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决断思维(4)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但不管是进、退还是不动,都不要出于自己一厢情愿的想像,而要把客观情况、事情本身的状况作为决断的依据。
隋末,唐太祖李渊在李世民的规劝下起兵反隋,被隋将宋老生两万精兵所阻。久雨粮尽,李渊准备退守太原。李世民坚决反对,认为退“则众散于前,敌乘于后”。当李渊已经做出退守决定后,李世民在帐外号啕大哭苦谏,李渊乃罢退守之议。后雨止,李世民诱宋老生决战而斩之,大军顺利进入长安。
而在与割据金城称帝的薛举在高塘作战时,因为李世民患疟疾,委军事于长史刘文静等人,要其坚决不出战。不料他们以为自己人多,不听而战,大败。只好退守长安。不久又与薛军大将相距于高塘,李世民坚壁不战,敌方多次挑战,手下都要出战,他也坚决不许,并称:“敢言战者斩!”六十多天过去,薛军粮尽,士气低落,李世民大举攻击,薛军大败。
唐太宗与山西割据政权刘武周的手下大将宋金刚相斗时,开始坚壁不战,诸将要战,勒令不许,因为他断定:宋金刚进退不得,最后必定“粮尽计穷,自当遁走”。后果然如此,于是立即追击,一昼夜行军两百里,百战百胜,俘斩数万人。
决断是在把握综合情况的基础上,是利弊比较之后的决定。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该急则急,一刻也不放过。该缓则缓,有再大的压力也要坚忍。
拿破仑甚至认为:“在敌人没有暴露自己的意图之前,作出决定总是为时太早。”
这种因敌而决的理论,也是从一定角度说明了进退因事的道理。
从事商业活动更是如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一旦看准了商机,即使存在再大的困难也要迎难而进。
克劳克先生,最先发现麦当劳商机无限,就想把它整个产权买下来!当时,产权所有者麦氏兄弟,见克劳克特别想买,就开了个天价270万美元,在那个时代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是克劳克非常看好这个市场,就不肯放弃,他毫不犹豫地去银行借钱,最后为了贷到款项,他跟银行签了一个非常不合时宜的协议:借270万美元,用6年的时间,还银行1200万。即使是这么不合理的条件,克劳克还是答应了!
结果6年之后,麦当劳创造的利润是上亿元。
迎难而上的“进”是需要大勇气的,这就是大的企业家和一般的企业家不一样的地方,他们有的是远见卓识!
在美国版图扩张上,也用了这种大智慧,完成了现在乃至将来世界产权交易都不可能做成的买卖!
美国独立战争之后,总统就发现一个问题:在美国北部的密西西比河口,有一个大港口新奥尔良十分重要。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的大动脉,也是交通要道,如果被别人控制了就不利于美国的独立。而恰好这个港口受控于当时的军事强国法国!
总统想尽办法要把这个港口夺回来,他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协商不行的话,美国就同法国开战,实在打不赢,就联合英国对法作战。
这个时候,总统恰好有个朋友在法国,是个精明的商人,总统就写信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商人朋友。商人回信说:且慢,先不要打,你可以先试着将港口买下来。
于是商人就写信将情况告诉了法国的外交大臣,谁知道外交大臣一口就答应了,还问其他的地方也卖,他们买不买?
总统派去的特使纳闷了,先派人去调查,原来是法国要同英国打仗急需军费!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就对法国外交大臣说:“这些地方我都可以买,但只出6000万法郎,多了就不买!”
法国急着用钱,需要赶快把这些地方脱手,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比美国更大的买家,就只好答应了。
就这样,美国只花了6000万法郎(合1500万美元)就买得了半个国家的国土。而当初总统光计划买新奥尔良港一地,就要花3000万美元呢!
无数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我们需要看清情况,相时而动,因时进退。
六、“识大体”与在行动中完善
明治维新时代名将秋山真之海军中将认为:思维的关键在于思考“事物之要点是什么?”——
“人的头脑并无优劣之分,起决定作用的是抓取要点的能力及丢弃无关大局的事物的胆识。”
这说的就是决断的“识大体”原则。即:看问题要从主要方面看,抓矛盾要抓主要矛盾,掌握人要抓关键人物,评判人物要看主要方面,手段也要是主要的手段,重视“势”要强于重视“子”等等——关键不在多,而在“要点”。
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要求全责备,也不要像袁绍那样“多端寡要”,更不要“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统一了全国、但“两代而夭”的王朝。一是秦朝,一是隋朝。隋朝之亡,根本上在于隋文帝在选择接班人时,只重细节不看大体,决定将太子之位给予后来荒淫无度的隋炀帝。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节俭君主,皇后嫔妃都穿洗旧的衣服。隋文帝乘坐的车子以及其他御用物品,如果有破旧的,随即下令修补使用,都不重新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