二、中国载人航天是扬国家威风、长民族气节的大事,如何表达国人的自豪呢?莫过于“为中国喝彩”。替民抒胸臆,代众唱心歌,这是蒙牛人与全国人民的一次心理共振、情感共鸣。
三、“为中国喝彩”过去在体育比赛中出现过,但并未定形,它就像代代哼唱的西北民歌一样,未有王:骆宾出现之前,始终是混沌的、支离的、飘忽的,但自从王骆宾整理后,就有了定样,有了版权,有了所有者——现在,蒙牛就是这样一个“王骆宾”!“为中国喝彩”一旦与一个确定性的公关活动挂钩,便由混沌变清晰,由支离变系统,由飘忽变定格,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蒙牛的“专利”——只要人们一提起“为中国喝彩”就会想到航天事件,就会想到蒙牛。这是一种无形资产的转移,也是一种借势策略。我国古代的政治哲学就说:邪人用正法,正法亦邪;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正。
或问:为什么要用“举起你的右手”?为的是加入动作联想。动作越具体,就越具有可模仿性,会让人在无意之中完成一次“心理体操”。至于少年儿童,则不仅会做“心理体操”,往往还会实际仿效,形成一定范围的“流行风尚”。
户外广告第二版,与第一版相似,只是将“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更换为“蒙牛牛奶,强壮中国人”。这一版中,“强壮”是个最有争议的词。反对者说,强壮让人想到“粗壮”,想到“发胖”,应该换用“健康”。但是,大家最终还是坚持用“强壮”。理由有三:一、这里的“强壮”是一个双关语,不单指肉体,也不单指个体;二、“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已经在人群中广泛流传,借用“强壮”一词,可以有效地继承这一无形资产;三、牛奶是最接近完美的食品,含有丰富的钙质,的确能够强壮身体,“喝牛奶,长个头”(对青少年而言),这已成共识。
制作两个版本的户外广告,还有一层潜在的秘密:不想太功利。先推《为中国喝彩》,这版停留的时间尽管只有两三天,算经济账很不划算,不如直接推《蒙牛牛奶强壮中国人》;但算品牌账就大大合算,在全国人民都在为航天事业激动的那两天,你若毫无铺垫地兀自“卖瓜”,那将多么地不合时宜。自古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对于广告来说,顺民情者倡,逆民情者亡。例如电视剧中插广告,如果论知名度,它的确是上去了;如果论美誉度,它却可疑。因为它一出现,给消费者带来的就是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对人潜意识的影响,情绪的作用远大于理智。如果一个企业所做的广告,给消费者带来的总是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收视率再高,这能算一个好广告吗?“抓眼球”、“揪耳朵”,都不如“可人心”!
为了让各阶层消费者都有亲切感,每版户外广告又作了四个子版:女性版、男性版、儿童版、老人版。
电视广告主要制作了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30秒的《宇宙飞船发射》篇。该篇抓住孩子们想当航天员的梦想,以蒙牛牛奶为补给,通过“发射——补给——对接”,幻化了一场饱含情趣的家庭游戏。通过蒙牛牛奶与航天员之间的关联暗示,强化了核心诉求点:航天员专用牛奶。第二个版本是《未来希望篇》:本篇以“您的孩子,可能是下一个航天员”立意,力图拍成一部“双抓”之作——既抓孩子“顶天立地”的心,又抓父母“望子成龙”的心!
有句话说,万变不离其宗。这是策划人的最高大法——“创意宪法”。然而,许多广告策划人恰恰违背了这一原则。他们创作的广告片,单个看,很美。但与品牌定位一对照,驴唇不对马嘴。一个片子一种诉求,十部片子下来,这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不是清晰了,而是模糊了。不但不利于品牌积累,反而形成“品牌碎片”现象。在文学中,这叫“以辞害文”;在集会中,这叫“喧宾夺主”’;在象棋中,这叫“车不保帅”——局部看,赢了;整体看,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