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制造者(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至今悬而未决。自2005年3月一审结束之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至今仍然未对“辉瑞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否决万艾可专利”官司做出判决,而就万艾可专利的讨论和审理已经持续了9年时间。“我们对此案孜孜不倦的追求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个确认——辉瑞这样一个以研发为基础的制药公司,它在中国需要一个透明的、可以预测到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在那场持续近5个小时的庭审结束之后,辉瑞中国区总裁高安博说。
这是一场不断升级的“战事”,2004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取消了万艾可在中国的专利权,这意味着众多仿制药厂可以合法生产此类药品,9月,辉瑞因此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告上北京一中院,在这场诉讼未决之时,辉瑞再次将争端延伸至“财富”论坛的会场——辉瑞公司副董事长杰弗瑞·肯德勒(Jeffrey B.Kindler)在对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进行了一番称赞之后,话锋一转,称“全世界有2/3的假药来自中国市场”,落座一旁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王景川马上给予了回应。
这场官司正演变成为中美知识产权的“风向标”事件。《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如果辉瑞失去万艾可的专利权,美国和欧盟可能会通过关税手段对中国制药业实施报复,而美国商务部部长卡洛斯·古铁雷斯(Carlos Gutierrez)在2005年6月份访华的时候甚至暗示,若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问题上未能取得进展,则可能引发贸易战。
辉瑞的理由很直接——商业利益。“专利对制药公司就像是一个很陡的悬崖,失去专利保护无疑于跌下悬崖。”美国英杰生命技术公司项目发展经理张业炎说。2004年,辉瑞全球销售额为525亿美元,过去5年间,销售额增长了近1倍,在默克这样的老牌制药企业日益没落的时候,辉瑞依靠研发新药控制专利而迅速崛起成为医药界的新领头羊。以全球畅销的万艾可为例,2004年,其全球销售额为17亿美元。
然而,如果就万艾可官司断言辉瑞在中国缺少知识产权保护亦有失偏颇。就大环境而言,知识产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地域属性,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迅速发展的知识产权体系仍然处在完善之中,辉瑞难以超越此框架;而就辉瑞而言,知识产权本身是私权,由企业自己来维护,而辉瑞延长专利权有“动用公权维护私人利益”,即“过度滥用知识产权”之嫌——即使退一步来讲,“辉瑞的万艾可专利当时给的就勉强,现在取消也正常。”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一位官员称。
辉瑞如何在中国市场前行?从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辉瑞在中国的销售额超过10亿人民币,而预计到2010年,中国医药市场总销售额将达到600亿美元,而且有可能在2020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药物市场,这是一个让辉瑞无法放弃的市场。而另一方面,在其看来,中国薄弱的知识产权体系又令其举步维艰,以万艾可为例,万艾可在美国上市的第一个季度就销售了4.09亿美元,而在中国的销售额不及0.5%,而如果进一步取消这项专利,大量的仿制药产品被带到海外市场将彻底打破辉瑞在这一领域的统治地位——而万艾可是辉瑞众多产品中的“现金奶牛”。
不仅如此,辉瑞计划在未来引进20种新药进入中国市场,在这个“进来有风险,但不进来可能风险更大”的中国市场,如何在商业利益与发展并不完善的知识环境中取得平衡将长期考验辉瑞。
更多的业内人士从不同角度对辉瑞的行为做出了解读。跨国公司强调文化的统一性,这是企业的标识,而在对待知识产权问题上,“辉瑞在纽约的做法则是它的价值所在,这是它原本的形态,而在中国,只是在此基础上小小地调整。”上海中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陆珩说。陆珩曾就职于麦肯锡公司,2001年曾为辉瑞公司服务。
看看辉瑞在全球对于知识产权的价值取向。作为一家有着150年历史的跨国制药公司,辉瑞给业界的第一印象就是霸气十足,其研发投入居全球第一。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在 1996~2001 年间,辉瑞的研究人员申请了1 217项新化合物的专利,每项专利花费达1 750万美元;不仅如此,辉瑞不惜成本通过并购获得专利,1999年年底,辉瑞经过激烈的出价大战后,以900亿美元收购华纳-兰伯特公司(WarnerLambert),得到其抗胆固醇药物立普妥(Lipitor)的专利,立普妥2004年的全球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08亿美元,占辉瑞总销售额的20%以上;而辉瑞另一款年销售额逾20亿美元的药物西乐葆(Celebre)则是原属于法玛西亚(Pharmacia)公司的,辉瑞在2003年以600亿美元收购了法玛西亚公司,一跃成为世界第一。
专利无疑是辉瑞的生命线,而未来3~5年正值辉瑞新药在中国上市的高峰期,“肯定不得不摆出做老虎的强硬姿态。”陆珩说。事实上,伴随辉瑞在中国投资的加速,辉瑞对待中国专利的态度亦经历了转变的过程。
2001年,辉瑞发现通化一家上市制药公司在大量生产万艾可的仿制药,而且当时这家企业已拿到了药监局的生产许可证,这意味着药品可以合法生产和销售。当时公司内部对于如何处理此事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一派认为应该强硬处理,抓住机会杀一儆百;一派认为应该温和处理,和政府进行沟通以解决问题。最后的结果是决策层采取了温和派的主张,通过同药监局进行沟通,促使该企业停止生产。
事过境迁之后,公司从事法务的管理人员和律师还是认为当时公司的做法“太软了”。一位当事人回忆说,4年前温和派占了上风,最后庭外和解,然而两年后所有的销售和经理都反映这样的做法并不解决问题——市场充斥着假冒的万艾可,公司的决策层随后就来了180度的大转弯——以严正立场对待专利官司,而在2004年9月万艾可专利无效的判决之后,辉瑞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汉克·迈克尼尔在接受道·琼斯通讯社采访时“愤怒”表示,辉瑞将就裁决提起上诉,而胜算的可能性很大,并称有可能削减未来在中国的投资。
辉瑞中国区法务部是支持采取严厉政策的强硬派代表之一,激进的观点倾向于要把侵权的药厂都抓住。2003年,辉瑞公司通过调查得知江阴有人在制造万艾可的原料粉,后查获原料粉200多公斤,而每公斤原料粉可以制成7 200粒仿制药,仅上海警方近年来就破获类似案件4起。2005年3月,山东警方连续破获两起特大假冒“万艾可”案,查获假冒“万艾可”等各类药物3万余粒,涉案金额达到500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