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5章 管教孩子的误区(10)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前苏联英雄舒拉小时候特别爱哭,爸爸妈妈下决心治治这个毛病。一次,舒拉非要在午饭前的时候吃粉羹(平时都是在午饭后吃),大声哭叫起来。爸爸妈妈并不哄他,先后走了出去。舒拉一边哭一边喊,可是听不到回音,哭了一会自觉没趣,就不哭了,自己玩起积木来。还有一次,舒拉在哭的时候,偷偷通过捂着的手指缝隙看爸爸妈妈的表情,结果他发现爸爸照常看书,妈妈仍然改学生的作业,谁也没理他哭,原来是没用的,慢慢地,舒拉爱哭的毛病改掉了。
听话才是好孩子
什么是好孩子的标准?中国的传统观点是:“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听话成为衡量一个孩子好坏的首要和惟一的标准。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不能太野,不能太不听话。于是许多父母从小就训练孩子老实听话,限制孩子,不让孩子太野。比如,不让孩子独自下楼,不让孩子与别的孩子玩,怕受欺负,日久天长就使孩子变得性格孤僻,特别是一些男孩子被父母训练得规规矩矩,甚至足不出户,倒像待字闺中的大小姐。其实,听话是不容忽视的儿童教育误区。
鲁迅先生曾经对中国的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提出过严厉批评。其中之一就是“终日给予冷遇或呵斥,甚至于扑打,使他畏缩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暂出樊笼的小禽,他绝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鲁迅先生在这里批评了那些把孩子听话当成是好孩子标准的错误思想。
然而,纵观中国历史,历来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是把“只有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作为家庭教育的主线、贯穿从孩子刚刚懂事直到成人的整个过程,殊不知“听话”教育的结果是极大地制约了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另外,对孩子进行的听话教育,还是造成我国青少年自理、自立、自主、自强思想淡薄,生活上过分依赖父母的主要原因。它销蚀了儿童的勇敢、好奇心和灵气,实质上就是对儿童个性的压抑。
经专家研究证实,两岁的孩子已经有了明确的自我意识。中国的子女教育中心是让孩子服从父母,一切事情由父母做主。而西方国家则完全不同,他们的教育目标是着眼于孩子的未来,从小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自主、自强思想。两种教育态度造成了两种不同的效果。
无论是中国孩子还是美国孩子,他们所将要面对的都是同样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未来社会。另外,塑造听话的孩子还必须有训练孩子听话的措施,正像鲁迅先生所说的“终日给予冷遇或呵斥,甚至于扑打”,塑造的结果自然是“使他畏缩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因此,听话教育还容易造成儿童屈服于强暴,成为胆怯、懦弱的社会弱者。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必然是思想软弱,缺乏主见,平庸无能,习惯于被安排,遇到变迁就徘徊,遇到挫折就沮丧,自立精神和应变能力都很差。
有个居委会对500户家庭的调查表明:没有一个家长愿意支持自己的孩子有冒险精神。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说,长期压抑孩子的天性,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探索能力和坚强的个性,会造成孩子羞羞答答、畏畏缩缩、胆小怕事等性格弱点。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