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7章 卡夫卡

  七点十五分在大厅旁边的餐厅吃早餐:烤面包片、热牛奶和火腿鸡蛋。包含在房费里边的商务宾馆的早餐,无论怎么看对我都不够量。转眼之间就打扫进了肚囊,几乎没有吃的感觉。不由四下张望,但全然不见另有面包上来的样子。我喟叹一声。

  “不是奈何不得的么!”叫乌鸦的少年说道。

  注意到时,他正坐在餐桌对面。

  “你已经不在可以大吃特吃自己中意食物的环境中了,毕竟你已离家出走,你务必把这一事实输入脑袋。这以前你总是早早起床吃够量的早餐,这以后就行不通了,必须仅靠所给的东西活下去。胃会根据食物的多少而改变大小的说法你也在哪里听说过吧?往后你势必确认是否果真如此。一来二去胃就会小下去的,但到那一步需要时间。能忍受得了?”

  “忍受得了。”我说。

  “必须那样。”叫乌鸦的少年说,“因为你是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

  我点头。

  “那么,你就不能老是盯着空盘子不动,要马上采取下一个行动。”

  我依他说的,站起身,采取下一行动。

  我走去宾馆服务台,试着交涉住宿条件。我说自己是东京一所私立高中的学生,来这里写毕业小论文(我就读学校的高中部实际上有此制度),每天去有专门资料的甲村图书馆。要查阅的东西比预想的多,无论如何都要在高松停留一个星期,可是预算有限,所以在此住宿期间,能否特别允许自己一直——而不是规定的三宿——以通过YMCA联系的低房费住宿。房费每天提前一天付给,不会添麻烦的。`

  我在脸上浮现出因遇到困难而多少有些不知所措的那种家教良好的少年可能浮现的表情,对那里值早班的年轻女性简短地说了自己面临的(编造的)情况。我一没染发,二没戴耳环,上身是拉尔夫·劳伦白色短袖运动衫,下面同是拉尔夫·劳伦牌奶油色粗布长裤,脚上是新的最高档的苹果牌轻便运动鞋。牙齿洁白,身上发出洗发液和香皂味儿,敬语也用得有板有眼。只要我有意,我是可以给年长人以好印象的。

  她默默听我的话,略略翘起嘴唇,点了下头。她长得不高,白衬衫外面套一件宽松些的绿色制服。虽然有些困意,但动作干脆利落,一个人熟练地处理着早晨的业务。年龄或许同我姐姐不相上下。

  “情况大体明白了,我个人是不好说什么,但关于房费可以同经理商量一下。结果如何我想到中午就可晓得的。”她事务性地说(但我已感受出了她对我怀有好感),说罢问了我的名字和房间号码记在本本上。我不知道交涉能否顺利,或者弄巧成拙亦未可知——例如有可能让我出示学生证,也可能要跟家里联系(住宿登记薄上记的当然是胡乱编的电话号码)。但即使冒这样的风险,尝试一下的价值总该是有的,毕竟我手头的钱有限。

  我在宾馆大厅的公共电话号码簿上查了公营体育馆的电话号码,询问健身房里边有什么器材。我所需要的器材基本一应俱全,费用为六百日元。我问了其所在位置和从车站如何去,道谢放下电话。

  我折回房间,背起背囊出门。东西蛮可以放在房间,钱也可以寄放在出租保险箱里——那样或许更安全,但可能的话,我还是想时时带在身上。现在它似乎已成了我身体的一部分。

  从站前汽车总站坐公共汽车去体育馆。当然我很紧张,感觉脸有些僵。我这样年龄的少年平日大白天一个人去体育馆,说不定有人上前查问。这里终究是陌生之地,我还未能把握人们到底在这里想的什么。但谁也没注意我。自己反倒产生一阵错觉,觉得自己成了透明人。我在入口默默付费,默默接过钥匙。在更衣室换上短运动裤和轻便T恤。做伸展运动放松肌肉的时间里,我开始一点点镇静下来。我置身于我这一容器之中。我这一存在的轮廓,随着“咔喳”一声轻响完整地合在一起锁上了。足矣。我在平时的位置。

  我开始循环锻炼。一边用MD随身听听王子音乐,一边足足用一个小时按以往的顺序在七台健身机上练了一遍。原以为地方公营体育馆里无非老式器材,但实际上全是令人惊叹的东西。四下一股崭新的不锈钢味儿。一开始我以较少的负荷做了一次循环,继而加大负荷做第二次循环。用不着一一写进表格,适合于自己身体的重量和次数全都在我的脑袋里。全身很快冒汗。练的过程中须补充好几次水分。我喝矿泉水,嚼来时路上买的柠檬。

  固定的循环锻炼进行完毕,我冲了个热水淋浴,用带来的香皂擦洗四肢,用洗发液洗头发。包皮刚刚翻上来的阳物要尽可能保持清洁。腋下、睾丸和肛门也一丝不苟地洗了。量罢体重,我裸体站在镜前检查肌肉硬度,然后在洗漱台洗了被汗水浸湿的短运动裤和T恤,用力拧干装进塑料袋。

  出了体育馆,坐公共汽车返回车站,走进昨天那家面馆吃热气腾腾的乌冬面,一边慢慢吃一边打量窗外。站内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们身穿不同的衣服,提着东西,脚步匆匆,想必带着各自的目的赶往某处。我目不转睛地注视如此男女的身影。蓦地,我想到距今百年之后。

  百年之后,置身此处的人们(也包括我)应该从地上荡然无存,化为尘埃化为灰烬。如此一想,我产生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心情。这里所有的人或物都显得虚无缥缈,仿佛即将被风吹散消失。我伸开自己双手定定地细看。我到底为了什么如此东奔西窜呢?何苦这么苦苦挣扎求生呢?

  但我摇摇头,不再往外看,不再想百年后的事。要想现在的事。图书馆有该看的书,体育馆有要对付的器材。考虑那么远的事又有什么用呢!

  我和昨天一样在车站小卖店买了盒饭,带上电气列车。到甲村图书馆是十一点半。服务台里仍坐着大岛,他身穿蓝色人造丝衬衫,扣子一直扣到脖子。一条白牛仔裤,一双网球鞋,正在伏案看一本厚厚的书。旁边放着昨天那支(大概)黄色铅笔,前发垂在额前。我一进去,他抬头微微一笑,接过背囊。

  “还没返校?”

  “学校不返了。”我实话实说。

  “图书馆倒是不坏的选择。”说着,大岛回头看身后的钟确认时间,然后又回到书上。

  我去阅览室接着看巴顿版《一千零一夜》。一如往日地,我一旦沉下心翻动书页,中途便欲罢不能。巴顿版《一千零一夜》里虽然也收有和我过去在图书馆看的儿童版本一样的故事,但故事本身很长,加上插图多细节多,根本不像同一故事。诱惑力大得多。猥琐、杂乱、色情的故事和莫名其妙的故事比比皆是。然而那里充满着(正如钻入神灯的神人)常识框架所收勒不住的自由奔放的生命力,这点紧紧抓住了我的心。比之站内熙来攘往数不胜数没有面孔的男男女女,一千多年以前编造的这些荒诞离奇的故事要生动得多逼真得多。何以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一点钟,我又走进院子,坐在檐廊吃自带的盒饭。吃到差不多一半的时候,大岛走来,说有我的电话。

  “电话?”我不由语塞,“我的?”

  “我是说,假如田村卡夫卡是你名字的话。”

  我红着脸站起身,接过他递来的无线听筒。

  电话是宾馆服务台那位女性打来的,大约是想核实我白天是否真在甲村图书馆查东西。听声音,似乎因知道我并非说谎而放下心来。她说刚才同经理商量了,经理表示尽管没有这样的先例,但一来是年轻人,二来情况又特殊,往下几天就也还是按YMCA联系的房价留住好了。又补充说眼下不是很忙,这种程度的通融还是可以做到的。

  她还说经理也说了:那座图书馆口碑很好,好好查阅就是,不用着急。

  我舒了口气,道声谢谢。说谎固然让我内疚,但没有办法。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做各种各样的事。我挂断电话,把听筒还给大岛。

  “提起来这里的高中生,也就只有你,所以我猜想是你。”他说,“我说每天从早到晚闷头看书来着。这倒也是真的。”

  “谢谢。”我说。

  “田村卡夫卡?”

  “是那样的名字。”

  “不可思议的名字。”

  “可那是我的名字。”我坚持道。

  “不用说,你是看过弗兰茨·卡夫卡几部作品的喽?”

  我点头:“《城堡》、《诉讼》、《变形记》,还有奇特行刑机器的故事。”

  “《在流放地》,”大岛说,“我喜欢这篇。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作家,但除了卡夫卡,谁也写不出那样的故事。”

  “短篇里边我也最喜欢那篇。”

  “真的?”

  我点头。

  “什么地方?”

  我就此思索。思索需要时间。

  “较之力图叙说我们置身其间的状况,卡夫卡更想纯粹地机械性地解说那架复杂的机器。就是说……”我又思索片刻,“就是说他可以用这种方式比任何人都真切地说明我们置身其间的状况。与其说是叙说状况,莫如说他是在阐述机器的细部。”

  “果然。”说着,大岛把手放在我肩上。动作中让人感觉出自然而然的好感。“唔,弗兰茨·卡夫卡没准也会赞同你的意见。”

  他拿着无线听筒走回楼内,我仍坐在檐廊里一个人吃另一半盒饭,喝矿泉水,观赏院子里飞来的小鸟。也许是昨天见过的鸟们。空中密密实实布满薄云,蓝天已无处可寻。

  我关于卡夫卡小说的回答想必得到了他的认同,或多或少。不过我真想说的大概未能传达过去。我不是作为泛论来谈卡夫卡小说的,而是就极其具体的事物加以具体的表述。那种复杂的、无从推断的行刑机器实际存在于现实中的我的周围,不是比喻,不是寓言。可是这点不仅仅大岛,恐怕谁都理解不了,无论怎么解释。

  回到阅览室,在沙发上坐下,重返巴顿版《一千零一夜》的世界。周遭的现实世界如电影场景淡出一样渐渐消失,我孤身一人深入字里行间。我比什么都喜欢这一感觉。

  五点离开图书馆时,大岛在服务台里看同一本书。衬衫依然全无皱纹,额前依然垂着几根头发。他背后的墙壁上,电子挂钟悄然而流畅地向前推进着秒针。大岛周围一切都安排得那么宁静那么整洁,我觉得他不可能有擦汗或打嗝那样的举止。他扬起脸,把背囊递给我。举起来时,他皱起眉头,仿佛很重。

  “你是从市内坐电车来这儿的?”

