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秋兴

  “秋何兴而不尽,兴何秋而不伤?”(萧纲《晚春赋》)晓风残月,才子佳人泪眼相望;登山临水,迁客骚人感慨万千。无论秋风袅袅,秋雨潇潇,秋河耿耿,秋月皎皎,泫泫露枝,凄凄霜条,落红纷纷,悴叶飘飘,雁唳阵阵,草虫喓喓,凡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不感召人心,牵引物情,如刘勰所言:“物色相召,人谁获安?”“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情往似赠,兴来如答”。(《文心雕龙·物色》)更何况杜甫当乱离之日,处僻远之地,以羁危之身,怀悲凉之心,面对白露既降,枫林凋零,举目江间,波涛汹涌,凝眸塞上,风云笼罩,只觉三峡山水,一片萧森。在江边砧声、峡中猿声、草间蛩声、楼上笳声这样一片秋声之中,诗人身傍孤城,独立斜阳,凭借北斗,遥望长安;哀时之泪,洒向丛菊,思乡之心,竟系孤舟;病卧山城,还京无日,岁月蹉跎,深负平生;反羡江上渔人,逐波飘游,清秋燕子,随时飞翔;起视月色,已映藤萝,长夜漫漫,百忧翻滚。此情此景,何等凄凉!
                 秋兴八首
                 (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汎汎,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五)
            蓬莱高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摇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六)
            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七)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代宗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以沉雄之气,富丽之词,写了《秋兴八首》这组诗。西晋潘岳曾作《秋兴赋》,其意止于:“夫送归怀慕徒之恋兮,远行有羁旅之愤。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而悼近。”杜甫这组诗的内涵,就要深广得多。“故人何寂寞,今我独凄凉。老去才难尽,秋来兴甚长”(《寄鼓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当时诗人白首飘泊,穷老荒江,多病缠身,夙志难酬,面对满眼秋色,满其秋声,惊心枨触,不能自已,于是“以己为纬,以秋为主,以哀伤为骨”(方东树《昭昧詹言》),对秋起兴,赋诗写怀。因三峡秋景,滴下思乡之泪;又从故园之心,引起故国之思;因眼下凄凉,追忆昔日繁华;又从淫乐无度,思索战乱根源。通过今昔对比,盛衰对比,将世事反覆、朝政得失、身世之恨、沧桑之感,一齐表现出来。诗人在“兴”中回顾,在“兴”中凭吊,在“兴”中思索,在“兴”中感悟。气激于中,情放于外,如风起泉涌,万象吞吐。清人黄生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杜诗详注》引)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前人都说首章为秋兴发端,全诗纲领。“以节则杪秋,以地则高城,以时则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别。末句标举兴会,略有五重。所谓嵯峨萧瑟,真不可言”(钱谦益《钱注杜诗》)。前二联满纸秋意,与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九辩》)风神相似,感兴相同,而沉雄壮阔,则更在其上。特别是写江山风云,阴晦不明,动荡不安,不仅表现出地理特征,同时体现了时代精神,从中流露出诗人愤郁不平、感伤不已的心情。浦起龙评颈联:“历历前尘,屡洒花间之泪,悠悠去国,暗伤客子之心。发兴之端,情见乎此。”(《读杜心解》)“他日泪”、“故园心”六字,将以下七首,尽包孕在内。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读这两句诗,宛然如见斜阳映照着诗人孤寂的身影,一双忧郁的眼睛遥望长安。钱谦益称下句为“八章之骨,重章叠文,不出于此,皎然所谓截断众流句也”(《钱注杜诗》)。诗人身在江湖,心忧朝廷,下面几首诗,追忆京城往事,感伤京城现状,慨叹京城盛衰,感兴不一,但都从对京城的“想望”中化出。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当孤寂凄凉之时,故国之事,历历堪思,分明眼前。第四章易“故园”为“故国”,从个人身世之感,转入家国兴衰之恨,含意深远。王夫之说这八首诗,全于“故国”一句维系。上可见诗人对菊洒泪,闻笳生悲,落日愁思,孤舟归心,不仅仅是弃逐的哀怨,忧在天下,而非一身。下面蓬莱宫阙、曲江歌舞、昆明旌旗、渼陂仙侣,则都是诗人所思的内容。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追思长安全盛之日,曲江何等繁华,江边离宫,黄鹄群集,水面画舫,白鸥飞翔。只因君臣沉溺太甚,醉生梦死,致使边愁四起,烟尘迷漫。昔日轻歌曼舞之地,今生铜驼荆棘之悲。瞿塘曲江,虽地隔万里,而风烟遥接,同一萧森。当年昆明池中,旌旗满眼,如今“织女”机丝,空对夜月,“石鲸”鳞甲,惟动秋风,波漂菰米,露冷荷花,一时衰飒之状,如在目前。秋景萧瑟,盛时难再,当此深秋,不堪回首。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驰”。正当征战方急、志士枕戈之时,诗人却远离故国,愁对秋江,无所作为;抗疏功名,传经心事,尽已付之浩叹;心中怅恨,不可胜道。在诗人“有所思”之中,还包含着为国效力的愿望,并由思念往事,推究致乱因由,“如人主之荒淫,盛衰之倚伏,景物之繁华,人情之逸豫”,“此中情事,不忍明言,不能尽言,人当自得于言外也”(王嗣奭《杜臆》)。
  蓬莱宫阙,北据高原,前对南山,西望瑶池,东顾函关。战乱之前,诗人曾在此朝见玄宗,献三大礼赋。当年彩笔挥舞,词感帝王,如今白头沦落,匡时无策。向之所欣,已为陈迹,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惟有低徊吟咏而已。故诗最后以“彩笔昔曾于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与前“每依北斗望京华”呼应,并将昔日长安盛事,与今朝夔州苦境交织起来,收束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