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10节 虚虚实实的功夫——无招胜有招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中国人的争斗,不仅在斗勇,更在乎斗智。所以中国功夫不一定讲究以力胜,更强调以巧胜;就这一点而言,跟国外那种纯粹拼蛮力的拳击运动有着天壤之别。中国人打架,本来就是虚虚实实的,惯于欲擒故纵、引蛇出洞,旁敲侧击、声东击西。虚以实之、实以虚之,让人真伪莫辨,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而且中国人对敌斗争的策略也相当灵活,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很少跟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死拼硬磕。中国兵法有三十六计,老祖宗最推崇的,却是“走为上计”。
这种虚虚实实的功夫,在中国历代都不乏光辉的战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主席领导的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就靠这一法宝,取得过辉煌的胜利。当时中央红军以区区数万的兵力,发挥机动灵活的特性,扬长避短、与敌周旋,几乎就在敌人眼皮底下运动,却简直处处在牵着敌人的鼻子跑;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成功摆脱上百万装备精良的国民党机械化部队的围追堵截,胜利抵达陕北。其中最经典的战例,莫过于“四渡赤水”。红军就在赤水河边来回地作佯攻状,调动得数十万敌军疲于奔命、苦不堪言。可以说,“四渡赤水”综合应用了虚张声势、声东击西、调虎离山、假途伐虢、暗渡陈仓、瞒天过海、围魏救赵等“三十六计”中的诸多计谋,堪称军事斗争乃至管理艺术的杰作和典范。
就拿中国的武术来说,也很少有生猛刚劲的套路,也从来不教人一味地硬打硬拼;它十分懂得避敌锋芒、攻其要害的道理。尤其当面临强大对手的时候,很少直接进行正面交锋,一般会先示弱,待敌骄惰之时再全力出击;或者采取守势,然后伺机寻找敌人的弱点或破绽。即使出击,所提倡的也是借力打力,正所谓“四两拨千斤”是也。所以,避实击虚、稳扎稳打是中国功夫中最常用的手法。
无论是两个人单打独斗,还是千军万马的厮杀,都需要精妙的算计和周密的部署,尽可能迷惑、引诱敌人。在中国古代的比武或者战争中,最惯常使用的伎俩就是回马枪、拖刀计、埋伏计、打草惊蛇计、调虎离山计。在《水浒传》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写。说的是豹子头林冲遭高俅陷害,因误入白虎堂而发配沧州,正好途经小旋风柴进的庄上。这时柴进庄内有一位洪教头,听说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心中却颇不服气,一心要和林冲比试高低;林冲不得已,只得同意比武。比武开始后,洪教头第一招就亮了个气势汹汹的“举火烧天”式,大举进攻;而林冲却故意示弱,探下身来使了个“拨草寻蛇”,立足防御,且战且退。洪教头自以为得计,紧跟上来,恨不得把林冲一棒扫翻在地;不料因求胜心切,却露出了下盘的破绽,被冷静的林冲觑个正着,一棍搠倒。
林冲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以退为进、以静制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而真正功力深厚之人,莫不如此。《隋唐演义》中也有一位少年英雄罗成,祖传一套罗家枪法,使起来变幻莫测、天地皆惊。而罗家枪的厉害之处,乃在于他一枪刺去,立刻幻化为万千个枪头,把对手唬得眼花缭乱,根本不知道真正的枪头在哪里,又将刺向何处;有时候,对手明明看见这枪奔自己咽喉而来,谁知罗成却是虚晃一枪,真枪头则冲着胸口刺去,迅雷不及掩耳,挡都没法挡。罗成的枪法够厉害的了吧。与之类似的,还有日本忍者的功夫,同样神出鬼没。忍者惯于使用烟幕弹,当他身处险境的时候,立刻放出一阵烟雾,便可逃得无影无踪;当对手正不知所措的时候,他突然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出其不意地给予其致命一击。
在自然界中,就连动物们也懂得“虚虚实实”的招数。我们都知道“狡兔三窟”的成语,就是说兔子一般至少都有三个窝,暗中都是相通的;而且它们从不吃窝边草,自然三个窝都会很隐蔽,想抓住兔子,谈何容易。据说在中国古代,皇帝死了,出殡的时候,往往会在同一时刻使用同样的仪仗队,分别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出城,让人搞不清楚到底会埋在哪里。人们还传说,曹操生性多疑,死后怕人盗墓,特意设立了七十二疑冢,不知是真是假。看来从兔子身上,中国人也学到了很多智慧。
