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篇 军争(5)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唐朝初年,大将李孝恭率兵讨伐萧铣,一路势如破竹。当大军来到夷陵时,碰到萧铣大将文士弘,率领精兵数万准备迎战。李孝恭下令决战,副将李靖劝道:
“文士弘是萧铣手下悍将,士卒骁勇。萧军已数败,现在的文士弘一心一意想挽回劣势,士气甚旺,这是所谓救败之师,战力一定强,最好先避开他的锐气,等他气势衰竭后再打,就可以取胜了。”
李孝恭不听,果然被气势正盛的文士弘打败。
饵兵勿食:
不要捡拾敌人以利诱我的饵食。
武经七书之一的“三略”曾有一句话说明“饵兵勿食”的道理:
“香饵之下,必有悬鱼。”
意思是说:鱼为什么会被人钓上来,成为盘中美食:原因只有一个:贪吃钓钩上的鱼饵而已。
战国时代,李牧之所以能对匈奴打出一场漂亮的歼灭战,除了诡道欺敌,让敌人无所备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量纵放牲畜,吸引匈奴大军来夺取,因而中了李牧的埋伏,最后以全军覆没收场!
想吃香饵吗?就准备当悬鱼吧!
归师勿遏:
不要遏阻,甚至追击想回家的敌军。
一支部队之所以打道回府,不外五种原因:
(1)胜利回乡。
(2)战败归国。
(3)后方出了大事。
(4)师老厌战。
(5)怯战落跑。
遏阻归师苻睿兵败
第一种班师,当然惹不得,通常也不会发生:因为战败的一方通常已签下城下之盟,否则敌人怎么撤军?既已签下降书,当然也无力再战,自然不能遏阻归师。
比较有可能的是后四种,但不管是其中任何一种,士卒一旦起了回家的心思,意志一定非常强烈。所谓意志强烈,可以从两个角度观察:
(1)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做了,只想回家,你居然连家都不让我回,只好跟你拼了!
(2)我吃了败仗,只好认输,认输就回家,没想到,认输还不行。既然如此,老子只有拼了命,再和你大干一场!
遏止归师最大的变数就是,拦路虎当不成,变成挡路狗;人人喊打,棍棒齐下,则亏就吃大了。
东晋五胡十六国时代,前秦将领慕容泓举兵造反,大将苻睿奉命讨伐。苻睿骁勇善战,慕容泓听到苻睿领军来战,吓得带兵逃窜。苻睿想率军攻击,副将姚苌劝道:“慕容泓有思归之心,自己弃城逃走就算了,咱们就别打了。”
苻睿不听,硬是恃勇出击,结果兵败被杀。
围师必阙:
阙的意思就是缺口。
包围敌人时,要留一个逃生缺口。
道理很简单,把敌人的生路全堵死了,反正活不了,不如死战。当敌人一心死战时,我方就会有很多人战死,甚至战败。聪明的做法就是,不要让敌人陷入不死战、即败死的绝对困境,方法就是留个缺口,让敌人感觉似乎还有一线生机。一有生机,敌人便会全力求生;一全力求生,就不会死战;不死,战力就不会强;敌人战力不强,我方取胜的机会就大大提升了!
投降不屠曹操取壶关
曹操在征讨袁绍的大战中,有一次包围了壶关。因为战事不顺,一怒之下,便下令:
“城攻破之后,全部军民一律坑杀。”
结果攻了一个月,就是攻不下来。
部将劝道:
“兵法上说“围师必阙”,现在您下令城破必屠城,这一来,迫使城中人怕城破被屠而死守。麻烦的是,敌人城墙坚固,粮食又充足,强攻则伤士卒;时间拖久了,师老兵疲,万一敌人援军杀到,我们就麻烦了!”
曹操立刻把命令改成:
“投降不屠城。”
敌人立刻开门投降。
围师必阙在孙子兵法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致敌概念,可以瓦解敌人的斗志,弱化敌人的战力,值得仔细思索,深入研究。
穷寇勿迫:
敌人困窘时,不要过度施压。
穷寇之所以勿迫,因为穷寇就好像困兽一般,虽然被逼入困境,但求生意志强,犹有反击的能力。这时候,再对他施压力,让他觉得不死战则必败死时,心里气势就会由弱转强,为了保命,很可能尽力反击。所以,压迫已经陷入败境的穷寇,无异和胜利女神过不去,给自己找不必要的麻烦。
穷寇无迫赵充国破先零
汉宣帝时,大将赵充国奉命讨伐先零。大军开到时,先零看到汉军军容壮盛,吓得把辎重丢一旁,急着想渡过湟水逃跑。由于到湟水的道路狭窄,赵充国便放慢部队脚步,并不急着追杀部将很奇怪地问道:
“敌人已呈败象,为什么不快点发动攻击?”
赵充国回道:
“这是穷寇,不可追得太急,我们慢慢前进,让他们感觉有足够时间逃命,就不会回头来战;若逼得太急,一旦让他们觉得逃不掉,回头死战求生,对我们并没好处。”
先零人看到汉军并没有展开攻击,便急着渡水逃生;结果,光溺死的就好几千人。这时候,赵充国下达攻击令,结果大破先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