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2章 智力教育的误区(5)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成人也一样,当目标过高、与自己的距离过大时,往往没有积极性去做。而且一开始就会灰心丧气,觉得自己做不了。即使勉勉强强去做了,也不会做好。但是如果目标适中,稍加努力就会圆满完成的话,则会下决心试试看。
容易厌倦的孩子也是如此。可以先让他学习10分钟、15分钟。完成后好好表扬孩子一番。日后将时间逐渐拉长。当能完成30分钟后,1个小时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了。最终目标可以很高,但暂时目标不宜过高,应该是孩子易于接受的,这样能不断地给孩子成就感和自信心。小的目标逐一实现,这种积累终将化作一座大山。
据报道,南方有一位中学生因学业不好长期受到父母的粗暴对待。一次他期末考试成绩未达到父亲规定的标准,父亲罚他双膝跪地,头顶一盆凉水,不准晃动,稍一晃动就打。
孩子不堪忍受这种折磨,不久就离家出走了。
孩子学业差,家长们恨铁不成钢,着急、气恼,都是可以理解的。但粗暴对待孩子,既无益于孩子学业的进步,也加深了父母与子女的矛盾,不利于进一步的教育。家长们对学业不佳的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教育态度是很重要的。现在家长们一般以孩子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孩子学业成绩优劣的惟一标准。分数高者,家长十分高兴,给予各种奖励;分数低者,家长非打即骂,给予的则是各种处罚。但考试并不能检查学业的全部。家长不要两眼盯在分数上。只有对孩子的学业不佳有了正确的认识,家长们才能避免粗暴地对待孩子。家长只有信任孩子,对孩子满怀期望,才能调动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孩子才能具有追求进步的内部动力。家长们应该了解,学业成绩不佳的孩子对他人的态度特别敏感,稍有不慎,就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家长们可与学校老师联系,共同分析出孩子学业差的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帮助孩子进步。
错过开发智力的最佳时机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的智力问题不是人为的,长大自然就会发展。甚至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智力开发太早,不仅无益而且有害。这是一种错误观念。
研究表明,儿童5岁时大脑的重量已经达到成人的90%,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6~7岁后,脑细胞分裂变缓慢,记忆力就会减退。因此,孩子的智力开发不能太晚,不能浪费孩子的智力。战国时期的甘罗12岁就官至上卿,南北朝时期的荀灌娘13岁领兵打仗,唐代诗人王勃6岁善文辞,李贺7岁填词做文章,骆宾王6岁写《咏鹅》,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郑板桥3岁识字读诗文,鲁迅5岁开始博览群书,周恩来6岁开始读《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国外智力超常的儿童更是不计其数,莫扎特4岁开始作曲,美国控制论创始人维纳9岁上大学,11岁就写出了论文。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天才儿童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主要不是由遗传因素决定,而是在教育的影响下儿童发挥遗传的素质去适应环境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在儿童的早期阶段。早期教育能造就英才。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就是从某个角度概括地总结了早期环境、早期教育对后期智力发展的影响。心理学家齐克斯博士曾研究世界上17个一流的天才人物,如富兰克林、伽利略、达·芬奇、伏尔泰等,发现他们幼年时都有很高的智商,这主要得益于早期教育。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儿童有潜在的学习能力,这种潜在能力是与时间呈递减规律发展的。例如,婴儿生下来是100分,如果一开始就教育,其他一切条件也很理想,他就可能获得100分的能力。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最多只能得80分的能力,如果从8岁开始教育,只能获得60分的能力。儿童受教育越晚,影响学习能力越大。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