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5节 诱惑的11种“美丽”表情(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暴利心态走不远。
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存在的特点,使企业投机活动具有广泛的空间。企业投机,的确有一些赢家。正是这些赢家不费吹灰之力的一夜暴富,给许多企业产生了极强的示范效应。只要有高利润的项目诱惑,就会有一批勇敢的追随者,非常轻易地引发羊群效应。但人们应当看到:在投机活动中,赢家毕竟是少数,少数赢家的暴富正是以众多输家的暴亏为条件的;即使是少数赢家,也不是常胜将军。其实,当暴利成为某个行业公开的秘密的时候,意味着该行业的微利、无利甚至没落时代已经到来;即使是“得先机者得天下”,还看你有没有能力把握先机,过于超前和实力不足都会让你大海翻船。企业不顾一切地盲目追求暴利,或许能得一时之利,逞一时之威,但最终的下场必然是血本无归。
中国企业当前存在着的过度投机的心理和行为,已经将一大批企业引向灾难。探寻德隆发展、崩溃的轨迹,可以显见其急功近利的“暴利”动机。德隆集团近年的扩张几乎都是以融资、收购,再融资、再收购,控制具有融资造血功能的产业。德隆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借债扩张,忽视资本风险进行产业整合,不断进行资本运作的游戏,最终导致企业失败。
农凯集团获得一时的成功,使周正毅追求暴利的心态恶性膨胀,结果游戏越做越大,其后果是面临债务膨胀、还贷付息压力大的困局。为了摆脱困局,周正毅虽然明知圈钱投机的做法危险,但深陷其中,欲罢不能,在连输之后却指望一次性赚回来,最后铤而走险。
目前,弥漫在中国企业中的暴利心态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什么赚钱赌什么。
有的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紧紧跟着市场感觉走,什么赚钱赌什么,房地产赚钱,他就投资房地产;报业赚钱他就投资报业;电信3G火爆,他也要设法尝试。这种盲目的“扩张情结”,其结果不言而喻。2003年“非典”期间,“消毒杀菌类产品”畅销,一些企业盲目扩产或跟风,结果饱尝苦果。
2、乞求一夜暴富。
有的企业家抱着创业初期大赌一把,等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再步入正规化经营的侥幸心理。但是,当“赢了,想赢得更多;输了,拼命地想翻本”这种心理已经成为一种定式的时候,失败就成为了一种必然。有的企业在经营中期望只用一招,就能吸引消费者;有的企业指望通过一个产品、一个人、一个点子来救活一个企业。凡此种种都是不理智的表现。
3、笃信“大赌大赢”。
有的企业在介绍其成功之道时,过于强调创业激情的作用。这些话迷惑了众多正在成长中的企业。于是一些企业就自觉不自觉地做起了危险的暴利游戏:钱少了想办法圈钱也要做;没有钱,借钱也要做,贪图一时争斗之快,忘记企业有限的生存本钱,总想通过以小博大,实现大赌大赢。曾经发表宏论“世界上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事情”的牟其中先生,其“空手套白狼”的大赌并没有获得大赢,倒是大量负债使其陷入资不抵债的窘境。
4、输了指望翻本。
人在赌博时,输了一千,就会再压上一千,输了一万,再压上一万,不断地输,不断地押。从概率论角度来说,总有翻本机会,但前提是有足够的赌本。而一旦出现赌本短缺状态,就会一败涂地。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德隆集团、农凯集团等企业资金链断裂不是偶然的,正是企业在投机失利的情况下,在企图翻本的暴利心态支配下,使得企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企业易受暴利诱惑不是天生的,而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之后,缺乏对周围环境的机会、威胁分析,对自身优劣势的正确看待,高估了机会和优势,低估了威胁和劣势所致。据估计,中国企业家失败的原因,有70%—80%是在于投资失败,投资又源于决策失败,而决策失败其实是暴利诱惑在作怪。一些企业家在反思失败之时,无一例外地要检讨自己的决策错误——或浪漫化或急躁化。
因此,成长型的中国企业不要被那些一夜暴富的现象所迷惑,一定要克服暴利心态,多一些理性、多一些睿智,哪怕暂时收益低一点,也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地做好自己的主业,为未来的持续增长打好坚实基础。
●利润的陷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企业过于执著地去追求利润时,就会失去对自身能力及周边环境的准确判断,无暇去选择实现目标的途径。
如果一家生产消费品的企业面临投资一项地产项目就能迅速获利的机遇,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去投资这个地产项目,因为该企业是以利润为核心目标的。那么,这时问题就会随之出现了。
首先,企业可能对项目本身缺乏准确判断,即对项目的认知过于乐观。当人过于执著时,就会迫切地想看到事物的合理性及其理想的一面,而在潜意识里却回避了其存在的问题;而当项目开始运作时才发现问题不会因为忽视而消失,于是运转出现问题,企业遭受损失。
