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 地方青年报刊发展的思考(4)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1.敢于探路和勇于实践。凡事有破有立,要有求异思维和悖论思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经过十几年和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适宜的东西,要敢于破除,合乎时代潮流的东西要敢于去建设。
在《新闻周刊三级跳跃》一书序言中我讲到两个话题:一是关于日报模式;二是新闻改革贵在行动。文中说:其实,日报并无定式。报纸是最早产生的传播媒介,其功能是传递信息。报纸作为传媒,成形于官(统治者需求的信息工具),兴盛于市(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化信息需求载体),既是报人(办报团体)视角的再现,也是时代文明的表征。到了近代,每日出刊的报纸成了主要的大众传媒,这种新闻纸的基本特征是每日出刊和报道最新的新闻。至于选择哪些信息、如何组织版面、以及印制和营销方式、均属于报纸的艺术手法和营销策略,受市场和读者制约。
关于“新闻改革贵在行动”,文中说:1993年春,《北京青年报》海南办事处在海口召开成立大会,特邀代表、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邹启宇同志针对“只说不做”的现象说:“统一思想和统一行动相比,贵在统一行动。”我有同感。统一思想的表现形式是“说”、是“会议”、是“研究研究”,强调“知”为先;而统一行动的代名词是“干”,是“实践”,主张“行”为本。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一干。千里之遥始于行,也成于行,因为没有“行”,效果始终是零。当前报刊业整体发展缓慢,根本问题是在传统新闻观念的笼罩下,没有突破性的行动。所谓认识滞后,行动也滞后,行动滞后必然形不成新的符合时代的认识。这是个走下坡路的恶性循环轨迹。试看,沿着这样的轨迹去管理报业,怎么会出现朝气蓬勃的局面呢?怎么能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呢?
鲁迅先生有一段关于路的名言,以文学的语言讲述了实践第一的真理。他说“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胸有成竹和随机而动。实践是指行动,这个行动包含谋与事的关系。其中又有一个小关系:凡事先谋后事则昌,先事后谋则亡,这也是一个相对真理。要干事,但不能盲目,也要有所筹划,做到筹划完美不可能,但没有筹划,多数会导致失败。我们办报也是这个道理。
3.脚踏实地和遵纪守法。为维护正常的发展秩序,人类出现了若干维护发展的道德规范、纪律规范和法律规范。新闻事业的发展同样有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纪律规范和法律规范,这些规范是现实社会生活秩序的折射,具有相对合理性。其中部分地将为适应新的现实要求而有所改变,这也是发展,是意识形态的发展规律。
但是作为现实的一个细胞——人或事业,都要遵守现实社会秩序规范,这是一个铁律。“遵纪守法”就是这一铁律在各自单位的行为规范,不得以任何理由否定和逃避现实规范。其实这个道理也很浅显。高速公路禁止行人穿越,你硬要破坏这个规矩,结果,轻者妨碍交通,重者造成伤亡。再如,“红灯停绿灯行”,这是指挥交通的信号,遵守这个信号,自然车行其道,畅通无阻。偏偏有人要闯“红灯”,同样的结果,轻者妨碍交通,重者造成伤亡。
这里也需要灵活性,但前提是不违纪犯法。如“遇到红灯绕着走”,就是灵活性。主干线上有红灯显示,标志着此路不通,旁边的侧路没有红灯显示,标志着此路可行,那就多绕一点,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万万不能把“遇到红灯绕着走”理解为“走旁门左道”写到这里,应该小结了:
走路应知路有无,
向前向后亦自由。
成事在人贵谋略,
熟能生巧占先筹。
(此文系作者1996年8月22日在全国青年报刊经营管理研讨会上的发言,刊于《中国报刊月报》1996年第9期,收入《产业化:青年报刊的前景与挑战》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