  我点头。

  “如果天天来,带上这个好了。”他递过半张A4纸大小的纸片。那是高松站至甲村图书馆之间铁路电车时刻表的复印件。“车基本按时刻表运行。”

  我道谢接过。

  “嗳,田村卡夫卡君,你从哪里来、来这里干什么我不知道,不过你不大可能一直在宾馆住下去吧?”他字斟句酌地说,说罢用左手指确认铅笔芯的尖细度。无需他一一确认,笔芯尖得甚是完美。

  我不作声。

  “我无意多管闲事。只是、无非是顺便问一问罢了——你这样年纪的孩子一个人在陌生地方待下去不是件容易事。”

  我点头。

  “往下是去别的什么地方呢?还是打算就在这儿待下去?”

  “还不大清楚。先要在这里待一段时间,我想。何况也无别的地方可去。”我老实回答。

  我觉得对于大岛,一定程度上不妨据实相告。他还是会尊重我的立场的,不至于满口说教或把常识性意见强加于我。但现在我还不想对任何人说得过多。本来我就不习惯对别人坦白什么或解释自己的心情。

  “暂且想一个人干下去?”大岛问。

  我略略点头。

  “祝你好运!”

  这种几乎一成不变的——除去细节——生活可以持续七天。六点半给报时钟叫醒,在宾馆餐厅吃俨然某种象征的早餐。服务台里若有头发染成栗色的值早班女孩,就扬手寒喧一句。她也微微歪头一笑,回一句寒喧。看上去她已开始对我怀有好感,我也对她感到亲切。没准她是我姐姐,我想。

  在房间做罢简单的伸展动作,到时间就去体育馆进行循环锻炼。同样的负荷,同样的次数,既不超额,又不减量。冲淋浴,上上下下把身体洗得干干净净。再量体重,确认身体有无变化。上午乘电车来到甲村图书馆。存背囊和接背囊时同大岛交谈两句。在檐廊里吃午饭。看书(看完巴顿版《一千零一夜》,开始看夏目漱石全集,因为有几册一直没看)。五点离开图书馆。白天几乎所有时间都在体育馆和图书馆度过,而只要在那里,就绝不会有人注意自己,因为逃学的孩子不至于去这样的地方。晚饭在站前饭馆吃。尽量多吃蔬菜。时不时在果菜店买来水果,用从父亲书房拿来的小刀剥皮吃掉。还买黄瓜和西芹在宾馆卫生间洗净,蘸蛋黄酱直接嚼食。又在附近小超市买来软包装牛奶,连同麦片等一起入肚。

  回到宾馆,就伏在桌上写日记,用随身听听Radiohead,看一会儿书,十一点前上床睡觉。入睡前时而手淫。我想象着服务台的女孩,那时便将她是自己姐姐的可能性姑且逐出脑海。电视则几乎不看,报纸也不过目。

  我这种中规中矩、内敛而简朴的生活的崩毁(当然早晚总要崩毁)是在第八天晚上。

  第8章 那个昏迷的少年

  美国陆军情报部(MIS)报告书

  制作日期:1946年5月12日

  题目:“RICEBOWLHILLINCIDENT:REPORT”

  文件整理编号:PTYX-722-8936745-42216-WWN

  同东京帝国大学精神医学专业教授冢山重则(52岁)的面谈在东京盟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内进行了约三个小时。使用录音磁带。关于此次问话的附带索取编号为PTYX-722-267~291(注:但271及278资料损缺)。

  发问者罗伯特·奥康涅鲁少尉所感:(冢山教授保持了专家应有的镇定态度。在精神医学领域他是代表日本的学者,迄今已有数种优秀著作出版。和大部分日本人不同,说话不含糊其辞,明确区别事实与假设。战前曾作为交换教授在斯坦福大学待过,能讲相当流畅的英语,想必多数人对他怀有信赖感和好感。)

  我们以接受军令的形式对那些孩子进行了紧急调查,同他们面谈。时间是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中旬。我们接受军方请求或命令是极其例外的事。如您所知,他们在自己组织内拥有相当强大的医疗系统,加之原本就是着眼于保密的自成一统的组织,所以大多情况下都在内部解决,除了需要专门领域研究人员和医师的特殊知识、技术的场合,根本不会有求于民间医师和研究人员。

  因此,有话传下来的时候,我们当然猜测那是“特殊场合”。老实说,不喜欢在军方指示下工作。大部分情况下他们寻求的不是学术性的真实,而是符合他们思维体系的结论或单纯实效性。不是能与之讲理的对象。然而正是战时,军令是违抗不得的,只能默默遵命从事。

  我们在美军空袭之下,在大学研究室里艰难地继续着各自的研究。学生和研究生们差不多都被召去当兵了,大学成了空架子。精神医学专业的学生没有缓期应征之类的待遇。我们接受军方命令,暂时中断已经着手的研究,带上大致应带的东西乘汽车朝山梨县××町出发。我们一行三人:我,精神医学专业的一个同事,加上一直同我们合作研究的一个脑外科研究方面的医生。

  我们首先被严肃告知:以下所说之事乃军方机密事项,一概不准外传。接下去我们听取了本月初发生的事件。十六个孩子在山中昏迷不醒,其中十五名后来自然恢复知觉,但有关那一过程的记忆全部丧失。惟独一个男孩儿无论如何也没恢复记忆,仍在东京陆军医院昏睡。

  事件发生后,负责给孩子们治疗的军医从内科角度详细叙述了治疗经过。是一位叫远山的少校军医。军医中有不少人较之纯粹的医师,性质上更近于但求保身的官僚。幸运的是他是位现实而又出色的医生,即使对属于外人的我们也一概没有傲慢或排他性态度。他毫无保留地将必要的基础事实告诉我们,讲得客观而具,。病历也全部让我们看了。他迫切需要的似乎是解明事实。我们对他有了好感。

  我们从军医交给的资料中得知的最重要特征,是从医学角度看来孩子们身上没留下任何影响。不管怎样检查,事件发生至今一直未发现任何——无论外科的还是内科的——身体性异常。孩子们的状态同事件发生前一模一样,极为健康地生活着。细致检查的结果,几个孩子体内找出寄生虫,但不值得特别提及。诸如头痛、呕吐、体痛、食欲不振、失眠、倦怠、腹泻、做恶梦等症状统统没有。

  只是在山中为时两个小时的没有知觉的记忆从孩子们脑袋里失去了。这点无一人例外。甚至自己倒地时的记忆都没有。那部分丢得利利索索。较之记忆的“丧失”,更接近“脱落”。这不是专业术语,是现在姑且使用的。“丧失”与“脱落”之间有很大差异。简单说吧,对了,请想象相互连接着正在铁道上行驶的货物列车好了。其中一节车上的货物没有了。光是没有货物的空车即是“丧失”;而若不仅货物,连车皮本身也一并不见则是“脱落”。

  我们就孩子们吸入某种毒气的可能性谈论了一番。远山军医说,这点当然是考虑对象,而这一来军方必然与事件有关。在眼下阶段,从现实角度看,不能不认为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往下说的属于军事机密,泄露出去可就麻烦了……

  他的话的要点大致是这样的:陆军确实在秘密研制毒气和生物武器等化学武器。但主要在总部设于中国大陆的特殊部队内部进行。因为在人口密集的狭小国土上实施,危险委实太大。至于那样的武器是否贮藏在国内,在此不好对你们细说,但至少现阶段山梨县内没有,这点可以保证。

  ——军医断言说山梨县内没有贮藏毒气等特殊武器,是吧?

  是的。他说得很明确。作为我们只能信以为真,印象上也好像相信亦未尝不可。而且美军从B29空投毒气的说法,作为可能性是极低的——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他们研制那样的武器并决定使用,应当先在反应大的城市使用才是,而从高空往这样的荒山野岭投掷一两颗下来,就连产生怎样的效果都无从确认。何况,就算因为扩散而变得稀薄了,但若仅仅致使儿童的知觉失去两小时、后来又未留下任何痕迹,这样的毒气也是不具有军事意义的。

  另外,据我们理解,无论人工毒气还是大自然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都很难认为不会给身体留下任何痕迹。尤其对比成年人敏感而抵抗力弱的儿童身体来说,必定在眼睛和黏膜等部位留下某种作用的遗痕。至于食物中毒的可能性,也可以依据相同的理由予以排除。

  而这样一来,往下就只能认为是同心理问题或脑组织有关的问题。并且,假设事件是这种内在原因所引起的,那么不言而喻,从内科或外科角度查找遗痕是极其困难的。其遗痕是肉眼看不见的、无法用数值表示的东西。到了这一步,我们终于理解了自己被军方特意叫来的原由。

  我们同遭遇事故失去知觉的所有孩子进行了面谈,也听取了带队老师和特聘校医的说法。远山军医也参加了。但面谈几乎未能使我们获得新的情况,无非再次确认军医的介绍。孩子们对事件丝毫不记得,他们看见高空仿佛发光飞机的物体,之后上了“木碗山”,开始在树林中采蘑菇——时间在此中断。往下记得起来的,仅仅是被慌慌张张的老师和警察们围在中间,自己躺在地上。身体状况没什么不妙,没什么痛苦,没什么不快。惟独脑袋有点晕,同早上醒来时一样,如此而已。所有孩子的话都如出一辙。

