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三章 处人之道(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排斥与共鸣
两个人一开始交谈,对于彼此在思想和性情上的相同或相异,一下子就能感觉出来,每一个细节都显露真相,其容易程度和快速往往使人们惊讶不已。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一起谈话,尽管话题无关紧要,或是跟双方都没有真正的利害关系,一方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或多或少地会让对方不快,在很多情形下,简直导致极度厌恶;另一方面,性格相似的人立刻就会有一种共鸣的感觉。如果他们很像是一个模子铸造出来的,经过来往后可望意见完全和谐或一致。
两个坏蛋或两个傻瓜
一大群人为了实现某一实际目标而组成一个团体。如果其中有两个坏蛋,这两个人就好像身上戴着相同的徽章,一下子就认出对方,而且会立刻密谋诡计。同样地,请你试想有那么一大群非常明智聪慧的人(根本是不可能的),其中只有两个傻瓜。这两个人一定会被同情心所驱使而聚集在一起,而且暗地里很高兴,各自认为在一大群人之中,至少发现一个聪明人。
观察这两个人,尤其是如果他们在操守和智慧上都低人一等,他们如何初次见面就认出对方,他们是如何热切想结为朋友,他们是如何亲热和高兴地跑去跟对方打招呼,就好像他们是老朋友一样。这些情景真的是值得一看的——这种动人的程度,甚至可能诱导我们接受佛教轮回的说法,假定他们在前生是认得的。
一致的心情
我们很难看到两个人的心境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心境的变化,跟我们的生活状况、职业、环境、健康、个人一时的思绪等等,都有关系。这些不同会让两个性情最为投合的人,产生不和。要能够随时做出必须的校正,除去这种扰乱力,并且引入一致温度那样的要素,将是一项涉及高度教养的成就。
一致心情对导致亲密友谊的相关程度,可以从一致心情对一大群人的影响上,很容易地测定出来。例如,当许许多多人群集在一起,如果有某一客体性的有关事物,不管是什么,譬如共同的危险或希望、某个好消息、某种奇观、一出戏曲、一首音乐或任何类似的东西,那些能够以相似的方式对他们有所影响的事物,你就会看到他们都会倾心于某一想法的相互表达、某种由衷地关心的流露。他们之间有一种共有的愉快感受。那些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有关事物,经由克服所有私自的和个人的兴趣,产生心情上的一致。
由于有关人士一时的心情不同所引起的不和睦,在各个社会都可见到,这类不和睦还能部分地解释,为什么对于过去各阶段我们所持有的态度、我们的记忆都加以理想化,有时几乎是让它完全改观——这种改变是因为我们无法记得在过去每时每刻都扰乱我们心情的所有的一时的影响力。就这一点来说,记忆力好像照相机的透镜,把它视域内的所有东西都缩小,因而创制出比原来景色更为精致的图像。
对于一般人来说,不能相聚总是能获得几分这些好处,虽然记忆的理想化趋势需要时间去完成,可是这一理想化的趋势是立刻开始进行的。一定要隔一些时间才去探望新朋旧友,这是很明智的。再见到他们,你会发觉记忆已经开始理想化了。
没有人能看到自己的高度之上
“没有人能看到自己的高度之上。”
让我来解释这句话吧:
你在他人之中能看见的,局限于你自己所拥有的。你的智慧的高下,严格地决定了你对别人了解的程度。如果我们的智慧很低,他人的智慧即使是最高超的那一类,对我们也不会产生丝毫影响。除了他个性之中最卑劣的一面——换言之,除了只是他的人格和个性中存有缺点的那些部分,我们在他的身上看不到其他的什么。我们对他的整个评估只限于他的缺点,他的比较高超的才智对我们是不存在的,正如色彩跟盲人的关系一样。
委屈自己
与人交往就牵涉到把自己“拉低”的过程。仅是一个人具有另一人缺乏的品质,在他们相见时是不会发生作用的。其中一人必然遭受的损失,另一人是不会发觉的。考虑到大多数人都那么世俗、低劣和平庸,我们就要暂时变得平庸,否则无法跟他们交谈。
你会充分欣赏下面这句话的真实和妥当性:做人需要委屈自己,有些人跟你交往的惟一接触点,就是你性格中自己最不喜欢的那一部分。避免跟他们交往是能让自己高兴的。对付愚人的办法,惟一能显露你的智力的办法,就是不跟他们来往,这一点你很快就会明白。这就是说,我们与人交往,不时会感到自己很像一个善于跳舞的人应邀参加舞会,到达之时,发现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跛子,我们究竟跟谁跳舞呢?
爱与敬意
拉劳士福古说过一句令人深思的话:对于同一个人,我们很难同时又崇敬他又热爱他。如果这话可信,我们对于世人所可能要求的,就只能在敬和爱之间加以选择。
人们是不轻易敬重他人的,也因为这一原因,敬意大多数是隐藏着的。因此,与“爱”相比,“敬”更能给予人真正的满足,因为“敬”跟个人的价值有关。“爱”就不能直接地这么说,它的性质是主观的,“敬”却是客观的。说实话,被爱比受到敬重更为实惠。
虽然方式不同,人们的爱总是自私的。他们用来获得爱的手段,并不总让我们觉得自豪。我们获得他人的爱意,是我们不对他人的智力和善意,做出过分的要求。但与人交往时一定要真心诚意的,没有丝毫伪装——不可仅仅出乎容忍,容忍说到底只是一种轻视。这让我们想起艾尔维修的一句观察入微的话:我们所拥有的才智,其分量通常可从能够令我们欣喜的那些才智中,很准确地估计出来。用这句话为前提,是容易做出结论的。
英译者注:艾尔维修(1715-1771)是叔本华敬重的一位法国哲学家,他的主要著作《论机智》,因为明确地推崇唯物观点,在出版的当时曾引起热烈的兴趣和反对。
正确的见解
不管是在公众场合、或在社团、或在书中发表过什么不当的意见,并且获得接受——无论如何,没有受到驳斥,我们没有理由失望,或是觉得事情就此终了。为了求得心安,我们应该这么想:有关问题当在以后逐渐受到注意;新的看法会加上去;该问题会得以劝考、深思、讨论,通常到最后将导致正确的见解。在一个时期之后(时间的长短似乎要看困难的程度),明白人早就看出的答案,大家都会了解的。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