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训练:打好先发制人的闪电战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无论多好的战略战术,无论有多么高明的指挥,若遇上了一群笨蛋,那么,这个团队必死无疑。因此,敏捷才是真正决定战斗中鹿死谁手的关键因素。行为动作的敏捷源于思维,尤其是直觉思维,而直觉思维的形成则在于后天无数次地训练。在速度战中,没有谁会给你充足的时间深思熟虑,你必须在电光火石间作出判断,而后出手。微软的名言之一就是:永远比人快一步,迅速摆脱对手。
篮球比赛,要求队员们必须灵活多变。在进攻中,只有敏捷的身手,才能迅速地摆脱对手,实现突破,最后得分;在防守,也只有敏捷的身手,才能更好的阻止对手的进攻,防住对手球员的突破。
一个小小的球场,可谓千变万化,如何在这种变化中,找到先发制人的战术。这是球员们以及教练都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为此NBA教练们很注重对球员敏捷度的培养。他们要求球员,首先要有敏捷的头脑,在短短的时间(不足一秒)内,要根据球场上的变化,迅速调整自己的位置,做到攻防有序。光有灵活的头脑还不行,还要有敏捷的动作,当然动作的敏捷,与头脑的灵活是分不开,没有灵活的头脑,就没有敏捷的身手。
敏捷是决定球队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球队战斗力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看一个球队是否有战斗力,就要看球员的身手是否敏捷。一个反应敏捷的球队,他们在面对强手时,知道如何调整,如何能够通过实战的短短时间内找到对手的弱点,再利用自己的优点来对付对手的弱点。同时,他们也十分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如何利用优势,弥补自己本身的不足。这样的球队就能迅速摆脱对手的纠缠,给自己一个更大的活动空间。
一个优秀的球队如此,对于NBA这个大的组织而言,他们同样具有敏捷的“身手”,从NBA的发展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当NBA在遭受挫折和重创的时候,他们总是以最快的反应,最快的动作来解决前进中遇到的这些困难和挫折,才使NBA这个组织,从困境走向了光明。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在竞争激烈的今天,面对市场风云变幻,只有快速灵敏的反应和调适能力,才能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快速的反应和调适能力是企业竞争致胜的法宝。现在的商业竞争,没有什么秘密可谈,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并紧急行动,谁就能“称王”。
在激烈竞争的商战中,时间是战胜对手的一个重要因素,谁在时间上领先一步,就有可能取得节节的胜利。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满足新时代对人们的要求,并将你的技术革新变得方便实用,这样,你就会牢牢地占据市场,你也会以此为动力,不断发展。
比尔•盖茨在“卓越”软件的开发上所表现出来的眼光与胆识,就是很好的说明。
“永远比人快一步,迅速摆脱对手”是微软在多年的实战中,总结出来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在微软与金瑞德公司的一次争夺战中,表现得尤其淋漓尽致。
金瑞德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经过潜心研制,推出了一套旨在为那些不能使用电子表格的客户提供帮助的“先驱”软件。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毫无疑问,如果金瑞德公司成功,那么微软不仅白白让出一块阵地,而且还有其他阵地被占领的危险。
面对这种情况,微软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为了击败对手,微软迅速做出了反应。1983年9月,微软秘密地安排了一次小型会议,把公司最高决策人物和软件专家都集中到西雅图的苏克宾馆,整整开了2天的“高层峰会”。
在这次会议上,比尔•盖茨宣布会议的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快推出世界上最高速电子表格软件。以赶到金瑞德公司之前占领市场的大部分资源。
微软的高级技术人员们在明白了形势的严峻之后,纷纷主动请缨,比尔•盖茨在经过反复的衡量之后,决定由年轻的工程师麦克尔挂帅组建一个技术攻关小组,主持这套软件的开发技术。麦克尔与同仁们在技术研讨会议上透彻地分析和比较了“先驱”和“耗散。
比尔•盖茨闻风而动,立即制定相应的对策,决定放弃“卓越”软件的设计。而此时,麦克尔和程序设计师们正在挥汗大干、忘我工作,并且“卓越”电子表格软件也已初见雏形。经过再三考虑,比尔•盖计划”的优劣,议定了新的电子表格软件的规格和应具备的特性。
为了使这次计划得到全面的落实和执行,比尔•盖茨没有隐瞒设计这套电子表格软件的意图,从最后确定的名字“卓越”中,谁都能够嗅出挑战者的气息。
作为这次开发项目的负责人,麦克尔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分量,对于他来说,要实现比尔•盖茨所号召的“永远领先一步,迅速摆脱。”,首先意味着要超越自我,征服自我。
但是,事情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现实往往出乎人们意料。
1984年的元旦是世界计算机史上一个影响深远的里程碑,在这一天,苹果公司宣布它们正式推出首台个人电脑。
这台被命名为“麦金塔”的陌生来客,是以独有的图形“窗口”,为用户界面的个人电脑。“麦金塔”以其更好的用户界面走向市场,从而向IBMPC个人电脑发起攻势强烈的挑战。茨还是不得不做出了一个心痛的决定,他正式通知麦克尔放弃“卓越”软件的开发,转向为苹果公司“麦金塔”开发同样的软件。
麦克尔得知这一消息后,百思不得其解,他急匆匆地冲进比尔•盖茨的办公室:“我真不明白你的决定!我们没日没夜地干,为的是什么?金瑞德是在软件开发上打败我们的!微软只能在这里夺回失去的一切!”