其次,即使项目本身是好的,企业也未必会赚到钱。因为,企业可能会对自身能力失去准确判断,即企业会倾向于投资新的项目,而忽略可能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撑项目的运行。资源的欠缺可能来源于资金,更可能来自于人才,因为一个企业在非战略状态下不可能也没必要储备足够多的跨行业人才。
再次,即便上述两项条件均已具备,企业也未必能够建立起新的盈利模式来保证自己获利。显然,消费品业与地产业的盈利模式有着太大的差别。投资地产项目,意味着企业已建立起的消费品行业的盈利模式并不能够在新的领域中发挥作用。同时,企业的管理幅度加大和管理难度提高,很有可能导致运行效率下降,甚至会危及到原有的产业。
最后,即使所有条件企业都具备了,并真的在地产项目中有所获利,新项目结束后企业又将面临产业经营的连续性问题。使企业获利的地产项目的发现,可能源自于某个机遇。该项目结束后,企业面临着是否退出该领域的选择。如果企业退出该领域,则意味着企业为经营该地产项目建立起的盈利模式、人员储备等都将变得毫无意义,即企业将支付较大的沉没成本。如果企业继续在该领域经营下去,则企业就此将开始多元化经营。
以利润为发展目标的企业还会不断遇到新的赢利机会,这就意味着企业会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逐渐进入更多的领域,不知不觉陷入了多元化陷阱。
5、资本运作诱惑/玩的不是心跳
从国际企业的发展历史来看,资本运作已经成为众多企业高速发展的必要因素。美国微软公司在1986年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其净资产仅200万美元,到1999年微软公司股票市值高达2600亿元,13年增长了13万倍,创造了世界企业发展史上资本扩张的神话。此外,诸如雅虎、英特尔等,这些资本扩张创造的企业神话,完全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滚动发展的理念。
近年来有一种比较时髦的提法:业务经营是企业经营的低级形态,资本运作是企业经营的高级形态。许多企业正是在这种口号的鼓动下,走入误区,盲目从事资本运作。资本运作,玩的决不是心跳,很有可能是心跳停止。
●购并企业坐上火药桶。
如今,兼并、重组国有企业已经成为时髦,许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也跃跃欲试,并美其名曰通过资本运营实现低成本扩张。企业这样做本来无可厚非,盘活国有存量资产为中国经济的总体目标服务是符合国家政策的,同时也反映了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必然规律。企业之间进行兼并、重组,是市场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那些处于衰退中的国有和非国有企业,都应该成为其他优势企业的目标,并因此而获得新生。
然而,中国有一部分企业却又是在一种投机暴发的心态下参与了这一本应由市场决定但现在多由政府决定的“兼并重组”浪潮之中。兼并重组中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兼并目的是想以很小或根本不花代价就获得被兼并企业的优质资产,有种收破烂的感觉,把值钱的东西再倒卖后便袖手而去。
2、利用兼并国企、安排下岗工人国家有优惠政策为自己带来实际的好处,而不管被兼并企业有无商业价值,没有将被兼并企业作为自己的发展机遇来认识。这样就使那些本来还具有发展前景的被兼并企业反而连正常的生产也无法维持下去。
3、以为兼并国企是分“蛋糕”的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接手后才发现被兼并企业不如原来想象,背上了包袱。
4、由于中国资产评估业不规范,有钱就能买来心目中的审计报表,许多企业想以这种方式骗购国有优质资产,以实现“低成本扩张”,甚至同个别地方官员窜通一气,共同侵吞国有资产。
5、一些人认为国有企业搞不好是体制问题,而非市场问题,认为“一改就灵”,只要改了制就会妙手回春,但改革体制并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
6、一些人过分相信自己企业的实力,盲目扩张,认为国企是送上嘴的肥羊,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更有的认为兼并了国企能够提高自己的身价,可以“傍官”,进行其他的权钱交易。
兼并收购是企业扩张时可供选择的战略手段之一。因市场需要扩大生产能力,是自建还是收购,企业可根据行业生产能力过剩还是不足的情况,比较两种方式的成本而决定。当然资本运作并非纯是扩张,也可以通过卖出或分拆进行瘦身;如果企业自身某方面能力过剩、不能有效利用,退出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企业如果规模过大,容易引起政府反垄断关注,分拆也是企业资本运作的一个重要手段。通用汽车公司1995年销售额达到1680亿美元,利润额为69亿美元,创下了通用汽车公司及其它美国公司历史最高纪录。为了保持其竞争力,通用汽车公司决定将自己分拆为四个部分。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企业的兼并和收购行为,已经不是60年代的那种混合多元化和扩张,而是企业瘦身和减肥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各个企业都回归主业、出售没有竞争优势的资产,一些职能和辅助性活动则是采用外包方式。这样形成了一个企业之间的生态网络,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企业生态网络之间的竞争。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