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心理上过于渴望成功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马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感情用事的情况,之所以会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从深层心理上研究,都是由于渴望成功导致的。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使马谡不能冷静和仔细地分析和判断。“急于求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利令智昏”。但是,追求成功是所有人的共同目标,而关键在于把握这个“度”。
渴望成功是每个人的正常心理状态
还在幼儿园的时候,男孩子们就会自发的分成两队,然后拿着木头的、塑料的、自制的各种“枪械”,开始他们的战斗。这种战斗会让他们跌倒、摔伤,但是,他们才不会因此而理睬父母的担忧和惊诧,能够让他们分出胜负的游戏,简直是令人难以抗拒。当然,当他们长大了之后,除了工作和生活,游戏世界是他们另外一个获得成就感的地方。
据说,人类之所以如此渴望“把别人比下去”而获得成就感,是根源于人类还是动物的时候。所有的人类个体,为了获得繁殖的权利,为了使自己的遗传基因能够传递下去,都必须在团体中成为优秀而成功的个体。这种潜意识在人类进入高度文明的社会之后,沉淀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而当女性获得了和男性同样的社会地位之后,争取成功的意识也开始成为女性的心理基础之一。
因此,渴望成功既是人类种族不断进化的心理条件,也是每个个体获得幸福感的心理因素。只有拥有强烈的对成功的渴望,才能激发每个人鼓起信心,勇往直前!渴望成功的这种心理因素是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很多成功者都是在这种心理状态的支持下,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2004年奥运会上,就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对于女子举重名将唐功红来说,奥运会是她惟一的渴望。在75公斤以上这个级别中,举重队中还有名将丁美媛。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前,经过反复比较,举重队最终决定派丁美媛参加悉尼奥运会。与丁美媛成绩几乎不相上下的唐功红就这样与她的首个奥运梦失之交臂。
得知落选悉尼奥运会的时候,从来没有流过泪的唐功红蒙头大哭了一场:“我从来就没有节假日,从来就没有星期天,从来就没有什么娱乐,也没有时间去考虑其他的问题。只有举起、放下、放下、举起,每天的运动量要达十几吨。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对手,惟独还没有参加过奥运会,没有在这世界最高的体育殿堂让国歌奏响。这就是我心中的梦想。”对奥运会的渴望从未磨灭,唐功红把眼泪擦干,开始向着梦想进发。2001年的九运会唐功红一举击败丁美媛,夺得金牌;2002年亚运会她成功地刷新挺举世界纪录;2004年亚锦赛再次打破挺举纪录。在雅典,唐功红终于得偿夙愿。
在男子举重69公斤级比赛中,张国政在挺举部分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但是最终他还是获胜了。赛后,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他说:“当时我在想,我第一次举完了,就失败了,不像以前的失败,脑子里什么都想不起来了。我第二次上场的时候,想着不要去举了,就是这样子。但握到杠铃以后,我拼了,拼了,所以我得到最大的收获。我闯过来了。如果按照一般的心理承受能力,就要躲掉了,但是我闯过来了。”对冠军的渴望支持着他挺过了巨大的压力。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表现出色的胡佳,也经历过难熬的失败。悉尼奥运会时,胡佳在前5轮动作领先的大好形势下痛失金牌,无缘奖牌。这种“痛楚”胡佳独自承受了四年,从此他成了队里的“拼命三郎”,训练总是特别刻苦,训练量是田亮的三倍,玩命到教练都劝他要爱惜自己。他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常常进行超量超时的训练,也不太注意调整,以致练到疲劳性骨折。胡佳在国家队里被称为是“最能练的人”,教练让他跳五组动作,他偏要跳六组才罢休,经常练到跳水馆的工作人员赶他才走。就这样,在渴望成功的激励之下,胡佳以超人的毅力铸就了这一枚迟来的奥运金牌。
正是这些运动员对全世界顶级水平的赛事冠军的渴望,才支持着他们在一个又一个艰苦的训练中勇猛前进。
可以说,正是这些对成功无比渴望的感情,才造就了人类不断前进的历程。攀登珠穆朗玛峰,寻找北极极点,横渡太平洋,登上月球,所有这些人类能力不断扩张的重要历史事件中,都留下了参与者渴望成功的强烈感情线索。这种心理,也在支持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不仅是一种口号和号召,更是千千万万中国学子,对国家成功的渴望。
但是,这种渴望一旦得不到很好的输导和管理,则有可能给自己的生活和集体的事业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当马谡勇敢承担重担去把守街亭的时候,诸葛亮了解马谡想要建功立业的渴望。很多中层管理者在担负起一定的任务的时候,也都希望借助这次机会证明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带来成功的幸福。不过,作为管理者,一定在了解自己的下属,看清楚下属的心理状态,是否已经处于“急于求成”的边缘,会不会出现“利令智昏”的尴尬局面。“利”不一定是具体的财富或者钱财,很有可能只是一个急于达到的“目标”。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