  在结束面谈的阶段,作为可能性大大地浮上我们脑海的,理所当然是集体催眠。倘若将老师和校医在现场观察到的孩子们在失去知觉过程中出现的症状同样假定为集体催眠,那也决非不自然。眼球正常转动,呼吸、脉搏和体温略微偏低,记忆荡然无存。情形大体吻合。带队老师所以没有失去知觉,可以认为是由于导致集体催眠的什么因故未对大人产生作用。

  至于那个什么到底是什么,我们还不能圈定。作为泛论唯一可以断言的,是集体催眠需具备两个因素,一是该集体密不可分的同质性和他们所处状况的限定性,另一个是媒介物,而这直接的“导火线”必须是全体成员同时体验到的东西。就这一场合而言,例如有可能是他们进山前目睹的仿佛飞机的物体。全体同时看到了,数十分钟后开始晕倒。当然这也不过是假设。虽说此外无法明确印证,但有可能存在能够成为媒介物的什么。我在“终究不过是假设”的前提下,向远山军医暗示了“集体催眠”的可能性,我的两个同事也基本赞同。这同我们从事的研究课题正巧有关,尽管不是直接的。

  “听起来好像合乎逻辑。”远山军医考虑一会儿说道,“倒不属于我的专业范围,但作为可能性恐怕是最大的。不过有一点不好明白:那么,又是什么解除了集体催眠呢?这里边势必存在所谓‘逆向媒介物’……”

  我老实回答说不知道。那是眼下阶段只能以进一步的假设作出回答的问题。我的假设是:可能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动解除的那类系统。也就是说,维持我们身体的系统本来就是强有力的,纵使被一时置于其他外部系统的控制之下,也会在一定时间过后拉响所谓的警笛,启动应急程序将封锁原有身体维持系统的异质物——这种场合即催眠作用——排除掉,摧毁错误程序。

  我对远山军医解释说:这里没有资料,遗憾的是无法引用准确数字。总之类似的事件过去外国有过几例报告,并且都是作为无法查明原因的“谜团事件”加以记录的——许多儿童同时失却知觉,数小时后醒来,其间的事一点也不记得。

  也就是说,此次事件当然属于稀有事件,但并非没有先例。一九三○年前后英国德文郡一座小村庄边上发生了一起奇特的事件。在乡间土路上排队行走的三十几名初中生没有什么来由地突然一个接一个倒地人事不省,但几个小时后全体恢复知觉,就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直接以自己的双腿走回了学校。医生立即对所有学生进行身体检查,然而医学上没查出任何异常。谁也不记得发生了什么。

  上一世纪快结束的时候澳大利亚也有同类事件记录。在阿得雷德郊区,约十五个十四五岁的少女在郊游途中昏迷不醒,过了一些时间又全部恢复知觉,外伤、后遗症概未发现。有人说或许是日光作用,但所有人几乎同时失去知觉同时醒来而又全然不见中毒症状终究作为谜团留了下来。也有报告说那天并不太热,大概因为除此之外无法解释,所以姑且说成是中暑。

  这些事件的共同点是:年少的男孩女孩作为集体在距学校不很远的地方全部同时失去知觉,又几乎同时恢复知觉,事后没留下任何后遗症。这是所有事件的共同特征。关于在场的大人,报告中既有和孩子们同样失去知觉的例子,又有未失去知觉的例子,似乎各所不一。

  此外也不是没有类似的事例。作为留下足以成为学术资料的明确记录或有资料留下来的,这两例有代表性。然而山梨县发生的事件则有一个明显的例外事项:剩下一个仍处于未解除催眠或知觉丧失的状态。理所当然,我们认为那孩子的存在恐怕是查明事件真相的关键。我们结束现场调查返回东京,赶去收容那个男孩儿的陆军医院。

  ——陆军关心此次事件,归根到底是因为它可能同毒气武器有关,是吧?

  是那样理解的。确切情况与其问我,莫如问远山军医合适,我想。

  ——远山军医少校已于1945年3月在东京都内履行职责时死于空袭。

  是吗?令人惋惜。这场战争使很多有为之人失去了生命。

  ——不过,军方得出的结论是事件并非所谓“化学武器”引起的。原因还不明确,但似乎认为同战争的发展无关。是这样的吧?

  是的,是那样理解的。那时军方已终止了对事件的调查。陆军医院之所以仍把名字叫中田的昏迷不醒的少年留下,仅仅是因为远山军医少校对该事件怀有个人兴趣,而他当时在医院内又拥有某种程度的酌情处理权限。这样,我们每天去陆军医院或轮流睡在那里,从各个角度对人事不省地躺在床上的少年情况加以观察研究。

  他的身体功能在没有知觉的情况下运行得极其顺畅。靠点滴摄取营养,有条不紊地排尿。晚上一关房间的灯他就合眼入睡,到了早上又睁开眼睛。知觉的确失却了,但除此之外,他过的好像是健康正常的生活。虽说是昏睡,却似乎不做梦。人做梦的时候,眼珠的转动和面部表情必然出现反应,知觉同梦中活动相呼应,心跳次数随之增多。然而此类征兆在中田少年身上一概没有。心跳次数也好呼吸也好体温也好比通常诚然低一点点,但稳定程度令人吃惊。

  说法或许离奇,看上去就像只把作为容器的肉体暂且留在那里看家,将各种生物体水准一点点降低,仅维持生存所需最低限度的功能,而本人这一期间却跑往其他什么地方干其他事去了。“魂体离脱”这句话浮上我的脑海。这话您知道吧?日本古代故事里经常出现,说灵魂暂时离开肉体,跑去千里之外,在那里大功告成后重新返回肉体。《源氏物语》中也常有“活灵”出现,也许和这个相近。里面说不光已死之人的灵魂会离开肉体,即便活着的人——如果本人朝思暮想的话—也能同样做到。或者日本关于魂的这类想法从古至今作为自然存在物是一脉相承根深蒂固的,但对这样的东西进行科学论证是根本不可能的,甚至作为假设提出都有所顾忌。

  现实中要求我们做到的,不用说,首先是让那少年从昏睡中醒来,让他恢复知觉。我们拼命摸索用来解除催眠作用的“逆向媒介物”。我们尝试了大凡想到的办法。领来孩子的父母让两人大声呼唤,如此持续数日,但没有反应。尝试催眠术用的所有把戏;施以各种各样的暗示,在他脸前用各种方式拍手;让他听耳熟能详的音乐;在耳畔朗读教科书;让他闻他喜欢的饭菜味儿;还领来了他家养的猫——少年喜爱的猫。总之千方百计想把他唤回这边的现实世界。然而效果是零,真正的零。

  不料,当我们尝试了两个星期,已经束手无策万念俱灰心力交瘁之时,少年一下子醒了过来。不是我们做了什么奏效才醒的,醒得毫无征兆,“刷”地睁开眼睛,就好像在说规定时间已到。

  ——那天没有什么与平日不同的事吗?

  没有任何值得特别提及的事,一切照常进行。上午十时许,护士给少年采血,刚采完血她憋不住咳了一声,采出的血洒在床单上。量不是很多,床单马上换了——若说与平日不同的事,至多这算一桩。少年睁眼醒来大约在那之后三十分钟。他突如其来地从床上坐起,挺直腰,环视四周。知觉也恢复了,从医学角度看来处于无可挑剔的健康状态。然而时过不久,得知他所有记忆都从脑袋里不翼而飞了,就连自己的名字都无从记起。自己住的地方、上的学校、父母的长相……一样也想不起来。字也不认得了。这里是日本、是地球都不晓得,甚至何为日本何为地球都莫名其妙。他把脑袋彻底弄得空空如也,以白纸状态返回这个世界。

  第9章 走投无路

  知觉恢复的时候,我正躺在幽深的灌木丛中,在潮湿的地面上躺成一段圆木。四下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见。

  我仍让头搭在扎得丝丝作痛的灌木枝上,深深吸了口气。一股夜间植物味儿。一股泥土味儿。狗屎味儿也混在里面。从树枝间可以看见夜空。没有月亮没有星星,而天空竟亮得出奇。遮蔽天空的云如电影银幕一般映出地面的光亮。传来救护车的嘶叫声,渐渐临近,又渐渐远离。侧耳倾听,来往汽车的轮胎声也隐约可闻。看来我好像位于都市的一角。

  我想尽量把自己按原样归拢到一起,为此必须东奔西跑把自身的碎片收集起来,一如一块不少地认真拾起拼图玩具的小块块。这样的体验好像不是头一遭,我想。以前也在哪里品尝过类似的滋味。什么时候的事来着?我努力梳理记忆。但记忆线条很脆,即刻断掉。我闭目合眼打发时间。

  时间在流逝。我陡然想起背囊,一阵轻度恐慌袭来。背囊……背囊在哪里?那里边装着现在的我的一切。不能让它丢掉。然而四周是这样的黑暗,什么也看不见。我想站起,指尖却用不上力。

  我吃力地抬起左手(为什么左腕这么重呢?),将手表凑到眼前,凝目细看,电子表盘的数字显示为11:26。晚上11时26分,5月28日。我在脑海中翻动笔记本页。5月28日……不要紧,我仍在那一天中。并非一连几天在此昏迷不醒。我和我的知觉两相分离至多几个小时。也就四小时左右吧。

  5月28日——一如往常地做一如往常的事的一天。特殊的事一件也没发生。这天我照样去体育馆,之后去图书馆。用器材做平日运动,在平日的沙发上看漱石全集。傍晚在站前吃晚饭。吃的应该是鱼,鱼套餐,马哈鱼。饭多要了一碗。喝了酱汤,色拉也吃了。往下呢……往下想不起来。

  左肩有闷乎乎的痛感。肉体感觉失而复得,痛感亦随之而来。仿佛狠狠撞在什么上面时的痛。隔着衬衣用右手抚摸那个部位,好像没有伤口,也没肿。在哪里碰上交通事故了不成?但衣服没破,况且痛的只是右肩窝的一点。大约只是撞伤。

