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49节 报业经营奥秘与成功的诀窍(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北京娱乐信报社社长崔恩卿先生访谈录
许志文
2002年11月25日,北京的冬天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在北京娱乐信报社(下称信报)社长办公室,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信报社社长崔恩卿先生接受了笔者的采访,就媒体经营尤其是报业经营的话题进行了访谈。在历时3个小时的访谈过程中,既回顾了崔先生担任北京青年报社社长期间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又重温了信报创办两年来艰难而惊险的奇迹历程。通过这次访谈,笔者确信破译到了崔恩卿先生经营传媒致胜的关键密码,并以为崔先生不仅是中国传媒改革的领军人物之一,也是传媒管理大师,更是传媒公关大师。后者,成为崔恩卿成功人生最关键的才能,而这种才能是任何企业领袖不可或缺的。但改革先锋与管理科学这两方面也不可缺少。只有改革才能不断地激发创新力,只有科学管理才能切实提高生产力,只有出色公关才能先声夺人,塑造出最成功的形象。
按照事先电话中商定的访谈中心,笔者首先从崔先生最关心的问题切入,开始了这场谈话。
笔者:有关传媒经营方面,目前您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崔恩卿:从局部来说,我最关心报纸产品制作问题;从宏观来看,我最关心中国报业发展趋势。在中国报业发展的现阶段,报纸做为产品,报业做为产业,所遇到的计划经济形态的问题仍占主导地位。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中国报业很难成为良性的市场。
笔者:具体来说,是些什么问题呢?
崔恩卿:早在1997年12月我写过如下的话:
我以为中国报业改革的关键并不完全在于集团化和股份制。因为集团化和股份制作为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主要是解决生产能力和运营机制的,从长远看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而当前中国报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还是“产品”不完善。当务之急是完善“产品”,是完善“产品”的质量即使用价值。以市场为导向完善“产品”质量,以产业化思路和观念完善“产品”质量,这才是关键。报业要使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产品”——报纸及其相关的新闻产品真正适应读者需求,进入买方市场,形成影响力,构成竞争力,从而使报业真正产业化(而不是“企业化管理”),继而部分报业在竞争中走向集团化和股份制,这应是中国报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报业经营论》,483)
上述这些观点,在当前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目前,依然有一种观点将编报与经营割裂开来,认为编报是宣传,广告才是经营;而实际两者是有机的整体,是互为促进的关系。至于认为报业与广播,电视台是事业单位,只有出版社才是企业单位,是十年来中国新闻传播观念进步不大的表现;认为外资与民营资本不能进入传媒业,其他资本可以进入广告等经营领域,这种观念从1996年以来也没有太大的进步。当然,这也是由国情所决定的,中国的国情是要稳定。
笔者:那么,当前中国报业经营总的态势是怎样的?
崔思卿:群雄割据,各报在自觉不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律运作。虽然以党报为代表的主流报纸在行业管理改革上处于徘徊状态,但不影响报业整体的发展。
笔者:今后一段时期中国报业竞争的趋势如何?
崔恩卿:渔龙混杂的自由竞争状态。但不平等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不正当竞争也会存在:这些使得竞争的态势复杂化,但这是中国报业发展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报业会不断地重组,会陆续地集团化,一些较强的报纸相互会呈较长时间的对峙局面。等到党报完全进入市场,也要到10年以后。而近10年间正是中国各行业向媒体投资势头正猛的一段时间。中国的报业竞争如果达到像日本报业那样稳定,还要等到10年或20年以后。这10年间,北京娱乐信报可能会成为北京市报业的排头兵。
笔者:说到信报,在两年来不断融资的过程中,是否有来自内部观念上的阻力?
崔恩卿:有。在管理层存在着相当浓厚的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观念,但没有造成致命伤。有人说我是“卖国贼”,表示对股份化不理解。好在我们已经是在海上了,你在岸上喊,我听不见:我们主张只看结果,要看结果,不去争论。
笔者:今年上半年,在一次与北京广电集团某位领导的对话中,我听对方说:我们收购了信报。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崔恩卿:姜昆先生在香港说:我们收购了北京娱乐信报。这是为了支持鲲鹏网上市所做的宣传,实际鲲鹏网注资300万,当初只占信报股份的34%。北京广电集团注资2500万后,鲲鹏网股份收缩为17%。如果这次国安广告公司注资3000或3500万到位后,鲲鹏网所占股份又将收缩为13.6%左右。尽管如此,姜昆对外宣传时,说收购了信报也可以。国安如果注资后,说收购了信报,也可以说,但他们占的股份为20%,这是定下来了的,不能改变。北京广电集团领导说集团收购了信报,也可以,我们也希望大家知道我们跟广电集团的关系。集团占信报的50%股份,报社领导班子由管委会产生,市文联盖章生效;而且信报是由文联主管,广电集团主办。
笔者:有报道说,信报员工持股在中国新闻界尤其是报业算是开先河的做法,建立了良好的内部机制,为以后的发展垫定了比较好的基础。具体是怎样持股的?
崔恩卿:在由原戏剧电影报改为北京娱乐信报时,在半年内,鲲鹏网注资300万,老舍基金会注入90万,报社应拿出300万,实际只能拿出100万,还把固定资产算在内了:于是大约200万就由报社的员工集资。普通员工每人1万,部主任4万,社领导10万。当时有80%的员工入了股。我不在报社拿工资,平时拿的是每月2500元的公务员工资,但我也集了资,而且我说,三年时间过去了还亏损,这笔投资我就不要了:如果赢利了,我就将这笔投资收回来。员工集资是一种新机制的尝试,集资者成了报社的股东,人离开了报社,股份还在,如果赢利就可以分红。如果想将股份转给别人,先得转给报社,不能转向社会。按原来的比价退款。有一个员工退了,原来出一万就退一万元。
笔者:如果在国有资本控股前提下,其他为民营资本,您认为可行吗?
崔恩卿:可行。在1997年2月我说过:一切股份化的企业都会像珍惜自己生命一样珍惜产品的生命,这就决定了,任何股份制企业必然也要认真遵守行业规范,确保在取得行业管理的通行证的前提下,进入市场竞争;当然个别失误也会存在。我们政府管理部门的“行业管理”就是市场经济秩序的调节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有严肃性。而企业,包括股份化了的报社,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自然会进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轨道。(《报业经营论》,31)所以,新闻传媒在国有资本控股前提下,其他为民营资本,是可行的。传媒一方面要受市场规律制约,另一方面要受政府、行业法规的约束。传媒必须适应这两个规定。但民营资本的注入并达到控股阶段对于我们来讲还比较遥远,(笑)我是看不到了,因为到那时我早已退休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