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48节 记者之德,贵在正义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中国有了自己的记者节,是记者的喜事,也是中国新闻界的喜事。每逢记者节的到来,我都由衷地感到高兴。记者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记者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在人类的社会秩序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在大众的眼中有着令人尊敬的地位。因此,与众多的节日相比,记者节更有其特殊的内涵。
一位记者看到上初中的女儿在作文中写到:“我的父亲是一个伟大的记者,勇敢、正义、热情,知识渊博……”,这位记者父亲久久注视着这篇作文发呆,女儿以自己有一个“伟大的记者”父亲而自豪,这种自豪深深地感染了父亲,使父亲看到自己年轻时激情的身影。女儿眼中的记者是“伟大”的,“伟大”来源于“勇敢、正义、热情,知识渊博”。其实这位女儿眼中的记者形象何尝不是广大人民心目中的记者形象呢?
炮火硝烟的前线、伸张正义的法庭、与邪恶战斗的暗处、民众欢呼的广场——记者无处不在。于是,有了“普利策”范长江”,有了“黑镜头”、“红镜头”,有了记者的骄傲和荣誉。
记者,字面的意思是“记录的人”或“记载的人”,是社会结构中最积极最活跃的细胞,他们是摸着历史脉搏前行的人,记录历史、拷贝历史、传递信息、弘扬正气。社会贵任大如天。我不是记者,但在第一新闻敏感点报业工作近20年,我身边的记者,我周围的记者,我耳间目睹的活跃在社会上的记者群体,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我深深感到,记者的工作不仅直接决定着报纸的影响力,决定着报纸的生存,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他们是为社会的发展鼓与呼。
中国传媒的发展有了令人欣喜的变化,能设立“记者节”也是其中一点,说明中国传媒界的环境有了好的改变。回顾中国传媒特别是纸介媒体的发展,70年代以前,记者们做着计划体制下的报纸。虽“伟大”却少“活力”,贴近百姓生活不够;80早代,中国开始了改革,记者在报道社会变革的同时也在思考着自身的价值。于是中国的纸介传媒进入了改革孕育期;进入9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浪潮波及全国,新闻界也开始爆发出自身改革的活力,广州日报、北京青年报以及一批以都市报命名的城市报率先闯入报业市场,中国纸介传媒随之进入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转型期。这期间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是记者。他们以服务于社会的极大热情,推动着中国新闻界向媒介化、经营化、大众化、市场化和地域化方向发展。在中国报业大改革、大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记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记者记录时代,时代造就记者。作为一个传媒工作者,热切冀望新时代的记者们要为中国传媒的改革与发展再接再厉,特别要为净化传媒、并使之贴近百姓而努力。
中国的传媒主流是好的,但是也有相当的和时代需求不协调的现象:
例如:严肃报道中的形式主义。空话、大话、官话、套话,司空见惯。这是中国传媒的一大顽疾,也是一些传媒脱离大众或各说是不被大众接受的主要问题;
例如:舆论监督中的随意主义,一个电话,一个传闻,一封来信,都可能未经核实就形成重大报道。因而是媒体常常处在纠纷、擦诉甚至法律诉讼之中。从而引起人们对新闻真实性的质疑;
例如:新闻队伍中的惟利主义。红包新闻、关系新闻、有偿新闻时有发生。这是流传在记者队伍中的腐蚀剂;长此以往,记者的职业将失去其神圣光环,传媒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也会受到损害;
例如:边缘新闻中的庸俗主义。追逐低级趣味、绑闻轶事,以及恶性炒作。这是传媒中的垃圾。破坏着记者的品位,败坏着传媒的形象;
例如:……
凡此种种,都是新闻业界的污点。值此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我呼吁新闻战线的同人要为清除这些污点,净化中国传媒,进而提升中国传媒而努力。
净化传媒是一项事业,首先是要净化我们自身。我的体会是,要想做事,首先要做人,记者也是一样,“德”是第一位的,是做事的基础,记者之德。贵在正义。我认为前文中那个初中生说得就挺好,再加上良知、诚信和社会责任心。只有这样。我们的传媒才会纯洁,才会正义,才会具有权威性。
设立记者节,是中国传媒的进步,同时也是社会对记者的信任和支持。作为记者,应更感责任在肩,荣誉在心,用自己的努力,承担起社会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摘自《时代传媒》2002年11月号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