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仁心为质 诚信至上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如果经商者一味抬高市价,使顾客感到吃亏,那么顾客就不会来买你的东西,最终就会失去顾客,失去市场。
徽商在经营活动中,讲求“仁心”,追求高尚品质。
徽商多数人在商业竞争中,不贪心,薄利竞争,甘当廉贾。赚钱、求利、致富是商人的目标,但徽州商人往往痛恨那些趁人之危,玩弄伎俩的不公平交易。他们认为:人人都有占便宜的心理,如果经商者一味抬高市价,使顾客感到吃亏,那么顾客就不会来买你的东西,最终就会失去顾客,失去市场。从经营的角度来看,商家与顾客的关系,决不是一方盘剥另一方的关系,而是互惠互利,相互依存的关系。一味贪图大利,敲诈顾客,虽然能够得来暂时的利益,但是却毁坏了双方长期合作的基石。
清代婺源茶商朱文炽,他在广东经营茶叶贸易,每当出售的新茶过期后,他总是不听别人的劝阻,在与人交易的契约上注明“陈茶”二字,以示不欺。
康熙、乾隆年间的盐商吴鉼,“平生仁心为质,视人之急如己”,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就竭尽力量帮助他人。他不仅将“仁心”作为对自己经商的要求,而且将其作为“家训”传给子孙后代。
安徽休宁的商人吴鹏翔曾做胡椒生意,与人签约后买进了800斛胡椒,但有人辨别出这批胡椒有毒。原卖主惟恐奸情败露,央求吴鹏翔退回原货,中止双方契约。然而,吴鹏翔竟不惜成本,将这批有毒胡椒付之一炬,以免卖主他售而害人。
徽州商人汪源茂曾有一位朋友,以汪氏的名义将数百两银子存在一家店中生息。后朋友暴卒,店伙未悉其中原委,将银子本息交给了汪源茂。但汪源茂不肯受,招来朋友之子,将银两悉数还之。
詹谷,安徽人士,曾在崇明替人经营一家店肆,该店主人是徽州人,后因年老归家,暂将店务全盘托付给詹谷。当时由于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交通梗塞,主人一去十年未返。等到战乱结束时,主人之子来到店中,詹谷立即将所有经营盈利的小册子交给主人之子,丝毫未贪。
清末徽商的顶尖人物胡雪岩以商进仕,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他经商注重诚信,更加将徽商的声誉远扬各地。他曾在杭州开了一家胡庆余堂药店,以经营汤剂组片业务为主,该药店与北京同仁堂药店并驾齐驱,蜚声中外。该店将“忠诚不欺”作为立店之本,胡雪岩亲手撰就80字《戒欺铭》,该铭文被制为“戒欺匾”,挂在胡庆余堂药店里,以警示药店同仁在经营过程中恪守“以义取利”准则。为了将诚信不欺的经营方针落在实处,胡庆余堂药店在每年入伏头一天,免费向杭州市民供应大量药茶。这些药茶清凉解暑,当地老百姓纷纷前来饮用,经证实,这些药茶确实有很好的疗效,自此,慕名而至药堂者络绎不绝。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