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3篇 谋攻(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车为上,破车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打仗的基本原则是:把敌人打败后,尽量把敌人的国家整体保全住,这是最高明的做法;让敌国残破,则是最差的做法。以此类推,保全敌人一个军的整体性是最高明的,残破它则是最差劲的;保全敌人的一个旅是最高明的,残破它则是最差劲的;保全敌人的一个卒是最高明的,残破它则是最差劲的;保全敌人的一个伍是最高明的,残破它则是最差劲的。
这一段文字看起来似乎有点罗嗦,其实不然。孙子是个全胜观念极强的伟大战略家,这种由高而低,具有强烈层次性的文字铺陈,除了以表达方式加强记忆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不仅是大至国家要保全,即便是小至一个只有五人的伍也要保全,因为打仗最重要的目的是:
从敌人身上获取利益,使自己更强。
既如此,把战败国搞得残破不堪,有什么好处?
一点也没有!因为没好处可捞;事实上,这就是坏处了,但还不只这一点:
伤人一千,自损八百,总不会不动手就使敌人残破吧!当然不会,一定是动了手才会残破的。问题是,在敌人没有失败之前,决不会站着不动等挨打,他总会回手;一回手,自己就会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可能就让自己原来的十分实力降到八分、甚至七分、或六分以下。
如果把敌人保全住了呢?他的分数越多,自己的总分就会升高!
就这个逻辑来看,我若能用最低的代价打败敌人,再尽量把敌人的元气保全住,让他有足够力量支付败战帐单,则我的总分就比开战之前高了。我的损失越少,把敌人保全得越好,总分就越高了。
完全正确。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所以说,打百次仗胜百次,不算高明中的最高明;不发动干戈,而又能降服敌人者,才是高明中的最高明。
这一段是承上文而来的。
前文提到,假设敌我双方各有十分实力。一番大战后,我胜敌败;但在战斗的损耗下,我剩七分,敌剩三分;就算把敌人剩下的三分全拿到,加起来还只是十分,这仗算白打了!何况,敌人剩下的三分你也未必能全拿,全拿就是要让他灭亡,以后就没机会捞好处了!
话说回来,上述的结果还算好的,如果我方只剩五分,对方只剩二分时,合加起来也不过七分,这仗就算打坏了!
再换个角度看,万一我败呢?局面倒过来了,这下可惨了!
有鉴于此,孙子才会强烈主张全国为上;不仅全国,还要全伍;不管大小,尽量保全。
我以最低代价胜敌,胜敌后又尽量保敌,才有可能达到“胜敌而益强”的最高战略目标。问题是,只要一开打,就会有损失;打一次弱一次,就算打百仗胜百次,也会累积小伤成大伤,迟早会把老本玩完。孙子看透了这一点,所以特别提醒兵家: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意义也就在此。
话再说回来,能百战百胜是一个极其困难的目标,人类文明史上,倒是有好几个名将生平从未败过,但有否百胜则颇有疑问?
以中国历史而言,孙膑、白起、吴起、乐毅、韩信、李靖、岳飞……从没听过败绩,但没人能证明他们打过百战以上?
中国历史上,个人战力最强的一代霸王项羽,自起兵以来,大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但没用,输了垓下一战,就让他全部玩完!
项羽如此,在他之下者,就别说了!
为了再论证“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这个高明的论点,不妨再看一个西方的例子——公元前二世纪迦太基名将汉尼伯。
战神汉尼拔久战而兵败国亡
不仅在西方,即在人类有史以来,汉尼拔也是最顶尖的伟大将帅;在西方人的眼中远高于凯撒和拿破仑,仅次于亚历山大大帝。
汉尼拔有多厉害呢?
他率领一支不到四万人的军队,从西班牙出发,经过长途跋涉,以劳对逸地正面挑战当时西方世界的霸主——罗马。
正确一点说,当汉尼拔和罗马正式对决时,因为行程中道路险恶(跨越阿尔卑斯山)及高卢一战的损耗,实际人数只有二万六千人。
就凭着这么点基本武力,十六年间,汉尼拔总是以小打大,以寡击众地与罗马大战数十回,全部获胜!
而这数十仗中,有好几次是歼灭战!
开战不久,罗马就知道,以罗马之盛、幅员之广、战力之强,竟拿汉尼拔无可奈何!非但如此,在战将如云的帝国中,竟找不出一个可以、又敢于面对汉尼拔的将领!
更惨的是,汉尼拔还曾一度兵临罗马城下,让素来骄横不可一世的罗马人首度体会到什么是恐惧!
然而,汉尼拔最后还是败了,不是被罗马打败,而是被自己的国家打败!因为迦太基是个小国,物资上无法提供有力支援,兵员上也没办法充分补给。
罗马则不同,因为是大国,相对于汉尼拔而言,罗马人什么都输,但论消耗战,罗马就赢了!而汉尼拔就是输在这一点上,因为补给供应不顺,汉尼拔无法打赤手战,在最后一战中败了!
罗马可以败几十次,因为够大;但迦太基一次也输不起,因为太小了!
最后的结果是汉尼拔兵败,被迫自杀!
迦太基被罗马灭亡!
在与罗马争战的过程中,汉尼拔打了好几场让后来的兵家、学者津津乐道的经典战!纯粹就军事才略而言,汉尼拔堪称人类史上极少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稀世名将,但最后仍身死国灭,完全印证了孙子所说的“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的论点!
既然百战百胜非善之善,那究竟怎样才是善之善者也呢?答案只有一个: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必动手,就能让对手屈服、投降。可以从二个层面上看:
(1)消极的层面,不必开打而化解干戈造成的损失,双方皆大欢喜。
日本历史上的第一剑客宫本武藏,有一次在餐馆用餐,由于隔壁房间太吵,徒弟只好出面劝对方安静一点。这下把隔壁房的客人惹火了,七、八个混混一起冲进来,准备找宫本师徒理论。
事实上,休说七、八个,就算十七、八个也未必奈得了宫本武藏何;但身为天下第一剑客,宫本一来谨守不以强欺弱的武道戒律,二来是不愿扫自己用餐的兴致,于是他用了一招:
告诉麻雀,我就是老鹰!
面对挑衅者,他头不抬,眼不看,只是很随兴地以筷子夹住空中苍蝇,顺手丢到桌上。
这个绝技一出,混混们就知道自己踢到了有史以来最厉害的对头,一个个脸色发白地夹着尾巴溜了!
小露一手,让对手知道不是对手而罢手,确实简单省事;但这只是消极的,因为只是化解了干戈而已,还不算是善之善者也。
(2)积极的层面,在双方都没有损失的情况下,把你的变成我的;因为不战,我方没有损失,对手也获得保全;因为没有损失,就愈有能力支付投降支票,我方能要得更多。这就达到“胜敌而益强”的战略最高目标了。
面对不知自己为何物的麻雀,只要现出老鹰之形,就能让麻雀知难而退;关键在于力量对比悬殊,确实不难;但如果形式上是老鹰对上老鹰呢?这可就是高难度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