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一节 商业机会思维(7)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你知道不知道,从大学到现在,我最爱的人也是你啊!”
十年美好的光阴就这样失去了,你觉得这样值得吗?
即使是人生最美好的机会就在眼前,而由于我们缺乏最基本的自信,导致我们与最大的成功、最好的幸福都失之交臂了!
我常打比方说,商机就像谈恋爱!两个相互暗恋的人,都不敢表白,一旦鼓起勇气,才发现:啊!我早就爱上你了!爱情片的对白常常是:错过一站,就错过一生!商业片呢?应该说:错过一秒,就后悔一生!特别在这个科技更新迅猛的时代!一旦错过了,你开飞机都追不回来了!
六、在两难处境中,存在着最大机会
做商业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但是哲人早都总结过了:“此事古难全”,“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我们常常会处在两难的境地,那该怎么办?不做了,还是干等呢?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往往在两难的处境中,却存在最大的机会!
大家都知道美国著名演员史泰龙吧。他当初没成名的时候,很穷,就着急发财,找机会!他没念过大学,没什么好办法,结果就想我自己的长相还对得起观众,就去做演员吧!
演员走红,最大的机缘来自什么?当然是剧本!优秀的剧本!于是,他根据自己的故事,写了一个剧本《洛奇》,他自己认为写得非常好。
于是他就拿着剧本去找片商,向所有有名的经理人推荐,却无人问津,但他绝不放弃,继续推销。终于,有两个电影制片人愿意以36万美元买下剧本。
但史泰龙的要求并不是把剧本出卖,而是要亲自出演主角洛奇。片商不答应,因为他们认为电影要一炮打响,这角色必须由另外一位著名的演员扮演。
当时史泰龙是什么状况呢?他妻子刚怀孕,急需用钱,而他的积蓄只有40元。所以,那时的36万对他来说就相当于上百万。照一般人来说,肯定是一口就答应了片商!
而史泰龙在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下,还是寸步不让,因为他坚信,《洛奇》是自己的心血的结晶,而且自己有十足的把握把这一主角演好!
终于,受到他的恒心和信心的影响,片商答应让他亲自演出。苍天不负有心人,《洛奇》一片使史泰龙一炮走红,成为世界巨星!
他当时放弃了36万的酬劳,而后来呢?他每一部片的片酬都在2500万美元以上。
原本是很艰难的处境,史泰龙却坚持选择了最难但最有前景的路,给自己创造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人们不愿意做选择题,往往是由于面临左右为难的处境。但是,正因为两难的处境,才需要选择。
而且,在两难处境中,还可能存在最大机会——不仅是把人的心力练大的最大机会,也是人生发展的最大机会。
大家都知道雅虎是世界上最受欢迎、最先进、最有功效的国际网络索引公司,也知道它年轻的老总——杨致远。
他曾经说:“我每天在股市收盘的时候,都会看一眼行情,但是我从来都不知道我到底有多少股票!”我想,没有多少人敢说这句话吧!
可是,就在雅虎起家的时候,杨致远也遇到过一个进退两难的问题,雅虎最初的信息一直是免费的,而他们自己又没有资金,他们美好的计划都没法实现。
另一方面,像美国在线、MCI、微软等公司都发现它有商业机会,想来收购它,网景甚至连详细的方案都拿出来了。
你说卖还是不卖?做商业不就是为赚钱吗?不卖自己又没钱经营,但是杨致远看到自己的网站存在竞争优势:虽然搜索引擎很多,但是别人的都很机械死板。
而雅虎是建立在“手工”分类编辑信息的基础上的,并且是分层组织信息,相对来说,它们更具有实用性和智能性,发展前途更大!
所以,杨致远决定寻找更大的机会,他先请哈佛商学院的朋友做了一个详细的商业计划,然后就去找风险投资商,要他们投资。
他先找的是美洲红杉资本公司,是美国很有名的风险投资公司,它投资过很多像苹果这样的大企业,可是红杉的莫里兹犹豫了:我们还从来没干过这样的事情呢!给这样一种免费的服务投资,怎么赚钱呢?
杨致远用尽全力告诉他,雅虎是一个不错的商业机会,那时,他天天只能睡4个小时。
终于,他的诚恳打动了莫里兹,给他投资400万美元,还请了一个经理人来搞管理,这样杨致远就可以专心地弄开发了!
他们就开始利用雅虎赚钱,扩大广告版面,还和路透社合作,推出在线新闻服务,这样雅虎名气越来越大。
1998年8月,公司又资金短缺,但是这下不着急了,他们公开打出征集资金4000万的活动,这回不用找了,有花自来香,路透社和软件银行二话没说就掏钱入股了!
1996年3月7号,雅虎上市,这件“华尔街盛事”还真热闹,股票4月1号开始交易,初价13美元,火得不得了,平均每6个小时就转手一次,一路飙升到43美元。雅虎市值一下子就达到85亿美元,是红杉投资时的200多倍!
现在就更不用说了,光雅虎一个品牌就值几十个亿!
所以,你光抓住了机遇是远远不够的,“创业容易,守业难”,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我们需要有对抗困难、积极寻找出路的勇气。
如果当初杨致远将雅虎卖给了其他公司,也许世界上就没有雅虎,也就没有今天的杨致远了。
事实上,他攻克了资金那一关,一路走来都很顺,他的成功一共才用了2年的时间。
正如彼得•圣吉所言:
“三流的管理者学的是管理知识,二流的管理者学的是管理技巧,一流的管理者修炼的是管理心智”。
心智就是脑力和智力的结合。我们要将心智与传统的管理学、经营学相结合,学习企业的精英之魂。
体现在机会的把握上,那就是宁可选择风险大,但更有效益的一部分。这样,才可能把握最大的机会!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