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29节 从平淡生活中分享乐趣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从香港回到北京已经有一年半了。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虽然空间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生活方式却一点都没有变,看书、阅报纸、上网、写稿,这就是自己生活的全部。而在香港的那几年,似乎也就是这么几件事。也许这是个人生活习惯使然吧!我想,如果一个人爱上了做某件事,要想改变过来真会如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诚然,一年来的生活一点都没有变化,只不过在香港时那种随自己的生活回到北京后发生了空间上的位移。在香港时,书籍浩若烟海的大学图书馆近在咫尺,你随时都可以进出,随时可以找到所需要的图书,你也随时可以把大堆大堆图书搬进你的办公室。在这样的环境里,对于一个“书虫”来说,哪有比这更惬意的事情呢!你会在计算机前,迅速遍游世界。回到北京,现有的条件与香港比较相去甚远,但是天无绝人之路,找到了一种替代之办法。不知国人注意到了没有,尽管国内图书市场与欧美国家相比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无论图书的质量还是数量都望尘莫及,但是与国内10年前相比,图书市场则是一日千里、繁荣无比!
当你走进书店时,只见书店里各种图书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即使在我家附近的一家叫“盛唐书店”的小店,其图书品种肯定有一二万种。试想,在这样的书店中流连,时间怎么不会瞬间即逝?你又怎么不会把大堆大堆的书往家里抱呢?是的,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在逛书店,一直在买书。家里的书柜添了一个又一个,但家里仍然是到处堆着书。书柜里、书桌上、茶几上、沙发上、床边的地毯上,甚至于床上,到处都是书的天地、书的海洋。徜徉在这样的环境里,一方面你会觉得知识的海洋是如此之浩瀚、个人又是如此之渺小,你得拼命地去学习与读书;另一方面你又会觉得世界又是如此之有限,人类的知识把它们压缩于一个个扁平的点,人们都可以站在这些扁平的点纵观世界万事万物。也许这正是书的奥妙与魅力所在。最近与朋友聊天时,我突发奇想,如果能够在那有山有水的地方购得一物业,像台湾李敖那样尽收自己喜欢之书,让人徜徉在书海、融合在大自然之中,岂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但愿不久能梦想成真!正因为这样对书的痴迷,买书与读书也就成了自己平淡生活最为重要的部分。
书作为一种知识传承的载体,它把人类的意念与历史积淀其中。但是,在日新月异的社会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书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猎新与好奇,各种平面媒体及立体媒体大量地涌现正适应了人们的这种需要。因此,看报纸也让我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与活力。我每天所看的报纸,有香港寄来的《信报》,也有国内报纸的赠送。但是,由于空间上的距离,这些报纸往往到自己手中都晚了些,新闻也就成了旧识。而从报摊购来各种证券财经类的报纸则成了每天所阅读报纸的最主要部分。别看这些报纸都是来自报摊,但是从这些报纸获得信息的优势而言是无可比拟的。一是这类报纸之所以能进入报摊,就在于它们为大众所喜爱,就在于它们为大众提供了所关注的事情与信息。如果不是这样,这些报刊很快就会从报摊上消失。一年多来,看看报摊上报纸与杂志的大浪淘沙,你就能够描绘出国内报刊业的活生生的演进与变化的画面。二是这类报纸满足了对消息所要求的时效性。这些报纸只要一印刷,畅通的发行渠道就会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各报摊,你就能及时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有一家国内的周报,曾经说要送一份报纸给我,但是我拒绝了他们的好意。我告诉他们,与其迟几天收到一份免费的报纸,还不如自己到报摊上去购一份。先得到信息更为重要。
因此,每天一到11点左右,就外出取报及买报。不长不短路程的行走,既可以弥补每天锻炼过少之不足,还可观赏由一张张年轻学生灿烂笑脸组成的风景,也可把一天所要的报纸尽收手中,这种身与心的陶冶,让人受益无穷。回到家中,或静静地靠在沙发上,或懒洋洋地躺在床上,或把整个身子埋在硕大的沙发椅中,翻阅着刚拿回家的10多份报纸,寻找着你所需要的信息,那样一股美滋滋的味道油然而生,而人的整个情感也会随着不同的消息而变化着,或是高兴、或是愤怒、或是哈哈大笑、或是破口大骂等,几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会在你身边消逝。阅读报纸是那样平常,但人的喜怒哀乐也尽收其中。