  在灌木丛中慢慢挪动身体,摸了摸手能够到的范围。但我的手仅能触及灌木枝。灌木枝硬硬地蜷缩着,如被虐待致死的动物的心脏。没有背囊。试着摸裤袋,有钱夹。钱夹里有不多的现金、宾馆钥匙和电话卡,另有零币钱包、手帕、圆珠笔。在用手摸索确认的限度内,没有东西丢失。身上穿的是奶油色粗布长裤和V领白T恤,外面套着粗蓝布衫,脚上是藏青色高档苹果牌。帽子则没有了。带有纽约扬基斯标志的棒球帽。走出宾馆时戴着,现在没戴。或掉在哪里,或放在某处。算了,那种货色哪儿都买得到。

  不一会儿,我找到了背囊。原来靠在松树干上。为什么我把东西放在那样的地方,特意钻进灌木丛躺倒了呢?这里到底是哪里呢?记忆冻得梆梆硬。所幸好歹找到了。我从背囊格袋里掏出小手电筒,一晃儿确认背囊里的东西。似乎没有东西不见,装现金的小袋也好端端的。我舒了口气。

  背起背囊,拨开或跨过灌木丛来到稍微开阔的地方。这里有条窄路,用手电筒照着沿路行走不远,发现一点光亮,走进仿佛神社院内的场所。原来我是在神社大殿后面的小树林里失去知觉的。

  神社相当大。院内仅一根高高竖起的水银灯,往大殿和香资箱和绘马匾上投洒着不无冷漠的光。我的身影在砂石地面上长得出奇。我在告示板上找到神社名称记住。四周空无人影。走不一会儿,碰上卫生间,迈了进去。卫生间还算干净。我把背囊从肩上卸下,用自来水洗脸,洗罢在洗手台上模模糊糊的镜子前照脸。脸色发青,双颊下陷,脖梗带泥,头发横七竖八。

  我发觉白T恤胸口那里沾有一块黑乎乎的什么。那个什么状如一只展开双翅的大蝴蝶。一开始我想用手拍掉,但拍不掉。一摸,竟黏糊糊的。为使心情镇定下来,我有意多花时间脱下粗蓝布衫,从头顶拉掉T恤。借着闪烁不定的荧光灯一看,方知那里沾的是红黑红黑的血。血是新的,还没干,量也不算少。我凑近脸嗅了嗅,没有味儿。套在T恤外面的粗蓝布衫上也有血溅上,但量不很大,加之布料原本是深蓝色,血迹看不大清。但白T恤沾的血则异常鲜明,活生生的。

  我在洗手台将血洗去。血和水混在一起,把白瓷盆染得鲜红。可是,无论怎么“喀嗤喀嗤”用力猛洗,沾上的血迹都不肯消失。我刚要把T恤扔进旁边的垃圾箱,又转念作罢。就算扔,也得在别的什么地方扔才好。我把T恤狠狠拧干装进准备装洗涤物的塑料袋,塞进背囊底部,又用水抹湿头发打理几下,从洗漱袋里取香皂洗手。手仍在微微颤抖。我慢慢花时间连指间也好好洗了。指甲里沁了血。透过T恤沾在胸口的血迹用湿毛巾擦去。然后穿上粗蓝布衫,扣子一直扣到脖子,底襟掖进裤带。为了不引人注意,我必须尽可能恢复地道的形象。

  可是我惊恐至极。牙齿不停地作响,止也止不住。我摊开双手看着,手也略略发颤。看上去不像自己的手,像是一对独立的外来活物,而且手心痛得火烧火燎,恰似刚攥过一根热铁棍。

  我双手拄着洗手台两端支撑身体,头死死顶住镜面。很想哭出声来。但哭也没有谁赶来救助。只听有人说道:

  喂喂,你到底在哪里弄得满身血污?你到底干什么来着?可你什么都不记得,浑身上下又完好无损。除了左肩的痛感,像样的疼痛也没有。所以那里沾的血不是你自身的血,而是别的什么人流的血。

  不管怎样,你不能一直在这里待下去。满身血污站在这样的地方给巡逻警察撞上,那可就一曲终了了。但这就直接回宾馆也是个问题,说不定有谁在那里守株待兔。小心为上。有可能你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卷入了犯罪案件。或者说你本身是罪犯的可能性也并非没有。

  所幸东西都在手上。出于慎重,你无论去哪里都要把装有全部财产的重背囊带在身上。从结果上看是有利的,实乃英明之举。因而不必忧心忡忡,不必惊慌失措。往后你也总会巧妙地干下去的。毕竟你是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要有自信!要调整呼吸有条不紊地开动脑筋!那样你就能左右逢源。只是,你必须多加小心慎之又慎。某人的血在某处流淌,那是真正的血,是量大的血。很可能有人在认真寻找你的下落。

  好了,马上行动!应做之事只有一件,应去之处只有一个。是哪里你该明白。

  我深深吸气,稳稳呼出,尔后扛起背囊走出卫生间,出声地踏着沙地在水银灯光下行走,边走边高效开动脑筋。按下电源转动曲柄,启动思维。但未如愿。发动引擎所需的电池电力极度微弱。需要一个温暖安全的场所。我要暂时逃去那里整装待发。但那里究竟在哪里?想得起来的场所不外乎图书馆。甲村图书馆。但图书馆要到明天上午十一点才开门,我必须找地方把十一点之前那段很长的时间消磨掉。

  除了甲村图书馆再没有我想得起来的场所。我在不惹人注目的地方坐下,从背囊格袋里掏出手机。手机还活着。我从钱夹里取出记有樱花手机号码的便条,按动号码。手指还在抖。试了好几次,这才好歹把多位号码按到最后。谢天谢地,手机没处于录音电话状态。铃响到第十二次她接起。我道出姓名。

  “田村卡夫卡君?”她一副懒洋洋的腔调,“你以为现在几点?明天早上还早着呢,我说。”

  “我也知道打扰你,”我听得出自己的声音异常僵硬,“但没有别的办法。走投无路,除了你没有人可商量。”

  电话另一头沉默有顷。她似乎在捕捉我语声的尾音,测量其重量。

  “那……问题严重?”

  “我也不大清楚,大概是严重的。这回无论如何得请你帮忙。我尽量不给你添麻烦。”

  她稍加思考,不是踌躇,只是思考。“那么,你现在哪里?”

  我告以神社名称。她不晓得那个神社。

  “可在高松市内?”

  “说不准确,不过应该在市内。”

  “得得,你连自己现在在哪里都稀里糊涂?”她以诧异的声音说。

  “说来话长。”

  她叹息一声。“在那附近拦一辆出租车。××町二丁目拐角有家罗森超市,在那里下车。小型超市,挂很大的招牌,一眼就看得出。搭出租车的钱有的吧?”

  “有的。”

  “那好。”她挂断电话。

  我钻过神社牌门,上大街寻找出租车。出租车很快赶来停下。我问司机知不知道××町二丁目有罗森那个拐角,司机说一清二楚。我问远吗,他说不算远,大概一千日元都花不上。

  出租车在罗森门前停住,我用仍在颤抖的手付了车费,扛起背囊走进小超市。我来得意外之快,她还没到。我买了一小盒软包装牛奶,用微波炉热了,慢慢喝着。温暖的牛奶通过喉咙进入胃中,那种感触让我的心多少镇静下来。刚进门时,警惕行窃的店员一闪瞟了背囊一眼,之后再没谁特别注意我。我装作挑选架上排列的杂志的样子照了照镜子,头发虽然还乱,但蓝粗布衫上的血污基本看不出了,即便看得出,怕也只能看成是普通污痕。往下只要设法止住身上的颤抖即可。

  约十分钟后樱花来了。时间已近一点,她身穿一件没有图案的灰色运动衫,一条褪色蓝牛仔裤,头发束在脑后,戴一顶NEWBALANCE深蓝色帽。看到她的脸,我的牙齿一声接一声的“咯咯”声好歹停了下来。她走到我身旁,以检查狗牙时的眼神看着我,发出一声类似叹气的不成语声的声音。接着在我腰上轻拍两下,说“过来”。

  她的住处离锣森要走相当一段路。一座双层简易宿舍楼。她登上楼梯,从衣袋里掏出钥匙,打开贴有绿色嵌板的门扇。两个房间,一个小厨房一个浴室。墙壁很薄,地板吱呀乱叫。一天之中能射进的自然光大概仅限于夕晖。哪里的房间一用冲水马桶,另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便声声抖动不止。不过,这里至少有活生生的人生活着。洗涤槽中堆的碟盘,空饮料瓶,翻开的杂志,花期已过的盆栽郁金香,电冰箱上用透明胶带粘住的购物便条,椅背上搭的长筒袜,餐桌上摊开的报纸电视节目预告栏,烟灰缸和弗吉尼亚加长过滤嘴细细长长的烟盒,几支烟头——如此光景竟让我一阵释然,也真是不可思议。

  “这是我朋友的房间。”她解释说,“一个过去在东京一家美容室一起工作的女孩儿。去年因为什么回了高松老家。她说想去印度旅行一个月,旅行期间托我住进来看家。她的工作也由我代做——算是顺便吧——做美容师。也好,偶尔离开东京换换心情也是不错的嘛。那孩子有点儿‘新人类’,毕竟去的是印度。一个月能否真的回来也是问号。”

  她让我在餐桌旁的椅子上坐下,从电冰箱拿出罐装百事可乐递过来。没有杯子。一般我不喝可乐,太甜,对牙齿不好。但喉咙干渴,遂一饮而尽。

  “肚子饿了?不过也只有速食碗面,如果想凑合吃的话……”

  我说不饿。

  “可你的脸也太狼狈了,自己知道?”

  我点头。

  “那,到底出什么事了?”

  “我也不明白。”

  “出什么事你也不明白,自己在哪里也不清楚,说起来又话长。”她像仅仅确认事实似的说道,“总之是走投无路喽?”