尽管采用这种虚虚实实的套路,似乎不那么光明磊落,多少有些胜之不武,但中国人并不会管那么多。中国人更看重的是结果,而非过程;不管用什么招数,只要能克敌制胜的,就是好功夫。这跟我国改革之初提出的“猫论”似乎如出一辙。就是说,“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中国功夫也秉承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很多时候都是以实用为主,并没有那么多讲究的。即使是旁门左道,也会在“权变”的幌子下为人所接受。哪怕是死缠烂打、毫无章法,也不见得会遭人耻笑,毕竟“胜利”才是硬道理。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并没有受过系统性专业武术训练的年轻人,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往往能战胜训练有素、经验丰富,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的老师傅,恐怕也并不是什么怪事。中国有俗话说,“乱拳打死老师傅”,可见很多时候,没招比有招管用。
中国人的这些功夫,如果运用到企业中,会给管理者以什么启迪呢?其实说来很容易,就是要求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善于藏巧露拙、韬光养晦;尤其是在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时候,不要过早、过于直接地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所以企业最好少招摇一些,多多隐蔽自己的实力,引诱对手主动出击,自己则在暗中观察对手的虚实,这样才可保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在管理手段上,企业也不一定要片面追求所谓的技巧,或者过分拘泥于某一固定的套路。管理不是从教科书中可以学来的,也不是照搬现成的经验和案例就可以凑效的。其实真正有效的管理,并不需要进行太多的干预,也不一定需要管理者绞尽脑汁地寻求所谓“最优方案”。如果能自然而然、轻松随意地达到管理的目的,那才是最好的管理。所以管理者应当谨记这两句话:“最优常非最好,无招胜似有招”。
如果能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当然再好不过。可是怎样才能做到呢?当然还得需要企业从平时的点滴小事做起,苦练内功。只有把基础夯实了,才能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无论应付何种局面,都能从容不迫,显得成竹在胸、应付自如;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没使什么招,就把事情给搞定了。这一点在企业的“危机管理”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最困难的时候才是最考验人的时候。就拿2003年春天席卷全国的“非典”风暴来说,疫情一来,肯定大多数企业都会受到影响,而这基本上也是企业管理者始料未及的。“内功”欠佳的管理者,难免会显得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就是有再多的“招”,也未必使得上;而如果平时训练有素,对这种危机局面根本无需刻意地大动干戈,自然就能应付自如,似乎浑身上下、满脑子都有使不完的招。这不正是“无招胜有招”的生动诠释么?
企业界有一个很著名的案例。大约是在2001年,根据科学研究的结论,政府发了一纸文件,认定当时市面上流行的感冒药大都含有PPA成分,于人体有害,因此一律禁止生产销售含PPA的药品。这对众多感冒药生产厂家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其中尤以生产康泰克缓释胶囊的中美史克公司为甚。该公司一度几乎濒临绝境。然而史克毕竟经验丰富,它在巨大的压力下,稳住阵脚、沉着应对,及时化解了这一危机。这一切都来自于企业本身良好的抗击打能力:由于中美史克自身强烈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为产品的轻松更新换代埋下了伏笔;由于产品本身的有效、企业固有的诚信,赢得了消费者的爱戴、合作伙伴的信赖,为顺利渡过危机立下汗马功劳;由于中美史克自身良好的企业文化,比如以人为本(不随便开除员工)、团结向上,使员工能够死心塌地与公司共渡难关。而这一切并不是危机发生以后才突然产生的,因此我们相信,即使遇到别的什么危机,中美史克也一定会照样化险为夷。
由此可见,对企业来说,苦练内功才是根本,比模仿那些台面上的招数更重要。只要用现实的努力、长远的目光苦练内功,自然会“无招胜有招”。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