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在大阳台上晒钱:高薪的华为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 所谓的“补充”保险,就是在员工工作的时候就把你养老的钱发了
· 我们以后一定要买大阳台的房子,这样如果钱发霉了,就把钱放在上面晒
· 任正非比这做得还好的是,他只有不到5%的股份
· 一个有钱的老板却舍不得给你钱,他说给你什么,你都不要信
“华为公司保证在经济景气时期和事业发展良好的阶段,员工的人均年收入高于区域行业相应的最高水平。”这是华为在其《华为公司基本法》中说的话。这实际上就等于断了自己的后路。不给自己留后路的人是做大事的人。
如果就具体的管理政策而言,我始终觉得任正非的高收入政策是华为公司最成功的地方之一。有人肯定会说,他有钱啊!
在公司初创或者效益一般时,很多老板做的是什么?自己多捞点,否则自己开公司为了什么?等他赚了钱了,你不要以为一个人成了有钱人,他就会主动把钱分给别人,相反,很多人敛财的欲望更强了。任正非两者都不是。
华为在最艰难的时候,他和员工一起共患难。等华为有钱了,他又鲜明地提出“利益共同体”,他甚至有个形象的说法,“带兵打仗,哪能不给士兵几两烟土钱。”
他说了,还真的是这么做了。就一个群体而言,华为的高薪是中国其他任何企业所无法比拟的。前不久,状告华为的前北京研究所所长的股票是354万股,不要说他还有不少于50万的工资和奖金,每股70%的分红,他的年收入是多少?而他,其实还不是真正的核心层面的人物。
华为比这做得还要好的是,它甚至发了很多员工都没想到的钱。华为从1996年就开始发相当于工资15%的“补充”保险(华为称为安全退休金),并且每隔两年便直接打到你的银行账户上去。所谓的“补充”保险,就是在员工工作的时候就把你养老的钱发了。请问有几家公司给员工发过这种保险?我想很多公司觉得给员工交社会保险已经是很大的恩赐了吧!华为公司有几个人想到华为能在2002年把股票价格从每股1元涨到2.64元?有哪个公司的股票分红可以达到70%?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不仅发当前的,从制度上、从人情上完全可以不发的以前的钱,华为竟然还主动补偿给员工。没有实行安全退休金制度以前的钱,也按现在的标准补发,比如1990年进公司的人,可以再获得6年退休金的补偿。华为在2000年时,曾主动给一些当时是骨干人员但此前股票较少的员工补了一笔股票。华为不补给你,你能怎么样?再说了,今年你是骨干,以前你是普通员工,什么时间办什么时候的事,完全可以说得通。要知道,仅这一笔就是十万、几十万以上的收入,相当于白给呀。
人最怕的就是承诺,因为兑现不了往往会自找麻烦。任正非在创业初期说:我们以后一定要买大阳台的房子,这样如果钱发霉了,就把钱放在上面晒。人家说到做到。
有很多人曾经问我,你们出来后,华为能不能把股票的钱给你们。我以前说能,因为我没有听说过不能的。但现在我可以大声地告诉你:完全能!我在辞职后,所有的工资余额立刻打到我在杭州的账户上,公司股价公布后的一个月内,华为就把股票按照最新的价格全部兑现到我的账户上。要知道华为2002年的效益并不怎么好,现金流也不充裕。
所以,我颂扬华为不仅因为我曾在那里工作过,而是我觉得能给我承诺,给我兑现承诺的公司是值得信赖、值得颂扬的公司。
任正非比这做得还好的是,他只有不到5%的股份。在中国,亲自一手创办、一直担任总裁、在华为威望无人能及的民营企业的老总,他的股份只有5%。你还能说什么呢?反正我是无话可说。据讲,华为有个副总裁在华为做了时间不长后离职,因购置别墅向任正非借钱,任老板自己掏腰包给了他100万!