  “走投无路。”我说。但愿能将自己如何的走投无路顺利传达给对方。

  沉默持续良久。她始终皱着眉头注视我。

  “我说,高松你压根儿没什么亲戚吧?其实是离家出走吧?”

  我点头。

  “我在你那样的年龄也出走过一次,所以大体猜得出,凭感觉。分手时把我的手机号码告诉你也是因为这个,心想或许有什么用处。”

  “谢谢。”我说。

  “我家在千叶县市川,和父母横竖合不来,学校也懒得去,就偷了父母的钱跑得很远很远,十六岁那时候。差不多跑到了网走(日本北海道的城市)。看到一家牧场,走过去求人家给活干。我说什么都干,认真地干,只要能有带屋顶的地方住有饭吃就行,不要工钱。对方很热情,劝茶劝水。

  太太让我等一会儿,就老老实实等着。正等着,乘巡逻车的警察来了,立即被遣送回家。对方早已习惯了这一手。那时我就拿定主意:干什么都行,总之要有一技在身,以便去哪里都能找到事做。这么着,我从高中退学,进了职业学校,成了美容师。”她左右均等地拉长嘴唇,莞尔一笑,“你不认为这是相当健全的思想?”

  我同意。

  “嗳,从头慢慢说可好?”她从弗吉尼亚加长过滤嘴烟盒里抽出一支,用火柴点燃,“反正今晚睡不成好觉了,陪你说话就是。”

  我从头说起,从离家的时候。当然预言那段没说。那不是跟谁都能说的。

  第10章 寻找三毛猫

  “那么,中田我称您为川村君也未尝不可的喽?”中田再一次问一只褐纹猫。一字一顿,尽可能让对方听清楚。

  猫说自己曾在这附近看到过胡麻(一岁,三毛猫,雌性)的身影。可是猫的说话方式相当奇妙(以中田的立场看),而猫那方面对中田所言也好像不甚领会,因此他俩的谈话往往分成两岔,无法沟通。

  “坏是不坏,高脑袋。”

  “对不起,您说的话中田我听不大懂。实在抱歉,中田我脑袋不很好使。”

  “在说青花,总之。”

  “您莫不是想吃青花鱼?”

  “不然。前手绑住。”

  说起来,中田原本也没期待同猫们的交流会十分圆满。毕竟是猫与人之间的对话,意思不可能那么畅通无阻。何况中田本人的对话能力——对方是人也罢是猫也罢——也多少存在问题。上个星期和大冢倒是谈得一帆风顺,但那莫如说是例外情况。总的说来,多数场合即使三言两语也很费周折,严重的时候,情形就像是风大之日站在运河两岸互相打招呼一样。这次恰恰如此。

  以猫之种类划分,不知什么缘故,尤其同褐纹猫交谈时话语波段对不上。和黑猫大体相安无事,和短毛猫最为配合默契,遗憾的是很难在街上行走之间碰见到处游荡的短毛猫。短毛猫们十之八九被精心养在家中,不知为什么,野猫多是褐纹猫。

  不管怎样,这川村所言所语完全叫中田摸不着头脑。发言含糊不清,无法捕捉每个单词的含义,词与词之间找不出关联。听起来较之词句,更像是谜语。好在中田生来富有耐性,且时间任凭多少都有。他三番五次重复同一句话,对方五次三番叙说同一件事。他俩坐在住宅区中间小儿童公园的界石上差不多谈了一个小时,谈话几乎仍在原地踏步。

  “这‘川村君’无非是个称呼,没有什么含义。是中田我为记住一位位猫君而随便取的名字,绝不会因此给您添麻烦,只是想请您允许我称您为川村君。”

  对此川村嘟嘟囔囔没头没脑重复个没完。见此情形,中田毅然进入下一阶段——他再次拿起胡麻的相片给川村看。

  “这是胡麻,川村君,是中田我正在找的猫,一岁三毛猫,野方三丁目小泉先生家饲养的。不久前下落不明,太太开窗时猛然跳出跑走的。所以再请教一次:川村君,您瞧见过这只猫吗?”

  川村又看了一眼相片,随即点点头。

  “船村,若是青花,绑住;如果绑住,寻找。”

  “对不起,刚才也说了,中田我脑袋非常糟糕,听不懂您川村君说的意思。能再重复一遍么?”

  “船村,若是青花,绑住;如果绑住,寻找。”

  “那青花,可是鱼里的青花鱼?”

  “青花就是青花。缚住。船村。”

  中田一边用手心摸着剪短的花白头发一边沉思,沉思了好一会儿。怎样才能从这青花鱼谜宫般的交谈中脱身呢?可是,再绞尽脑汁也无计可施,说到底,中田不擅长条分缕析地想问题。这时间里,川村一副不关我事的样子,举起后爪喀嗤喀嗤搔下巴。

  这时背后响起了类似低声发笑的动静,中田回头一看,原来邻院低矮的预制水泥块围墙上蹲着一只漂亮苗条的短毛猫,正眯缝着眼睛看这边。

  “恕我冒昧,您可是中田君?”短毛猫以光朗朗的语声问。

  “是的,正是,我是中田。您好!”

  “您好!”短毛猫说。

  “今天真是不巧,一大早就是阴天。瞧这光景,怕是要下雨了。”中田道。

  “但愿不下。”

  短毛猫是雌性,大概已近中年,自我炫耀似的把笔直的尾巴翘在身后,脖子上戴一个兼作名卡的项圈,相貌端庄,身上没有半两赘肉。

  “请叫我咪咪好了,《艺术家的生涯》里的咪咪。歌中也唱:‘我的名字叫咪咪’。”

  “噢。”中田应道。

  “有这么一部普契尼的歌剧,因为养主喜欢歌剧。”说着,咪咪美美地一笑,“若能唱给您听听就好了,不巧嗓子不行。”

  “能见到您比什么都高兴,咪咪君。”

  “在下才是,中田君。”

  “住这儿附近?”

  “嗯,就被养在那里能看见的二层楼。喏,大门里停着一辆奶油色宝马530吧?”

  “是的。”中田说。宝马是什么意思中田固然不解,但看出是奶油色小汽车。那怕就是所谓宝马吧。

  “跟你说中田君,”咪咪道,“我么,可是一只相当富有个人色彩的猫——或许可以说是特立独行吧——不愿意多嘴多舌瞎管闲事。可是这孩子——您称之为川村君来着?——恕我直言,脑袋本来就不大好使。说来怪可怜的,还小的时候给这附近小孩儿骑的自行车冲了一下,跳开来给混凝土墙角撞了脑袋,那以来说话就语无伦次了。所以,就算您说得再耐心我想也无济于事。我在那边一直看着,有点儿看不下去了,所以情不自禁地插上一嘴,尽管自知不守本分。”

  “哪里哪里,请您不必介意。您咪咪君的忠告实在难得。其实中田我也半斤对八两,脑袋同样少根弦,承蒙大家帮忙才安安稳稳活在人世。因此之故,每月还从知事大人那里领得补贴。您咪咪君的意见当然也难得可贵。”

  “对了,您是找猫吧,”咪咪说,“倒不是我站着偷听,刚才我在这儿迷迷糊糊睡午觉,偶尔有说话声从那边传来。大概是叫胡麻君吧?”

  “是的,一点儿不错。”

  “那么说,这川村君是看见胡麻的啰?”

  “是的。一开始那么说来着。但后来到底说的什么,凭中田我这颗脑袋实在百思莫解,不知如何是好。”

  “这样如何,中田君,如果可以的话,我居中和那孩子试着谈几句可好?毕竟都是猫,我想还是容易沟通的。再说对这孩子颠三倒四的话语我多少也习惯了。所以,由我把话问出来,再简明扼要地讲给您中田君听——意下如何?”

  “好好,承蒙如此关照,中田我如释重负。”

  短毛猫轻轻点头,跳芭蕾一般从预制块墙头飘然落于地面,继而依然像旗竿一样直挺挺地竖着黑色尾巴,款款走到川村身边坐下。川村当即伸出鼻尖嗅咪咪的屁股,结果被咪咪不失时机地打了一个嘴巴,顿时缩起身子。咪咪紧接着又用掌心打在对方鼻端。

  “规规矩矩给我听着,傻家伙,小心打烂你那鸟玩意儿!”咪咪把川村厉声怒骂一通。

  “这孩子嘛,不一开始就狠狠收拾一顿就不能老实。”咪咪转向中田,辩解似的说,“若不然他就死皮赖脸,说话更牛头不对马嘴。其实落到这步田地也不是这孩子本身的责任。我也觉得不忍,但没有别的办法。”

  “那是。”中田糊里糊涂地表示同意。

  接下去,两只猫之间开始了对谈。谈话速度很快,声音很小,中田没办法听清谈的什么。咪咪疾言厉色地盘问,川村战战兢兢地回答,回答稍有迟疑,咪咪便毫不手软地一巴掌搧过去。这短毛猫不论干什么都好像干脆利落。也有教养。虽然这以前同很多很多种猫见过面说过话,但知道小汽车种类和会听歌剧的猫还是头一次碰到。中田心悦诚服地看着短毛猫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咪咪大致问完话,像是说“可以了,那边去吧”,把川村赶去一边。川村垂头丧气地跑去哪里不见了,咪咪则像和人早已混熟似的趴上中田膝头。

  “情况大体清楚了。”咪咪说。

  “好的,非常感谢!”中田应道。

  “那孩子……川村君说在前面不远的草丛里看见过几次小三毛猫胡麻。那是一块准备建楼的空地。房地产公司收购了一家汽车厂的零配件仓库,平了地,计划在那里建高级高层公寓,但居民们强烈反对,还有啰啰嗦嗦的起诉什么的,以致迟迟开工不了。如今常有的事。这么着,草在那里长得遮天盖地,加之平时人又不去,就成了这一带野猫们的活动场所。我交际范围不算广,又怕惹着跳蚤什么的,很少往那边去。您也知道的,跳蚤那东西可不是好惹的,一旦上身就很难抖落掉,和坏习惯一个样。”

  “那是。”中田附和道。

  “还说相片上那个戴着除蚤项圈的还年轻漂亮的三毛猫惶惶不可终日,口都差不多开不成了。谁都能一眼看出是只不谙世故找不到回家路的家猫。”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呢?”