比尔•盖茨耐心地向他解释事情的缘由:“从长远来看,‘麦金塔’代表了计算机的未来,它是目前最好的用户界面电脑,只有它才能够充分发挥我们‘卓越’的功能,这是IDM个人电脑不能比拟的。从大局着眼,先在麦金塔取得经验,正是为了今后的发展。”
看到自己负责开发研究的项目半路夭亡,麦克尔不顾比尔•盖茨的解释,恼火地嚷道:“这是对我的侮辱。我绝不接受!”
年轻气盛的麦克尔一气之下向公司递交了辞职书。无论比尔•盖茨怎么挽留,他也毫不松口。不过设计师的职业道德驱使着他尽心尽力地做完善后工作。
麦克尔把已设计好的部分程序向麦金塔电脑移植,并将如何操作“卓越”制作成了录像带。之后,便悄悄地离开了微软。
爱才如命的比尔•盖茨,在听说麦克尔离开微软后,在第一时间里立即动身亲自到他家中做挽留工作,麦克尔欲言又止,始终不肯痛快答应。盖茨只好怀着矛盾的心情离开了麦克尔的家。
麦克尔虽然嘴上说不回微软,但他的内心不仅留恋微软,而且更敬佩比尔•盖茨的为人和他天才的创造力。
第二天,当麦克尔出现在微软大门时,紧张的比尔•盖茨才算彻底松了一口气:“上帝,你可总算回来了!”
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的麦克尔紧紧拥抱住了早已等候在门前的比尔•盖茨,此后,他专心致志地继续“卓越”软件的收尾工作,还加班加点为这套软件加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模拟显示,比别人领先了一步。
嗅觉灵敏的金瑞德公司也绝非无能之辈,它们也意识到了“麦金塔”的重要意义,也为它开发名为“天使”的专用软件,而这才是最让盖茨担心的事情。
微软决心加快“卓越”的研制步伐,抢在“天使”之前,成功推出“卓越”系列产品。半个月后,“卓越”正式研制成功,这一产品在多方面都远远超越了“先驱”软件,而且功能更加齐全,效果也更完美。因此,产品一经问世,立即获得巨大的成功,各地的销售商纷纷上门定货,一时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此后,苹果公司的麦金塔电脑大量配置卓越软件。许多人把这次联姻看成是“天作之合”。而金瑞德公司的“天使”比“卓越”几乎慢了3周。这3周就决定了两个企业不同的命运。
随后的市场调查报告表明:“卓越”的市场占有率远远超过了“天使”。将竞争对手甩在后面,微软给全世界又一次上了精彩的一课。
在各种各样的商战中,谁在时间上赢得了主动,谁就能领先一步,迅速摆脱对手,那么在行动中就有了取胜的主动权。这样,就会牢牢地占据市场,并以此为动力,不断发展。微软在“卓越”软件的开发上所表现出来的敏捷,就是很好的说明。
和许多管理方法概念不同,“敏捷”是从整体能力或表现的角度着眼的,它昭示了一种经营方式,对于公司,敏捷是有利于在顾客机会持续而不可预测地变化的竞争环境中运作的能力。
敏捷性可以从以下方面得以衡量:
改变的熟练性:改变,就是组织其人员、技术的方法,以及围绕自身组织外部资源,以更迅速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将产品或服务投入市场。
激励员工能力:体现在根据定单产生货品与服务,以及当改变可以被操纵以符合公司的竞争优势时,将其引入市场。
信奉信息与服务的价值。生产由顾客和市场机会拉动,这是公司敏捷性的最终指标。
传统的模式从内向外管理公司,而敏捷性的熟练程度则根据下列方面度量:其自外向内管理的能力,由市场机会启动并配置有效的资源,包括与其他公司联盟获得的资源,以响应那些机会。
更加深入地分析,敏捷性具有两种“境界”,既“响应机会”,和“创造机会”。
解决方案提供者。他们不是只盯住产品,更加盯住关系。与顾客间超越产品到增值服务的持久关系,往往是更加有意义的财富源泉。
协作性,这同时体现于企业内部和外部,在内是团队,在外是虚拟组织。敏捷企业在外协作开拓市场机会,以满足顾客拉动的市场需求。
适应性。它可能来自可重配置、可升级的生产设施,或是能创造性地响应顾客需求的机动和柔性的工作中心。在此,柔性无疑是重要的。
知识驱动。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具有高增值的内容。这些属性是相关的,而不是相交的,但全部是聚焦于顾客的。敏捷性构成框架,使诸如柔性制造单元的战术性布置具有意义。一个真正的敏捷性公司总是将他们的眼睛紧盯他们的客户——这是惟一有主动的意义和效益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