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在人心上耕耘(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那天,由于参加培训的人员(区域经理、业务主管和业务代表)较多,而会场座位较少,怎么办?这的确是一件比较尴尬的事情。这时,会议组织人员做出了一个决定,先让业务代表坐座位,然后让领导们全都坐在地上。
当时我真的很吃惊,哪一个企业在培训时,能让领导坐地上、员工坐椅子?而在蒙牛冰淇淋销售部的培训会上,就发生了这一幕。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2003年1月16日,蒙牛“成长大道”命名剪彩仪式及蒙牛集团2001~2002年度劳模表彰大会在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隆重举行。
“成长大道”为园区内的一条大道,长3000米,宽28米。在“成长大道”的两旁有65个灯箱,每个灯箱正面为60×80厘米,65名公司劳模的头像及他们的座右铭展现在灯箱中……它代表了蒙牛公司的另一种成长——企业员工的成长。
这也是尊重人的品德、重视人的智慧、承认人的价值的企业文化的具体反映。不过,蒙牛在评企业内部劳模时,也有“不公平”的地方:向一线劳动者极度倾斜,基层干部很少,中心主任以上干部更是“有劳无模”、“与模无缘”。
类似的是,评国家级劳模时,集团总裁牛根生也“与模无缘”:2004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是副总裁杨文俊;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也是副总裁杨文俊。
2002年底,蒙牛举行了“三喜同庆”:荣获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摩根、鼎晖、英联加盟蒙牛,“全球样板工厂”落成投产。行政总监雷永胜任总指挥,孙先红任总策划,为大典确定了“世纪蒙牛,世界蒙牛”的总主题。
“三喜同庆”之前,蒙牛首先想到了消费者,想到了内蒙古(根据地)人民从始到终的支持。决定通过这一机会对消费者致以答谢。答谢主题词被确定为:“成长了,真诚地道声谢谢。”
蒙牛的感谢之意,通过电视、报纸、户外媒体、宣传卡等向消费者作了立体传播。其中,答谢卡上这样写道:
在一片荒地里埋下一块奠基石,在一张白纸上画下一幅“行军图”,在一杯牛奶前许下一个百年愿,蒙牛起航了。背着弯弯的牛角,我们闯进深圳,问鼎北京,启动上海,挥师港澳……
也许您喝过蒙牛的牛奶,也许您吃过蒙牛的雪糕,也许您尝过蒙牛的奶茶——那么,谢谢您!正是您及像您这样的亿万消费者用一张张的“货币选票”,一袋奶一袋奶地、一支雪糕一支雪糕地、一包奶粉一包奶粉地,把蒙牛选举为中国成长企业100强的第一名!
……
蒙牛成长了,真诚地向您道声谢谢。
不可能用实物感谢所有消费者,那就邀请一部分代表吧。立志“百年老店”,荣获“百强之冠”,邀请“百名消费者代表”极具象征意义。
蒙牛还正式启动了“消费者创意奖”。通过这个奖项,把消费者的无形智慧转化为企业的有形产品,让消费者的“需求力”最快地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2003年11月23日,蒙牛又举办了盛大的感恩节,主题为“给企业安装一颗感恩的心”。
为答谢广大消费者、奶农、员工、员工亲属、各界朋友,公司邀请了消费者代表100人、奶农代表100人、员工亲属300人、各分公司优秀员工50人及其他各界朋友参加了活动,并颁发了有关奖项。
感恩节只是蒙牛回报社会的一个缩影。首家捐资1200万元抗击“非典”,向人民教师捐赠价值3000多万元的产品送健康;向赤峰地震灾区捐助价值30多万元的牛奶;向锡林郭勒盟地震灾区捐助价值30多万元的牛奶;寒门学子没钱上大学,蒙牛送去3万元;每年春节,公司领导都要在周边旗县访贫问苦,送米,送钱,送温暖……
2004年春节前夕,和林县部分党政领导和蒙牛党政工团领导深入到特困员工以及和林县城关镇特困居民家中慰问,1月13日共走访16户特困员工、3户城镇居民,送去了慰问金、面粉、大米及春联。
早在两个月之前,公司工会便进行了摸底调查,为每一个特困员工建立了特困档案,对特困户的家庭供养人口、工资收入、造成困难原因等都进行了调查,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
入户慰问前,公司举行了“慰问特困员工活动启动仪式”。
牛根生在讲话中指出:“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送温暖’慰问工作,这些困难群众虽然数量不大,但他们是弱势群体。企业富了,我们不能忘记家乡的贫困群众和集团的特困员工,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资金对他们进行慰问。我们企业不仅要把温暖送给员工,还要送给全社会,努力使这项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