  “最后一次见到好像是三四天前。毕竟脑袋差劲儿,准确日期怎么也说不来。不过,既然说是下雨的第二天,那么我看应该是星期一。记得星期日下了一场蛮大的雨……”

  “噢,星期几我是不知道,不过中田我我认为近来是下了雨的。那么,那以后再没见着了?”

  “说是最后一次。周围的猫自那以来也没见到三毛猫。作为猫倒是不三不四呆头呆脑的,但我追问得相当严厉,大致不会有错,我想。”

  “谢谢谢谢!”

  “哪里,一点儿小事。我平时也总是跟附近非傻即呆的猫们说话,说不到一块儿去,弄得心焦意躁。所以偶尔若能跟通情达理的人慢慢聊上一会儿,深感茅塞顿开。”

  “呃。”中田说,“对了,中田我还有一点不明白:那川村君口口声声说的青花,到底指的是青花鱼?”

  咪咪潇洒地举起前腿,细细看着粉红色肉球嗤嗤笑道:“那孩子毕竟语汇少嘛。”

  “语汇?”

  “那孩子不知道多少词儿。”咪咪彬彬有礼地改口说,“凡是好吃的东西,不管什么都成了青花,以为青花鱼是世上最高档的食品。鲷鱼啊比目鱼啦幼鰤啦,连存在这些东西本身都不知道。”

  中田清了清嗓子:“说实话,中田我也蛮喜欢青花鱼。当然鳗鱼也喜欢。”

  “鳗鱼我也中意。倒不是每天每日都能吃到。”

  “确实确实。不是每天每日都能吃到。”

  之后两人分别就鳗鱼沉思默想了一番。只有沉思鳗鱼的时间从他们之间流过。

  “这样,那孩子想说的是,”咪咪陡然想起似的继续下文,“附近的猫来那块空地集中之后不久,有个抓猫的坏人开始在那里出没。其他猫们猜测是那家伙把小胡麻领走了。那个人以好吃的东西为诱饵来逮猫,塞到一条大口袋里。逮法非常巧妙,肚子饿瘪涉世未深的猫很容易上他的圈套。就连警惕性高的这一带的野猫迄今也有几只给那人逮了去。惨无人道。对猫来说,再没有比装到袋子里更难受的了。”

  “那是。”说着,中田又用手心摸了摸花白头发,“把猫君逮去准备用来干什么呢?”

  “那我也不知道。过去有逮猫做三弦的。如今三弦本身已不是什么流行乐器,何况近来听说用的是塑料。另外,据说世界一部分地方有人吃猫,所幸日本没有食猫习惯。因此这两种可能性我想可以排除。往下所能设想的,对了,也有人用很多猫来做科学试验。世上存在各种各样用猫做的科学试验。我的朋友之中也有曾在东京大学被用于心理学试验的。那东西可不是开玩笑,不过说起来要说很久,就免了吧。还有,也有变态之人——数量固然不很多——存心虐待猫,比如逮住猫用剪刀把尾巴剪掉。”

  “这——”中田说,“剪掉尾巴又要怎么样呢?”

  “怎么样也不怎么样,只是想折腾猫欺负猫罢了,这样可以使心情陶陶然欣欣然。这种心态扭曲之人世界上居然真有。”

  中田就此思考片刻。用剪刀剪断猫的尾巴何以乐在其中呢?他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

  “那么说,或者心态扭曲之人把胡麻领走了也未可知——是这样的吧?”中田试着问。

  咪咪把长长的白胡须弄得弯而又弯,皱起眉头:“是的。我是不想那么认为,也不愿那么想象,但不能保证可能性就没有。中田君,我诚然活的年头不算很多,可还是不止一次目睹了超乎想象的凄惨场景。人们大多以为猫这东西只是在朝阳地方躺躺歪歪,也不正经劳作,光知道优哉游哉。其实猫的人生并不那么充满田园牧歌情调。猫是身心俱弱易受伤害不足为道的动物,没有龟那样的硬壳,没有鸟那样的翅膀,不能像鼹鼠那样钻入土中,不能像变色蜥蜴那样改变颜色。不知有多少猫每日受尽摧残白白丢掉性命。这点人世诸位并不晓得。我算碰巧被收养在一户姓田边的善良友好人家,在孩子们的呵护之下过得太太平平无忧无虑。尽管如此,一点点辛劳也还是免不了的。因此我想,荒郊野外那些同类为了求生不知吃了多少苦头。”

  “您咪咪君脑袋真是绝了!”中田对短毛猫的能言善辩大为钦佩。

  “哪里哪里。”咪咪眯细眼睛面带羞涩地说,“在家里边东躺西歪一个劲儿看电视的时间里,就成了这个样子。增加的全是垃圾知识,百无一用。中田君看电视吗?”

  “不,中田我不看电视。电视中说的话速度快,中田我死活跟不上。脑袋不好使,认不得字,而认不得字,电视也看不大明白。收音机倒是偶尔听的,说话速度同样快得让人吃力。还是这么出门在蓝天下同诸位猫君说说话让中田我快活得多。”

  “谢谢谢谢!”

  “不谢。”

  “但愿小胡麻平安无事。”咪咪说。

  “咪咪君,中田我想把那块空地监视一段时间。”

  “据那孩子说,那男的是高个子,戴一顶不伦不类的高筒帽,脚登长筒皮靴,步伐很快。总之形象十分古怪,一看便知。空地里三五成群的猫们一瞧见他来,马上一溜烟跑没影了。可是,新来的猫不知内情……”

  中田把这些情报好好装入脑中,万无一失地藏在不得忘记事项的抽屉中。那男的是高个子,戴一顶不伦不类的高筒帽,脚登长筒皮靴。

  “但愿对你有用。”咪咪说。

  “非常感激。如果咪咪君不亲切地打招呼,中田我想必还停留在青花那里前进不得。实在感谢。”

  “我是这么想的,”咪咪仰脸望着中田,略略蹙起眉毛说道,“那个男的危险,极其危险。恐怕是超出您想象的危险人物。若是我,决不靠近那块空地。不过您是人类,又是工作,自是没有办法。那也要多加小心才好。”

  “谢谢。尽量小心行事。”

  “中田君,这里是暴力世界,非常残暴的暴力。任何人都无可回避。这点您千万别忘记。再加小心也不至于小心过份,无论对猫还是对人。”

  “好的,一定牢记在心。”中田说。

  可是中田不能完全理解这个世界究竟何处充满何种暴力,因为这个世界上中田无法理解的事数不胜数,而与暴力有关的几乎全部包括在里面。

  中田告别咪咪,走到咪咪说的空地。面积有小操场那么大,用高高的胶合板围着,一块牌子上写道“建筑用地,请勿擅自入内”(当然中田认不得),入口挂一把大锁。但是往后面一拐,即可从墙缝进去,轻而易举。看样子是谁使劲撬开了一块板。

  原本排列的仓库已被全部拆毁,尚未清理的地面长满绿草。泡沫草足可与小孩子比高。几只蝴蝶在上面翩然飞舞。堆起的土已被雨打硬,点点处处小山丘一般高。的确像是猫们中意的场所。人基本不来,又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藏身之处也所在皆是。

  空地上不见川村的身影。倒是见到两三只毛色不好的瘦猫,中田和蔼可亲地道声“您好”,对方也只是一瞥报以冷眼,一声不响地钻入草丛没了踪影。这也难怪,哪个都不愿意被神经有故障的人逮住用剪刀把尾巴剪掉,即便中田——虽然没有尾巴——也怕落此下场。有戒心自是情有可原。

  中田站在稍高的地方,转身环顾四周。谁也没有。惟独白蝴蝶像在寻找什么似的在草丛上方飞来飞去。中田找适当位置弓身坐下,从肩上挎的帆布包中掏出两个夹馅面包,一如往常地当午饭吃起来,又眯缝起眼睛静静喝了一口便携式小保温瓶里装的热茶。安谧的午后光景,一切都憩息在谐调与平稳之中。中田很难想通这样的地方会有蓄意摧残猫们的人埋伏着不动。

  他一边在口中慢慢咀嚼夹馅面包,一边用掌心抚摸花白的短平头。倘有人站在眼前,难免要以此证明说“中田脑袋不好使”。可惜一个人也没有,所以他只向自己轻轻点几下头,继续闷头吃夹馅面包。吃罢面包,他把透明包装纸叠成一小块放进包里,再把保温瓶盖拧紧,一并收入包内。天空整个给云层挡住了。不过从透出的光线程度看,知道太阳基本正当头顶。

  那个男的是高个子,戴一顶不伦不类的高筒帽,脚登长筒皮靴。

  中田力图在脑海中描绘那男子的形象,可是想象不出不伦不类的高筒帽是怎样一个物件,长筒皮靴又是怎样一个劳什子。那玩意儿迄今见所未见。实际一看便知,咪咪说川村这样说道。既然这样——中田心想——实际看见之前便只有等待。不管怎么说,这是最为稳妥的。中田从地上站起,站在草丛中小便,小便时间十分之长十分有条不紊,之后在空地边角那里找个尽可能不引人注目的草丛阴处坐下,决定在等待那奇特男子的过程中把下午时间打发掉。

  等待是百无聊赖的活计。甚至那人下次什么时候来都无从估计。也许明天,也许一星期过后,或者不再出现在这里亦未可知——这种可能性也是可以设想的。但中田已经习惯于不怀期望地等待什么,习惯于独自无所事事地消磨时间了,对此他全然不感到难受。

