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仓、会德丰的市场经济专利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会德丰前身是隆丰国际(World International),1980年隆丰收购九龙仓,1986九龙仓收购会德丰,经过移花接木,公司的资产重组,隆丰最后控制会德丰的资产,改名为会德丰,而九龙仓的控制权则落在会德丰的手上。所以说到会德丰我们就会谈到九龙仓。九龙仓的经济专利比较简单,其主要投资是收租物业,主要是将广东道一带的货仓重新兴建成为写字楼、商场、酒店、酒店式住宅,将旗下电车公司在罗素街的车厂物业,发展成今天的时代广场。
收租物业本身就是一项专利,只要有人流,商户能够赚钱,作为业主的就可加租。而归根究底,收租物业的专利维系在人流上,要有人流必先要有良好的地点,再加上专业的管理手法便是。简单的比较是,当你站在弥敦道尖沙嘴地铁出口,东行经么地道到达尖东,西行经北京道到达海港城。两者步行距离及时间相差不远,何以海港城能够吸引过江之鲫,而尖东则门堪罗雀。尖东是由多幢大厦组成的,各有各的管理公司,各自为政,商场出售的商品往往重迭,产生恶性竞争。相反地,海港城本身已制造不少人流,有写字楼,有酒店游客,更有酒店式住宅的住客,由于业主只得一个,有创意的管理可以为商场缔造出一种无可抗拒的诱惑,建立市场经济专利。
同一业权的管理可以将同一个行业的产品,集中到同一层楼面地点,令购物人士有更多选择及比较,形成不能不到此一游的卖点。海港城能够创造出一个“凝聚”的气势,就是衣服、鞋、手袋、体育用品、电器及家私……同类货品集中在同一层楼面,跳出商铺的局限,变成大型展销会。这个模式你在时代广场也会体会到。你要买电器产品,在同一层购物商场内会有不同的公司,摆设多花样的产品,因此产品最齐全。电器除了丰泽,还有泰林及百老汇,结果全球牌子及款式都同在一层楼面展销。这种气势你在尖东找不到,在食街也找不到,所以恒隆旗下的收租物业是无法与九仓作比较的。同在铜锣湾,食街与时代广场的人流已有天渊之别。所以收租物业的经济专利,除了地点重要外,如何管理和吸引人流是重要的因素。
九仓拥有现代货柜码头,在香港仍保持有经济专利,但是业务无法像和黄走向国际化,也没法在盐田港争取利益。所以九仓的码头业务无法逃避盐田港的竞争。
九仓过往的业绩相当反复,九十年代九仓发展时代广场(Times Square)及重建港威中心(Gateway),所以负债不断累积,在建筑过程中,利息开支可以当作资本性支出,加到建筑成本帐目上。因此1994-1995年公司溢利未受影响,1995年九仓的纯利达到35亿港元,时代广场完成后,贷款利息无法当作资本性支出,要在损益帐中扣除,1996-1997年纯利持续下跌。当时九仓的贷款最高达到300多亿港元,利率上升,利息负担相当沉重。1997年后无论写字楼或商场的租金收入都下跌,若不是有出售物业的补偿,租金收入便不足以抵偿利息负担,更谈不上增长了。1998年纯利只得19亿港元。1999年港威中心重建完成,所以该年的利息开支大幅上升至19亿港元。而租金收入增长缓慢,尤其是撇除新租约附送颇长的免租期,同时地产市道下跌,地产发展项目的拨备则达到15亿港元,公司几乎出现亏损,为应付燃眉之急,九仓将有线宽频分拆上市,缔造了30多亿港元的非经常性收入,将纯利推高至42亿港元,但由2000年至2002年,纯利又徘徊在23-25亿港元之间。而2003年则略为改善至30亿港元。经过这几年的减债,2003年九仓的负债已回落至100多亿港元,加上息率下降,利息支出大幅度减少,所以开始有起色。2004年九仓的收租物业则会进入收成期,加上自由行,带旺了酒店业务及零售业务。但长远而言,九仓的经济专利始终局限于香港,无法走向全球化。
图9:九龙仓自1997—2004年股价与每股纯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