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处己之道(1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人们到头来真正能了解和欣赏的东西,总是合乎自己的性格和气质。笨人喜欢笨东西,普通人喜欢普通作品,观念不清的人会被杂乱的思想所吸引,没有头脑的人对于“愚昧”有好感。最好的例子是,每个人都喜欢自己的作品,因为其格调完全跟自己相配。
轻如羽毛之物,即使由最强壮的手臂抛出,也无法让它加速前进,有力地击中目标;相反地,极轻之物因为自身缺乏实体以吸收外力,它被投出后会很快下落。伟大而高贵的思想,还有天才的伟大杰作,如果欣赏者尽是狭隘、柔弱和刚愎的心灵,也会遭到同样的处境。这一事实自古以来的智者无不为此同声慨叹。哈姆雷特(Hamlet)说过:“一句妙语在愚人的耳中沉睡了。”歌德也说过:“由愚笨者的耳中听来,最妥当的话也受到讥笑。”
妒忌与排斥
正如歌德所说,人不但缺乏智慧,无法认识和欣赏世上的美好事物,而且道德卑劣。这是到处都在发生的,此刻以“妒忌”的姿态出现。人一有名声就高出同辈的头顶,后者自然相对地变的低下。一切显赫功绩的取得,都需要一般人士付出代价。歌德在《西东诗集》曾这么说:
我们赞颂他人,
就是贬抑自己。
每有杰出的事物出现,占极大多数的平庸之辈就会不谋而合地群起攻击,如果可能,还会加以压制。这一伙人的勾结暗语是“打倒优越”;此外,就是有过一番作为也享有一些名声的人,同样地不喜欢新的名声的出现,因为其他人的成功会掩盖自己的光辉。因此,歌德有这样的话:
如要等待别人准许
我才可以出生,
我就仍然不在人世。
你可能知道,当你看见
他们如何忽视我,
他们那么摆架子,
在炫耀,在展示货色。
求善必须躲开恶
如果不是由于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而是出于野心的驱使,大概永远不会有人为人类留下宝贵的不朽作品。凡是要寻求真善美的人,必须躲开“恶”,并且准备跟公众的评判对抗,甚至轻视公众及其代言人。所以,奥索留斯(OdorousdeGloria)特加强调下面这句话:“名声躲开追求它的人,却去追求躲开它的人。”这实在是至理之言。只因为前一类人让自己迎合当代人的品位,后一类人敢于反抗。
存在的价值
如果我们的存在是否具有价值需要依靠别人来评定,我们的生命就是可悲的。但是,如果我们把存在的价值看作是名声,当作是世人的赞许,那么,英雄或天才的生命就是如此。每个人都需要自立,主要是靠自己为自己而生活和生存,所以个人的本质和自己的生活模式,对本身最为关切。如果一个人在这方面的价值不高,他在别的方面的价值也不可能太高。别人对他们的生存的看法是次要的、衍生的,对于他本人的影响说到底是间接的。此外,别人的头脑不是寄存个人真正幸福的理想地方——在他人的看法上只可能找到幻想中的幸福。
虚荣心
从人的幸福的观点而言,名声不过是满足骄傲和虚荣心胃口的珍贵点心。这一胃口,不管如何仔细地掩饰,在每个人中都是极为强烈的,那些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想要成名的人,也许是最为强烈的。极力想要成名的人,通常有一段时期对于自己的价值无法肯定,必须等到机会来临,加以证实,让别人看看他是什么材料。在此之前,他总会觉得在世间遭受到暗中的不公道。
各种形式的骄傲,不管它的性质或领域是如何的不同,说到底还是源于别人会怎么说,从而造成我们多大的牺牲!这种心态甚至在儿童中也能见到。虽然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存在,在老年之中最为明显。因为在感官之乐无法享受之后,虚荣和骄傲只有跟贪婪共同掌权了。
在法国人之中,虚荣心好像瘟疫一般定期性地迸发,有时表现在最奇怪的野心上,或是一种可笑的虚荣心以及最为无耻的吹嘘上。但是,这样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别的民族会取笑他们,称呼他们是自大的民族。
心智上的优越性
我认为心智上的优越性在于建构理论,也就是把若干客观事实进行新的组合。这些事实的种类极为不同,但是,事实越是大家明白,事实越是在日常经验的范围之内。如果把这些事实加以理论化,所能获得的名声就越为广阔。例如,要是有关的事实是数字、线条或是某专门学科,诸如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解剖学、古代文献考证或是疑难史料探索,学者们因为正确地运用有关材料而获得的这类名声,大多不会超出各个学术圈子——人数不多,其中大部分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对于在其他专业享有盛名的人感到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