  时间对于他不是主要问题。手表他都没戴。中田自有适合于中田的时间流程。早晨来了即变亮,太阳落了即黑天。黑天了就去左近澡堂,从澡堂回来就想睡觉。星期天澡堂有时不开,那时扭头回家即可。吃饭时间到了自然饥肠辘辘,领补贴那天来了(总有人告诉他那天快了),即知一个月已过。领来补贴的第二天去附近理发店理发。夏天到了,区里的人让他吃鳗鱼;正月来了,区里人为他送年糕。

  中田放松身体,关掉脑袋开关,让存在处于一种“通电状态”。对于他这是极为自然的行为,从小他就不怎么思考什么得过且过。不大工夫,他开始像蝴蝶一般在意识的边缘轻飘飘地往来飞舞。边缘的对面横陈着黑幽幽的深渊。他不时脱离边缘,在令他头晕目眩的深渊上方盘旋。但中田不害怕那里的幽暗和水深。为什么不害怕了呢?那深不见底的无明世界,那滞重的沉默和混沌,乃是往日情真意切的朋友,如今则是他自身的一部分。这点中田清清楚楚。那个世界没有字,没有星期,没有装腔作势的知事,没有歌剧,没有宝马,没有剪刀,没有高帽。同时也没有鳗鱼,没有夹馅面包。那里有一切,但没有部分。没有部分,也就没必要将什么和什么换来换去。无须卸掉或安上什么。不必冥思苦索,委身于一切即可。对中田来说,那是比什么都值得庆幸的。

  他时而沉入昏睡之中。即使睡着了,他忠诚的五感也对那块空地保持高度的警觉。一旦那里发生什么,那里有谁出现,他就会马上醒来采取行动。天空遮满了褥垫一般平平展展的灰云,但看样子雨暂时下不起来。猫们知道这点,中田也知道。

  第11章 向奇特方向发展的命运

  我说完时,时间已经很晚了。樱花在厨房餐桌上手托脸腮,专心致志地听我说话:我才十五岁,初中生,偷了父亲的钱从中野区家中跑出,住在高松市内一家宾馆,白天去图书馆看书。意识到时,浑身血污躺在神社树林里,如此这般。当然没说的事也很多。真正重要的事不能轻易出口。

  “就是说你母亲只领你姐姐离开家的了?留下父亲和刚四岁的你。”

  我从钱夹里取出海边的相片给她看:“这就是姐姐。”

  樱花注视了一会儿相片,一言不发地还给我。

  “那以后再没见过姐姐,”我说,“母亲也没见过。音讯全无,在哪儿也不知道,连长相都想不起来了。相片只有这一张。可以想起那里的气味儿,可以想起某种感触,但长相无论如何也浮现不出。”

  “哦。”她依然支颐坐着,眯细眼睛看我的脸,“那相当不是滋味吧?”

  “像是。”

  她继续默然看着我。

  “所以,和父亲怎么也合不来喽?”稍顷,她问我。

  合不来?到底该如何回答呢?我一声不吭,只是摇头。

  “倒也是啊!合得来就不至于离什么家出什么走了。”樱花说,“总之你是离家出走,今天突然失去了知觉或者说记忆。”

  “嗯。”

  “这样的事以前有过?”

  “时不时的。”我实话实说,“一下子火蹿头顶,脑袋就好像保险丝跳开似的。有人按下我脑袋里的开关,没等想什么身体就先动了起来。置身那里的是我又不是我。”

  “你是说已控制不住自己,不由得动武什么的?”

  “那样的事也有过。”我承认。

  “打伤谁了?”

  我点头:“两三次吧。倒不是多重的伤。”

  她就此思索片刻。

  “那么,你认为这次你身上发生的也是同样的事?”

  我摇头道:“这么厉害的还是头一次。这回的……我根本搞不清自己是如何失去知觉的,失去知觉之间干了什么也半点儿记不起来。记忆‘吐噜’一下子脱落了。过去没这么严重过。”

  她看我从背囊里取出的T恤,细查未能洗掉的血迹。

  “那么说……你最后的记忆就是吃饭,傍晚在车站附近的饭馆里?”

  我点头。

  “那往下的事就糊涂了。回过神时已躺在神社后头的灌木丛里,时间过去大约四小时,T恤满是血污,左肩隐隐作痛。”

  我再次点头。

  她从哪里拿来市区地图摊开在桌子上,确认车站与神社间的距离。

  “远并不远,但也不至于走路很快走到。何苦跑去那种地方?若以车站为起点,同你住的宾馆方向正相反嘛。可曾去过那里?”

  “一次也没去过。”

  “衬衫脱下来看看。”她说。

  我脱下衬衫光着上半身。她马上转到我身后,手猛地抓在我左肩,指尖吃进肉里,我不由得出声喊痛。力量相当大。

  “痛?”

  “相当痛。”我说。

  “一下子撞在什么上面了,或被什么狠狠砸了一下,嗯?”

  “压根儿记不起来。”

  “不管怎样,骨头好像没问题。”说罢,她又在我喊痛的那个部位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捏弄了几次。伴随痛感也好不伴随也好,她的指尖都奇异地令人舒坦。我这么一说,她微微一笑。

  “在按摩方面,我是相当有两手的,所以才能靠当美容师混饭吃。按摩按得好,去哪里都是宝贝。”

  之后她继续按了一会儿我的肩,说道:“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睡一夜觉痛感就会消失。”

  她抓起我脱掉的T恤,塞入塑料袋扔进垃圾箱,深蓝色棉布衫则查看一下后投进卫生间的洗衣机,随后拉开立柜抽屉,在里面找了找,取出一件白色T恤递给我。还蛮新的。毛伊岛Wale Watching Cruise(乘船看鲸旅行团)T恤,画一条翘出海面的鲸鱼尾巴。

  “这里有的衣衫中,这件像是最大号的了。倒不是我的,不过用不着介意。反正是谁送的礼物什么的吧。也许你不中意,凑合穿吧。”

  我从头上套下,尺寸正合身。

  “愿意的话,就那么拿走好了。”她说。

  我说谢谢。

  “那么长时间失去记忆,这以前没有过吧?”她问。

  我点头。我闭上眼睛,感受新T恤的贴身感,闻它的气味儿。

  “嗳,樱花,我非常害怕。”老实坦白,“怕得不知如何是好。被夺走记忆那四个小时当中,我说不定在哪里伤害了谁。根本不记得自己干了什么。反正弄得满身血污。假如我实际上参与了犯罪活动,即使丧失记忆,从法律上说我还是要负责的吧?是吧?”

  “但那没准不过是鼻血。有可能某人迷迷糊糊走路撞在电线杆上流鼻血,而你只是照看了他一下。是吧?你担忧的心情当然理解,不过在早晨到来之前尽量不要去想糟糕事。早晨一到,报纸送上门来,电视里有新闻。如果这一带有大案发生,不想知道也会知道。往下慢慢考虑不迟。血那东西流淌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实际上很多时候都不像眼睛看到的那么严重。我是女人,那个程度的血每个月都要看到,习以为常了。我的意思你明白?”

  我点头,觉得脸上微微发红。她把雀巢咖啡放在大杯里,用手提锅烧水,在等水开的时间里吸烟,只吸了几口便蘸水熄掉。一股混有薄荷的香烟味儿。

  “嗳,有一点想深问一下,不要紧?”

  我说不要紧。

  “你的姐姐是养女吧?就是说是你出生前从哪里领来的孩子,是不是?”

  我说是的。父母不知为什么要了养女。那之后生下了我,大概在不经意间。

  “你毫无疑问是你父亲和你母亲之间生的孩子吧?”

  “据我所知是。”我说。

  “然而你母亲离开家时领的不是你而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姐。”樱花说,“一般来说,女人这东西是不会那样做的。”

  我默然。

  “那是为什么呢?”

  我摇头说不知道。这个问题我已不知几万遍问了自己本身。

  “你当然因此受了伤害。”

  我受了伤害么?“不大清楚。不过,即使结婚了什么的,我想我也不至于要小孩,因为我肯定不知道如何跟自己的孩子交往。”

  她说:“虽说没有真正复杂到你那个程度,但我也一直同父母合不来,以致做了很多很多不成体统的事,所以能理解你的心情。不过么,对于错综复杂的问题最好不要过早斩钉截铁下结论,因为世上没有绝对如何这样的事。”

  她站在煤气灶前喝着从大杯里冒气的雀巢咖啡。杯上画着摩明(芬兰童话中的主人公)一家。她再没说什么,我也没说什么。

  “没有可以投靠的亲戚什么的?”过了一会儿,她问。

  我说没有。父亲的双亲很早以前就不在了,他又没有兄弟姐妹叔父婶母,一个也没有。至于真是那样与否,我无法核实,但至少一点是真的:亲戚往来完全没有。母亲方面的亲戚也没说起过。我连母亲的名字都不知道,母亲有怎样的亲戚更不知道了。

  “听你这一说,你父亲简直是外星人。”樱花说,“一个人从某个星球上来到地球,变成人后勾引地球人女子生下了你——为了繁衍自己的子孙。你母亲晓得真相后吓得跑去了哪里。有点像是黑色太空科幻电影。”

  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只管沉默不语。

  “不开玩笑了,”她像强调那是玩笑似的放开两侧嘴角,好看地一笑,“总而言之,在这广阔的世界上,除了自己你别无人可投靠。”

  “我想是那样的。”

  她靠着洗涤槽喝了一阵子咖啡。

  “我得多少睡一会儿。”樱花突然想起似的说。时针已转过三点。“七点半起来。虽说睡不久,但多少得睡一睡。熬个通宵,工作起来很不好受的。你怎么办?”