即使我现在是辞职人员,即使我要写一本有很多批评华为内容的书,我还是深深地佩服华为和任正非。我和几个华为的辞职人员在一起聊天时都说,华为最后的成败定与天,定于地,定于未来的华为人,但华为和任正非在过去和今天取得的成就没有几个人可以企及。因为做企业,做大企业,做世界级大企业,要靠一种大气,没有大气怎么会有战略呢?战略是要高瞻远瞩的。不大气的人,没有资格做企业家,不大气的企业,终究也做不了百年老店。
任正非和员工利益均沾是大气,主张以分配作为企业文化的基础是战略,而且是大战略。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华为既自主研发,又给员工发这么多钱,而利润还能排在百强之首?这就是大战略。
我们不理解葛朗台是吧?我们不理解有的人贪污1000万为什么不收手,还要拿1个亿吧?不要不理解,换你我试试,不一定比别人好。这是人性啊,是根深蒂固的自私的人性啊。没有多少人可以突破,虽然我们都可以侃侃而谈,指指点点。
伟大和平凡的区别就在于此。
一个有钱的老板说:我虽然给你的钱不多,但我可以给你很多发展的机会。听我说,不要相信他。你可以反问他:那您为什么要挣这么多?您是不是就不想“发展”了?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个有钱的老板却舍不得给你钱,他说给你什么,你都不要信!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是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伊曼,他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对人的行为,尤其是不确定条件下的判断和决策行为提出了崭新的解释。
有一次,卡伊曼从以色列首都的一个酒店打的去机场,到达机场后司机要他付100元,卡伊曼和他的朋友都认为太高了,不合理。出人意料的是,司机没有讨价还价,却把车又开回了酒店,并让他们下车:“你们重新打车再去吧,看看是不是这个价!”
很多人对司机的行为都不能理解,但卡伊曼心领神会,因为这正好证实了他的研究成果。他发现:风险决策后的输赢结果对人而言是不对等的,减少100元带给人的损失,远远大于增加100元带给人的收益。
有钱的人更容易成为守财奴。
所谓男人难过两道关:金钱和美女。对它们的占有是人性中最深厚、最基本的自私性的表现。平凡的人也许不需要这样的洗礼,但对伟大的人而言,事情就不是这样了。
我们每个人都在说吃亏是福啊,可是有多少人始终就没能跨过这道坎?初一做了,十五忘了;今年做了,明年忘了;一辈子都在做,可偏偏到59岁时忘了。不知任正非是不是有一天也会忘掉,但他已经坚持了整整15年了。
汤师傅茶馆:王石的收入
· 万科在业界的名气与高层职业经理人所取得的收入不符
· 万科的品牌价值、公司的影响力与万科的实际经营业绩之间是不是有些差距呢
前两天看王石攀登珠峰,当然关于他的新闻也特别多。其中一则访谈中谈到王石自曝年薪只有60万元人民币。
我很佩服王石的气魄,就像网上有网友的帖子说,原以为王石只是作秀,没想到他真的登上珠峰了。
我不知道王石的60万年薪包括些什么,我相信一个老总60万薪水的内涵远远比我们这些纯粹的职业经理人要丰富(虽然王石也声称自己是职业经理人),王石的坐骑就是一辆大奔嘛。但是我基本可以推断除了股票收入,除了作为老总自然拥有的福利,打到王石工资存折上的可能真的只有60万元。
我在万科呆过两个月,对万科略有所知,同时我对万科有很深的感情,我甚至有些崇拜王石。只是我还是要问王总一句:您这个大集团的堂堂董事长年薪才60万元,那您那些副总们,各地分公司的总经理们、经理们还有普通的员工们能比60万元高吗?在深圳,在北京,在上海,哪怕在南京,在武汉,您分公司的总经理们年薪只有这么点,他们能没有一点怨言吗?
我对地产行业的薪酬行情不是特别清楚,应该是比IT行业要略低,可我知道万科的管理层,包括总部职能部门对人的要求都是挺高的。事实上在前几年,我在公开发行的《万科周刊》上看到,一下子记不清楚是哪个子公司的老总曾提出过这个问题:万科在业界的名气与高层职业经理人所取得的收入不符,在职位上我们似乎处于“上流社会”,可收入却无法让我们跻身这个阶层。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万科在人才的吸引上的确受到了收入的一定制约,好在万科在管理以及营造的氛围上替代了一些收入不高所造成的影响。
我不是在这里宣扬金钱万能,但如果我们鄙视金钱的作用就大错特错了。无论是什么企业,人家出20万,你出10万,如果不是对你有特殊的感情,你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再说了,人家出20万又不是要我的命。万科是否因此没有吸引到更多、更好的人才呢?
万科是中国房地产的大腕,但是万科的品牌价值、公司的影响力与万科的实际经营业绩之间是不是有些差距呢?我在想,如果在薪酬方面多些吸引力可能对万科的快速成长更有利,也更能通过业绩体现出你的霸主地位。
算是多句嘴,无论如何,万科还是中国优秀企业的代表。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