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管理行为,尽在掌握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管理是一门很奇妙的学问。说它是艺术吧,它却并不乏科学规律可循,而且今天的管理已经越来越倚重科学;说它是科学吧,你却找不出任何一条管理上的公式或定律能对全人类普遍适用。这使得很多中外管理者相当困惑:不管管理的手段多么高明,总有人不吃你那一套。其实,管理的特殊性归根到底跟管理对象的独特性有关。
管理的对象是人,这是管理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本质区别。无论是天文地理也好,物理化学也罢,它们的研究对象最多无非是整个自然界。自然界万物的繁衍生息,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一条天文学或者物理学的定律,放之四海而皆准。
然而,“人”就没那么好对付了,人是最复杂的生物。人的心理和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变动之中,世上最难捉摸的,就是人心。当代的心理学研究已经很发达,于是有人认为,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手段和成果,总能找到人类活动的客观规律吧,因此管理一定有方法。然而要知道,人的思维和行动要受经历、背景、环境乃至遗传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种族的人群,他们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差异极大,怎么可能存在对所有人都普遍适用的管理原则呢?例如在西方已经很成熟的行为科学和组织理论,拿到中国来就未必管用。长期以来中国的管理者照搬西方的管理模式,未见有多大成效。看来身为中国人,还是得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道路。
针对如何在中国土地上实施有效管理的困惑,以及系统的中国式管理模式的缺失,长期以来一直服务于国内经理人,并致力于探索开发本土化管理模式和经营策略的宝利嘉顾问团队,在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的国民性进行深入发掘研究,并对中西方管理特色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推出了一套《中国人管理》系列图书。本套书将从中国人的习俗文化、价值取向、行为偏好、为人处世风格、沟通特色、思维方式、谋略智慧等诸多方面分析探讨中国人管理的无穷奥妙;始终着眼于“管理”二字,以期能为中国的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管理之道。
《中国人的管理行为》就是本套书中的一本。这本书探索和研究的,是中国人作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他们在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人类管理行为的历史,已经有好几千年了。自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无时无刻不伴随着管理行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活动的历史,就是一部管理行为的历史。而就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而言,可以说他既是管理者,同时又是被管理者。企业要想有效实施管理,就必须了解每个成员的心理、行为特征,而这些,正是现代管理学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代管理学肇端于20世纪初的西方国家,发展至今,体系渐趋完备、框架日益成熟。我们目前的管理学研究,基本上没有跳出西方的框架。例如,行为科学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科学方法对人类行为作出系统的研究,自1956年以来,对管理的助益,十分显著。然而行为科学的许多结论,都是根据西方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特征而得出的,诚然有其科学性,但难免也会产生局限性。毕竟,专门拿西方人的行为来研究,只能够明白西方人的行为;这些结论,如何能用到中国人头上?如果身为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即使熟谙现代管理理论,却不了解中国人的心理倾向、性格气质、言行特征,那还怎么能管好中国人?
事实上,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管理行为的历史几乎同样久远,并且中国人的行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明显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明显和西方人大相径庭。因此对于管理中国人而言,如果仍然照搬西方的管理模式,食洋不化,那无异于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但有人却认为:我们不需要刻意强调中国式管理,毕竟人的行为都是大同小异的,中国人和外国人看起来也差不多,都有着普遍的共性呀;在西方管用的那一套,想必也能适用于我们,照搬就是了。此话看似有理,但须知中国的风土人情,却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中国人的管理,丝毫不容忽视。哪怕西方管理学“放之四海而皆准”,它既然到了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也得接受中国的改造。只有运用中国人自己的方法来解决中国人的问题,才会事半功倍。
但是,我们既然要辨析中国式的管理行为,那首先自然要明确,“中国人”究竟应该如何界定,是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会遵从中国式管理行为来行事呢?
我们这本书里所指的中国人,应该秉持孔子的立场:“凡是接受中华文化,以中国文化为依据而言行的人,不论其血统、出生地、国籍如何,都是中国人。”如果根本不重视中华文化,或是鄙视中华文化,不依中华文化而行的人,在这本书里,不把他们界定为中国人。
由此看来,要真正懂得中国式管理,就得先了解中国人的管理行为;要了解中国人的行为特征,还是先从中国文化入手吧。
宝利嘉管理研发中心
《宝利嘉文库》编辑部
陈克祥
2003年9月于北京大慧寺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