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南明覆亡的反思

  顺治二年(1645),清兵的铁蹄像洪水般涌向长江南北,刚刚建立一年之久的南明弘光朝,在几乎毫无阻挡的情况下,迅速地被冲垮了。弘光朝灭亡后,吴伟业携眷属避难他乡,不久便回到故里,过着隐居乡间的生活。痛定思痛,他以诗人特有的敏锐眼光,对南明小王朝倾覆的原因进行审视和反思,写了一系列有关这方面题材的诗篇,其中以《读史杂感》为题的组诗,共十首,多借历史故事,以古喻今,对南明弘光朝的政治腐败予以抨击,反映了奸臣当道、朝政混乱的情景。诗人以当时的史实为素材,有意识地把它们编织成“诗史”,形成吴伟业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北寺谗成狱,西园贿拜官。上书休讨贼,进爵在迎銮。相国争开第,将军罢筑坛。空余苏武节,流涕向长安。
                           (十首之三)
  南明弘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也是最短命的王朝之一。福王朱由崧昏庸无能,沉迷于酒色,内臣明争暗斗,相互倾轧,外将则专横跋扈,难以驾驭。此诗借用前朝历史典故,从各个方面揭露弘光小王朝政治上的腐朽,指出其必然失败的原因。
  北寺是唐代内侍省,由掌管皇宫事务的宦官组成,因设在皇宫北面,故称北司或北寺。这里指阉党余孽马士英、阮大铖之辈。“北寺谗成狱”,是抨击马士英、阮大铖等人,一旦大权在握,便肆意制造冤狱,陷害正直人士。据《明史·马士英阮大铖传》载:“士英身掌中枢,一无筹画,日以锄正人引凶党为务……大铖又诬逮顾杲及左光斗弟光先下狱,劾周镳、雷縯祚杀之。”阮大铖还利用“狂僧大悲”案,“欲假以诛东林及素不合者,因造十八罗汉五十三参之目,书史可法、高弘图、姜曰广等姓名,纳大悲袖中,海内人望无不备列。……将穷治其事,狱词诡秘,朝士皆自危。”恶劣的政治气候,使正直的朝臣难以立身。西园是东汉皇家苑囿。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初,开西邸卖官,立库而贮之,“公千万,卿五百万”。这里借以揭露弘光朝“朝政浊乱,贿赂公行”。《马士英传》载:“大僚降贼者,贿入辄复其官,诸白丁隶役输重赂,立跻大帅。都人为语曰:‘职公贱如狗,都督满街走。’”诗中刻画权奸专政,迫害忠良,以及卖官鬻爵,贿赂风行的情形,和史籍记载可以互相印证。
  福王朱由崧之所以能够登上皇帝宝座,马士英和阮大铖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帝自杀于煤山。四月,史可法等人欲立潞王朱常淓,而马士英与阮大铖等暗中计议,拥立福王朱由崧,与刘泽清、黄得功等将领发兵送福王至仪真,史可法等不得已,率群臣迎福王于南京即位,改元弘光。论定策功,马士英加太子太师,靖南伯黄得功进爵为侯,刘泽清、高杰、刘良佐皆封伯。“进爵在迎銮”指的就是这件事。
  马士英自诩立福王有功,便极力排挤史可法。《马士英传》载:“进士英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与史可法及户部尚书高弘图并命,士英仍督师凤阳。士英大愠,令高杰、刘泽清等疏趣可法督师淮扬,而士英留辅政,仍掌兵部,权震中外。”《明史·史可法传》载:“当是时,士英旦夕冀入相,及命下,大怒,以可法七不可(指福王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书奏之王,而拥兵入觐,拜表即行。可法遂请督师出镇淮扬。”“相国争开第”即指马士英争入朝辅政,排挤史可法事。
  马士英为了培植党羽,起用亲信田仰,遂罢淮阳巡抚路振飞。诗中揭露马士英等权奸以拥立福王为资本,徇私弄权、排斥异己的行径。这种种事迹,向人们揭示出由于朝政极端黑暗腐败,弘光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
  诗最后以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守节不屈,终于载誉归汉的故事,借指左懋第。崇祯十七年五月,福王立,朝议遣使北上,与清廷通好议和,乃拜左懋第兵部侍郎,以兵三千人护行。顺治二年六月,左闻南京失守,恸哭不已,终因不愿降清,被诛。左懋第虽守节拒降,然却不能挽回弘光朝的覆亡命运。“空余苏武节”云云,实是沉痛之语。
  下面再引一首:
  闻筑新宫就,君王拥丽华。尚言虚内主,广欲选良家。使者螭头舫,才人豹尾车。可怜青冢月,已照白门花。
                           (十首之五)
  如果说前一首主要是针对那些权倾朝廷的奸佞之臣,那么这一首则直指弘光皇帝;前一首写朝廷的政治腐败,这一首则写宫廷内的荒淫生活;前一首表现朝政的种种黑幕,这一首则仅从一件事——选美女来反映,以南朝亡国之君陈后主宠爱张丽华、孔贵妃,借以再现弘光朝广选妃嫔的丑恶一幕。
  在拥立福王朱由崧的过程中,张慎言等人指责福王“贪淫、酗酒”等所谓“七不可”,遗憾的是,福王即位后,非但不思悔改,而且变本加厉,终日只顾饮醇酒,选美女,民间讽刺他为“老神仙”。有关这方面的记载颇多,这里摘录几条:
  时上深居禁中,惟渔幼女、饮火酒、杂伶官演戏为乐。修兴宁宫,建慈禧殿,大工繁费,宴赏赐皆不以节,国用匮乏。
                       (《明季南略·朝政浊乱》)
  除夕,上在兴宁宫,色忽不怡。韩赞周言:“新宫宜欢。”上曰:“梨园殊少佳者。”赞周泣曰:“臣以陛下令节,或思皇考,或念先帝,乃作此想耶?”
                       (《明季南略·韩赞周泣对》)
  八月初二日丁巳,科臣陈子龙奏:“有中使四出搜巷,凡有女之家,黄纸贴额,持之而去,闾井骚然。”
                       (《明季南略·诏选淑女》)
  二月二十三日,命礼部广选淑女。……浙江巡抚张秉贞、内官田成得出示嘉兴,合城大惧,昼夜嫁娶,贫富、良贱、妍丑、老少俱错,合城若狂,行路挤塞。苏州闻之亦然,错配不可胜纪,民间编为笑歌。
                       (《明季南略·声色》)
  吴伟业在《鹿樵纪闻》中也有多处记载,这里不再引述。诏选淑女的闹剧,扰得“闾井骚然”,正在这时,清兵已渡江南下,进逼南京,福王仓皇出逃,这些妃嫔全被清兵掳去。“可怜青冢月,已照白门花”。妃嫔的可悲命运,令人感叹!陈后主的荒淫昏庸,历史上是有名的。而福王朱由崧显然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胸无大志、不图国事、整日以声色美酒作伴的人,怎能承担起“中兴”之责?议立福王本身就已铸成不可挽回的大错。他的可耻而又可悲的结局,应该不仅仅看成是个人的悲剧,而且也是历史的大悲剧。
  《读史杂感》十首,不愧为“诗史”之称。善于用典是吴诗的特色之一,而《读史杂感》尤为突出。也许因诗中触及时事,未便直言,所以几乎无句不用典。诚然,用典得当确能使诗歌显得精炼含蓄,增添诗的思想容量,而昊伟业之所以能运用自如,而且贴切自然,不牵强附会,是得力于他对经史典籍的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