上网也是获得信息最快的途径。每天东方开始露出晨曦,我就会起床。在这个时候,多数人都还在深沉的睡梦中,上网的人很少。你踏上网,一浪冲过一浪,速度之快、之方便,实在可以让你随心所欲。往往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里,你就能够把一些大的报纸、一些经常光顾的网站浏览一遍。世界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人们有什么看法,都可以尽载到自己的文件中。等人们开始起床之刻,你早已整装待发了。
现在知识、信息、资料都有了,如何把这些东西整合起来并化解为自己的知识与观点。这就是写稿了。对我来说,写稿是件好玩的事情,而且玩得自如、玩得开心。我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写稿,视觉与思维同时转动,光与影在你头脑中跳跃,工作与娱乐交融在一起;可以一边吃饭一边聊稿,口福之美味品尝,心智之自由放纵,让灵与欲融为一体;你也可在散步的小径上思考、在睡觉的梦幻中作文、脚踏自行车的上班路上想问题,总之,除了读书、看报、上网之外,写稿之事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有时几个题目同时在头脑里翻滚;有时豁然开朗,一篇文章的腹稿即刻在头脑中形成;有时在计算机里写上一个题目,其后文章自然流露而成;有时是报社来的题目,你只得按写命题文章那样即刻完成等。也正是在这玩乐中,不知不觉,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下文章300多篇,《市场的诚信法则》和《寻求经济学的智慧》则是这几百篇文章中的一部分。
一年来,写稿的乐趣不仅表现在写作的过程中,而且表现在文章写出后刊登的历程。这一年多来所写的文章大部分是送给《信报》、《大公报》、《经济日报》、《商报》、《明报》等香港的报刊。利用现代发达的通讯媒体,文章在傍晚时写好,随即把写好的文章传送到香港,第二天早上一打开这些报纸的网页就见到自己的文章时,此情此景,你的感觉不知会有多美。是的,一个人无论做什么,还有比自己的劳动即刻就获得社会认可更为重要的吗?还有,当你的文章放在头版头条时、当你的文章在网上到处转载时、当你的文章主题为更多的人一起来讨论,其欣喜也就自然了。前几天,我到书店去买书,当我拿着一本书正在静静地阅读时,有一个年轻的姑娘走到我身边问我,“先生,你有什么喜事会如此高兴呢?”我即刻哈哈大笑,并告诉她我没有什么喜事,而且我每天都是如此啊!她不信。我就告诉她,如果一个人能够从平淡的生活、平淡的工作体验其中的乐趣,那么这个人岂能不每天“挂满笑脸,喜事临门”?
还有,文章是写给他人看的,你要让自己的文章为读者所喜欢,你就得或是给读者提供增进财富的知识,或是给读者提供陶冶情操的文章。我曾多次都指出,面对着五彩斑斓的现实生活,面对着变幻莫测的未来世界,面对着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我们中的许多人可能会无所适从、无所抉择。如果我们能够从某一个视角对复杂纷繁的经济现象、社会问题进行一点描述、给出一点解释、做出一点分析,那么就可能为民众提供多一种可选择的视点。经济学人并非先知先觉的圣者,他也不是未卜先知的预言家,他更不是民众行为的向导或导师。他所能做的只不过是对现实的经济现象多做一点解释,多做一点分析,多做一点说明,告诉民众已经发生了什么,这些事情所发生的来龙去脉,这些事情可能会出现的趋势。
现代经济学早已为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早已为世人所向往的“显学”,多少仁人志士,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希望把自己的理想转化为生活的现实,希望把自己的意愿转化为民众的向导。更有那好事之徒,借民众好奇与不知,把理论的学理转化为意识形态来席卷社会之财富为己有。对于这些,在某种特定的社会里,一介之民,或许无缚鸡之力,但他则有良知来明辨,来分析,不仅让自己不为所蛊惑,也要让他人不为其所欺骗。如果说,我们的社会多一些人对此关怀,多一些人能够为此做些事情,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多一些憧憬。本书之作也许就是这样的一点点关怀吧!
一年多来的生活是如此之平淡,平淡得如水,但其中随时都有你的乐趣与快活,因为你活着的是自己而不是他人或社会。如果一个人的生活与工作能够乐在其中,那“功”、“名”、“利”的有无又何妨?需要的只能是尽量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一点点事情。
当然,近一年来的生活平静,得到了不少朋友的帮助。如《大公报》叶红燕小姐,是她提供了一个我展现自身的舞台。在几年的交往中,这个女孩尽管朴素无华,但是在与她的交谈中无时不在撞击我的灵感、激励我努力、增添着我的活力,特别是我送给她的文章经过她的画龙点睛更是色上增辉,更会鞭策我努力工作。在此向她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这里也要感谢香港《信报》、《香港经济日报》、《明报》、《香港商报》等,没有他们的慧眼,我可能也就没有那样大的动力每天写稿、写稿、写稿了。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是让人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
(2002年5月)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