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成功之源基因(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超前的目光
从凝视铁轨到生产铆钉,从凝视进口卡车到专业生产万向节,从凝视资本市场到收购兼并,无疑是鲁冠球超前目光的扫描结果。鲁冠球的这种超前目光使得万向抓住了一个个的发展机会,获得了几乎所有国家对于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而且这种超前的目光随着鲁冠球境界的提高,层次也在不断提高。万向往往是在别的企业还在懵懵懂懂、不知怎么回事的时候,就超前地去做别人根本没有想到的事,如当时被认为根本不可能,最后通过努力以惟一的乡镇企业身份成为全国仅三家万向节定点生产厂家,别的乡镇企业还根本不知道如何拿到国家标准、通过国家标准是怎么样的程序,但万向锲而不舍地将之完成了。鲁冠球的超前目光使万向成为全国第一家乡镇企业上市公司、第一家进入120家试点企业集团的乡镇企业、浙江省第一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浙江省第一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在1979年,当中国的乡镇企业大多处在孕育前夜,万向已经在进行产业整合了,那时有多少人听到过产业整合这个词汇?就在许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大张旗鼓利用假冒伪劣等手段来实现其血淋淋的原始积累,不知诚信是何物时,万向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做出了把价值48万元的不合格产品报废的举措,48万元对当初的民营企业意味着什么?做出这样的举措需要什么样的魄力?
当然,万向现在的超前眼光不能光靠鲁冠球的眼光了?把自己的超前眼光变成万向的超前眼光是摆在鲁冠球眼前的严峻任务。
既大胆进取又谨慎精明的经营作风
在万向的发展历程中,鲁冠球不乏有许多大胆进取的决策,就像产业拓展、区域扩张、气势磅礴的收购兼并那样。但贯穿于万向整个发展历程的是鲁冠球的谨慎精明,而且谨慎精明与大胆进取也并不总是矛盾的,有时是和谐统一的。不管是不是深入了解鲁冠球,人们都能从他做的事情中感受到他脑筋活却又审慎的特性。宁围农机厂就是由于鲁冠球的这种特质才在夹缝中存活下来的。以下举出几个例子,用以说明其谨慎精明的经营作风。
实例一:
万向的前身宁围农机厂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原材料始终是缠扰着鲁冠球的心病。上世纪70年代的萧山汽车修配厂生产汽车轮胎上的六角螺帽,用刨床把圆形钢材刨成六角螺帽浪费很大。宁围农机厂向对方提出由他们来免费加工这批螺帽,只要求把省下的废钢材归农机厂。汽配厂是一家二轻企业,本来刨下来的边角余料只作为废品回收,不值几个钱,现在农机厂愿意不收加工费代为完成加工任务,代价仅仅是边角余料,何乐而不为?农机厂拿到钢材后,一批打铁出身的技术过硬的农民锻工,把钢材分段锯开,然后用铁锤锻打成六角螺帽,原材料一点也没有浪费,省下了一批钢材,这些省下的钢材就被加工成农机厂的产品。
实例二:
1973年,宁围农机厂获悉江苏镇江有一批旧炮筒要废弃回炉,一得到这消息,鲁冠球马上就赶赴镇江,千辛万苦地等待、千言万语地游说、千方百计地争取,终于把这批废旧炮筒料买了下来。但是当时厂里没有切割设备,他们硬是用电焊机把六厘米厚的钢筒切割成六厘米乘六厘米见方的钢块,然后再变成一批批农具。这样一切割就不愁了几年的原材料。
炮筒料头变成一批批农具后,鲁冠球又开始为产品的销路发愁了,在当时计划经济下,产品的销售是按照严格的计划进行的,如果按照现在看来是理所当然的那样自己找市场,那么“投机倒把”的帽子很可能就会随时飞到你的头上。虽然宁围农机厂的产品在萧山已有名气,已经被排上了萧山的计划,但当时在萧山的小区域市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鲁冠球他们用大批的废旧炮筒料生产出来的农具产品了,于是鲁冠球开始尝试敲开杭州计划市场的大门。但是当鲁冠球用自行车驮着沉甸甸的农具跑了几十公里来到杭州市农机公司推销他们的产品时,迎面扑来的是一盘冷水,摊开报纸、捧着茶杯的机关老爷对这个满脸油汗的汉子连头也没有抬一下:“犁刀?不要,我们早就有计划了,你拿回去吧!”如果就此放弃,那就不是鲁冠球了,虽然心里不是滋味,但鲁冠球还是陪着笑脸说:“这样吧,我把这么重的农具驮来驮去,也是够累的,我先把东西放在这儿,有空你们看看……”真是苍天不负有心人,第二年的春耕大忙,使得原先那家计划定点的单位由于原材料问题产品供应不上,而各县纷纷到市农机公司要货,农机公司的人急得团团转,要知道误了春耕可是政治问题啊!农机公司负责人一转眼盯住了那堆去年不知哪个汉子堆放在角落里的农具,像是看到了救兵,于是赶紧想办法找到了去年来推销农具的那个汉子,在萧山县物资局局长的陪同下,屈尊到了宁围农机厂,提出要包销他们的产品。而此时鲁冠球却是奇货可居,善弈者善于抓住对方的心理,善猎者善于抓住任何一个时机,鲁冠球针对宁围农机厂老为原材料发愁的软肋,不慌不忙地提出:“包销我们的产品可以,但要用原材料来换,每年50吨,列入计划指标。”就这样,鲁冠球可谓一箭双雕,即解决了销路问题,又解决了原材料问题,可谓大获全胜。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