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改变自己而改变世界(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牛根生奉行的是所谓“只修改手段,不修改目标”的“导弹——目标”自动伺服机制。
在蒙牛,对目标的追求近乎偏执。
开会迟到了,哪怕前一分钟你是在接待贵宾,照罚不误,理由是开会安排在先,接待发生在后,不能让众人等一人,不能让临时事务乱了定规。
你领来的客人踩了绿地,你须代他向希望工程捐款50元,理由是,客人不知道企业的规矩,但你不是不知。如果你没有向客人及时告知,责任在你;告知了客人没执行到位,还是等于你没执行到位。
2004年,蒙牛举行了一次全员考试,除督考的总裁、书记两人外,要求参考率100%(分批分次进行)。总裁秘书当天必须出差,请求免试,不允,最后在离出差地最近的考点参加了考试。有位应回总部呼和浩特参加E卷考试的驻京干部,因事务缠身误了当晚的火车,请求就地参加A卷考试,不准,只得赶第二天的早班机,下了飞机又打车50公里,终于在开考前一刻钟冲进考场……
把制度执行到位,有时是需要支付额外成本的,有时还显得不近人情;然而,破坏制度、漠视规则带来的成本更大。蒙牛正是靠这种苛求的态度,实践着它的理念:“与自己较劲”。
牛根生是这样阐释“与自己较劲”的:
“与自己较劲”是蒙牛文化的精髓之一。发生任何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改变自己容易,改变别人难。假使矛盾双方的责任各占50%,那么,你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当你主动改变后,你会发现,对方也会跟着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不是同比例的,往往你改变10%后,他会改变30%,真所谓“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万一你改变了50%以后,对方还是一点不变,怎么办呢?你还是要坚持“与自己较劲”。因为95%的情形不是这样的。当你无数次地“与自己较劲”后,回头再看,“大数定律”的效能就显现出来了:你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了世界!
“与自己较劲”与“与别人较劲”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观,前者的着眼点是提升自己,后者的着眼点是遏制对手;一个好的品牌,不是它消灭对手的结果,而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牛根生很推崇一句话:“没有任何借口!”出了问题,不要怨天尤人,一切原因从自己身上找;两军对垒,不要期望对手失分,要设法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别人打你一巴掌,先不要忙着声讨“打你的手”,而要反省“挨打的脸”……
在蒙牛,可以容忍悲壮的失败,却不能容忍体面的放弃。
改变自己容易,改变别人难。苏格拉底说:“让那些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首先改变自己。”
在蒙牛,有句话几乎人人皆知:“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还有句话:“发射自己的光,但不要吹熄别人的灯。”
牛根生曾说:“一个企业的成败往往就在一点两点上。每天进步一点,每天突破自我,就能走在前面。敢于跟自己较劲的,在欧洲是德国人,在亚洲是日本人,在中国,蒙牛人首当其冲!”
整个蒙牛发展史,就是一部“与自己较劲”的历史。
前文所述的“只修改手段,不修改目标”的“导弹——目标”自动伺服机制、“目标倒推”法则,全时间、全空间地贯穿在蒙牛身上,这就是最大的“与自己的较劲”。
在竞争队友极为频繁的非理性攻击面前,蒙牛始终以大局为重,一方面化干戈为玉帛,另一方面全力以赴做好自己的事,这也是最大的“与自己较劲”。治国在深入观察后曾经下过一个结论:只要蒙牛对竞争队友采取“以牙还牙”的策略,两个企业就都死定了!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战争消灭战争。但那是惨重代价下的妥协、高度破坏下的和平、两败俱伤下的自顾。
在蒙牛,作为干部能不能散财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是另一重“与自己较劲”。
由于全书已经渗透了“与自己较劲”的案例,我们这里不再赘述,只撷取具体事例。
2003年3月29日,无论对于牛根生本人,还是对于蒙牛乳业,乃至对于北京大学,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从28日夜到29日晚,牛根生在25个小时内做了5场演讲,每场演讲平均2个小时,从中央电视台到人民大会堂,从人民大会堂到香格里拉酒店,从香格里拉酒店到清华大学,从清华大学到北京大学。随行人员人人为他捏了一把汗,然而这把汗最后被掌声、笑声、欢呼声冲得烟消云散。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