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5章 管教孩子的误区(9)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孩子年龄小,控制自己的能力差,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容易冲动。如果成人经常迁就孩子的要求,就不利于他们自己去控制情绪上的冲动性。在与成人交往中,孩子从成人的反应——满足或拒绝、支持或鼓励、批评或禁止中逐步学会了采用一些有效的行动。经过选择,把某些行为固定下来,成为习惯。对孩子过分的温存和迁就,常常会养成儿童放纵、爱哭的不好习惯。时间长了,就容易使孩子任性、执拗的个性逐渐形成和发展。
孩子的情感特点是比较丰富的,常常易变外露。高兴时,有说有笑;伤心时,大哭大闹。特别是三四岁的孩子由于自制力差,常常不分场合、不分地点,毫无保留地暴露自己的情感。
如何对待孩子的哭?
第一是不要轻率处理。孩子一哭,家长就用简单的方法,训斥一顿或一味迁就,这都不利于孩子的教育。正确的方法是先稳定孩子的情绪,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消除孩子的消极情绪。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想以哭闹要挟时,家长应立即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跟孩子做游戏、讲段孩子喜欢的故事等等,使孩子忘却自己的要求。在孩子情绪稳定后,家长要及时关心孩子,教育孩子。调查清楚孩子哭的原因,耐心向孩子讲道理。家长应指出孩子的缺点,鼓励他改正任性的坏习惯。教育孩子遇到事情不能哭,并告诉他们哭是没有用的,不应该用哭闹解决问题,要学会忍耐,有些事情必须等待。要让孩子明白,人并不能想要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第二,要正确对待孩子提出的要求。孩子受到委屈或跌倒受伤后,哭闹之中总是希望得到家长的安慰,这是正常的心理状态。父母应该充分理解孩子的心情,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给予关心和爱抚,不要担心孩子变得懦弱无能。坚持合理的要求,就会使孩子感到哭这个武器是不灵的,让孩子逐渐克服爱哭的习惯,使他们能听进成人的话,服从成人的合理要求。
在一个家庭中,安慰和同情是父母与子女情感交往中的一种正常手段。使用得当,不仅使孩子在情感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增进亲子感情,而且还可以引导孩子正确地对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变得更勇敢,更坚强。
第三,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要求。有时孩子没有说出或表达不清自己的愿望,就会撒娇、发脾气。这时,要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要求,“告诉爸爸妈妈,你想要干什么?”
第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姑息迁就。改正孩子的缺点比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困难得多,因为在纠正错误时,孩子总是不满意的,甚至有的孩子还会哭闹,此时,成人应坚持正确的要求。因为孩子的哭,不是因为痛苦引起的,而是企图以此威胁大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和不正确的要求。家长的同情、怜悯会助长孩子的错误,所以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就什么都由着他。要让孩子懂得“哭”动摇不了家长的态度,眼泪不能换来成人的同情、有错必改才是好孩子。因此,有时运用转移法也不灵的时候,干脆沉默,孩子哭闹,既不火冒三丈地责备,也不动恻隐之心去迁就,而是不乱方寸,坚决不予理睬。让孩子在哭闹一阵后,自己觉得没趣、无望,最终自己收场。这样,还可以使孩子从中学会忍耐,懂得并不是自己的所有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