  我说自己带有睡袋,如果可以就让自己在那个角落老老实实躺着好了,随即从背囊里取出叠得很小的睡袋,展开使之膨胀。她钦佩地看着:“活像童子军。”

  电灯熄了。她钻进被窝,我在睡袋中闭眼准备入睡,但睡不着。沾有血迹的白色T恤紧紧贴在眼睑内。手心仍有灼伤感。我睁开眼睛盯视天花板。地板的吱呀声在哪里响起。水在哪里流淌。又有救护车警笛从哪里传来,相距很远很远,但在夜幕下听起来异常真切。

  “喂喂,你莫不是睡不着?”黑暗的对面她用小声问我。

  我说睡不着。

  “我也很难睡着。干嘛喝什么咖啡呢,真是糊涂。”

  她拧亮枕边灯,觑一眼时间,又熄掉。

  “你可别误解,”她说,“愿意的话过来好了,一块儿睡。我一下子也睡不着。”

  我爬出睡袋,钻进她的被窝。我身穿短运动裤和T恤,她身上是淡粉色睡袍。

  “跟你说,我在东京有个固定男朋友。不是多么了不得的家伙,但基本算是恋人。所以我不和别人做爱。别看我这样,这种事情上还是蛮认真的,或许是守旧吧。过去不是这样,相当胡来过。但现在不同,地道起来了。所以嘛,你别胡思乱想,就像姐姐和弟弟。明白?”

  我说明白。

  她把手搭在我肩上,轻轻搂过去,脸颊贴在我额头上。“可怜!”她说。

  不用说,我已经勃起,并且非常硬,而位置上又不能不触在她大腿根。

  “瞧你瞧你。”她说。

  “没别的意思,”我道歉道,“怎么也奈何不了。”

  “知道知道,”她说,“不方便的物件。这我完全知道,没法制止的嘛。”

  我在黑暗中点头。

  她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拉下我的短运动裤,掏出石头一样硬的阳物,轻轻握住,就好像试探什么似的,又好像医生摸脉。我的整条阳物像感受某种思想似的感受着她柔软的手心。

  “你姐姐今年多大?”

  “二十一。”我说,“比我大六岁。”

  她就此沉吟片刻。“想见?”

  “或许。”我说。

  “或许?”她握阳物的手略略用力。“大概是怎么回事?不那么想见?”

  “见面也不知说什么好,再说人家也可能不愿意见我。就母亲来说也是同样。大概谁都不乐意见我这个人,谁都把我扔开不管。何况都已不知去了哪里。”弃我而去,我想。

  她默不作声,只是握阳物的手一忽儿放松一忽儿用力。我的阳物随之一忽儿平静一儿忽热辣辣越来越硬。

  “这个,想放出来吧?”她问。

  “或许。”我说。

  “或许?”

  “非常。”我改口。

  她低低喟叹一声,手开始缓缓地动。感触委实妙不可言。并非单调的上下运动,是一种整体感。她的手指温情脉脉地来回触摸我的阳物、睾丸的所有部位。我闭目合眼,大声喘息。

  “不许碰我的身体哟。还有,要出来的时候马上吭声。弄脏床单很麻烦的。”

  “好。”

  “怎样,我有两手吧?”

  “非常。”

  “刚才也说了,我天生手巧。不过这跟做爱没有关系。怎么说好呢,只是帮你减轻身体负担。因为今天是那么长的一天,你又心情亢奋,这样子是没办法好好入睡的。明白?”

  “明白。”我说,“有个请求。”

  “嗯?”

  “想象你的裸体可以么?”

  她停住手看我的脸:“我这么做的时候你想象我的裸体来着?”

  “是的。本来想不再想象,偏偏欲罢不能。”

  “欲罢不能?”

  “像电视机关不上似的。”

  她好笑似的笑道:“我可是蒙在鼓里啊!你要想象随你偷偷想象好了,用不着一一申请我的许可。反正我不知道,想象什么由你。”

  “可我过意不去。我觉得想象是很重要的事情,心想还是讲一声为好,你知道不知道是另一回事。”

  “还倒蛮守规矩的嘛!”她一副钦佩的口气。“不过经你这么一说,我也多少觉得还是讲一声为好。可以的,可以想象我的裸体,给你许可。”

  “谢谢。”

  “如何,你所想象的我的身体很妙?”

  “妙极。”我回答。

  不久,腰部那里上来一股酸懒懒的感觉,好像整个浮在沉甸甸的液体上。我这么一说,她把枕边放的纸巾拿在手上,引导我射精。我一次接一次射得很厉害。稍顷,她去厨房扔掉纸巾,用水洗手。

  “对不起。”我道歉。

  “算了算了。”她返回被窝说,“给你这么再次道歉,觉得有点为难似的。这仅仅是身体部分的事,别那么放在心上。不过舒服点儿了吧?”

  “非常。”

  “那就好。”她说,接下去思考了一会儿什么,“我想了一下:如果我真是你姐姐就好了。”

  “我也那样想。”我说。

  她用手轻轻摸我的头发:“我要睡了,你回自己睡袋去吧。不一个人我睡不着。再说,我可不愿意快天亮时又被那硬硬的玩意儿一下一下戳来戳去。”

  我回到自己的睡袋,重新闭起眼睛。这回可以好好入睡了。睡得非常实,大约是离家以来睡得最实的。感觉上就像坐一台大大的静静的电梯缓缓下到地底。不久,所有灯光熄灭,所有声音消失。

  醒来时她已不见了。上班去了。时针已转过九点。肩部痛感几乎完全消失,如樱花所说。厨房餐桌上放着折起的早报和便条,还有房间钥匙,七点电视新闻全部看了,报纸也一一看了个遍,但这一带没有发生流血事件,

  一件也没有。那血肯定是无所谓的,放心了吧?电冰箱里没有太好的东西,随你怎么吃。大凡有的随便用就是。没有地方去,暂时住在这儿也可以。出门时把钥匙放在蹭鞋垫下面。

  我从电冰箱里拿出牛奶,确认保鲜期没过,浇在玉米饼片上吃。烧开了水,喝大吉岭袋泡茶。烤了两片面包,抹上人造黄油吃了。吃罢打开早报看社会版,的确,这一带没发生流血事件,一件也没有。我叹口气,折起报纸放回原处。看来不必担心被警察追得抱头鼠窜。但我还是决定不返回宾馆房间。不加小心不行。我还没弄明白失却的四个小时发生了什么。

  我往宾馆打电话,接电话的是耳熟的男子。我对他说自己有急事要退房间,尽可能用大人语气说。房费提前付了,应该没有问题。房间里剩有几件私人物品,没什么用了,请其适当处理。他查看电脑,确认账目没有问题。“可以了,田村先生,这就给您退房。”对方说。钥匙是卡式的,无须退还。我道谢挂断电话。

  然后我冲淋浴。卫生间到处晾着她的内衣裤和袜子,我尽量不往那上面看,和往常一样花时间细细清洗,尽可能不去想昨天夜晚的事。刷牙,换新内裤。睡袋小小地折起,放入背囊。积攒下来的脏衣物开洗衣机洗了。没有烘干机,洗罢脱水后叠起藏进塑料袋。去哪里找投币烘干机烘干即可。

  我把厨房洗涤槽里一摞摞堆起的餐具一一洗好,控水后擦干放进碗橱。清理电冰箱,变质的食品扔掉。有的东西甚至一股臭味。紫甘蓝长毛了,黄瓜如橡皮条,豆腐过期。我更换容器,擦去外面沾的酱油。扔掉烟灰缸里的烟头,归拢散乱的旧报纸,给地板吸尘。她或许有按摩才能,但料理家务的才能似乎等于零。心情上我很想把她乱七八糟堆在衣柜上的衬衣一件一件熨好。再买东西准备今天的晚饭。为了能一个人生存下去,我在家时就尽量自己处理家务,干这类活计并不觉得辛苦。但干到那个地步未免干过头了。

  我忙了一通,坐在厨房餐桌前环视四周,心想不能一直待在这里。毫无疑问,只要待在这里,自己就要不间断地勃起和不间断地想象,就要不间断地把目光从她晾在卫生间里的黑色小内裤上面移开,就要不间断地向她申请想象许可,更麻烦的是没办法忘记昨晚她为我做的事。

  我给樱花留言,拿起电视机旁便条上磨秃的铅笔写道:

  谢谢。帮了大忙。深更半夜打电话叫醒你,十分抱歉。但除了你,这里没有可求的人。

  写到这里,我歇口气思考下文,打量了一圈房间:

  感谢让我留宿,感谢你说我可以暂时住在这儿。我也很想这样。但我还是不能给你添更多的麻烦。我表达不好,这里边有很多缘由。总会有办法自己干下去的。

  如果能让你为我下一次真正困难时多少留一点点好意,我会非常高兴。

  至此我又歇了一口气。附近有人用大音量看电视。是早晨面向家庭主妇的综合节目。出场者全部大吼大叫,广告声也不示弱。我对着餐桌团团转动手中的秃铅笔,整理思绪。

  不过老实说,我不认为自己有资格接受你的好意。我很想成为出色的人,可是总不顺利。下次见的时候,可能的话,我想多少地道一点儿。但我没有把握。昨

  晚的事实在妙极了,谢谢。

  我把信压在杯子下,拿背囊出门,钥匙按樱花说的藏在蹭鞋垫下面。楼梯正中,一只黑白相间的斑纹猫在睡午觉。也许和人混熟了,我下来了它也没有起身的意思。我在它旁边坐下,抚摸大公猫的身体。撩人情思的感触。摸了一会儿,向它告别,走到街上。外面开始下雨,细细的雨。

  在退掉房费便宜的宾馆和离开樱花的住处的现在,今晚就哪里也没有我存身之处了。必须赶在天黑前找一个能安心睡觉的有屋顶的地方。哪里能有那样的地方呢?我心中无数。但不管怎样,还是乘电车去甲村图书馆好了。到了那里,总会有法可想的。根据诚然没有,但有那样的预感。

  如此这般,我的命运愈发向奇特的方向展开。

  第12章 被隐瞒的事实 昭和四十七年(1972年)十月九日

  “拜启

  突然接到这样一封信,您或许感到惊异。冒昧之处,还请原谅。我的名字想必已从先生的记忆中消失。我曾在山梨县××镇一所很小的小学当老师——这么说您也许能够想起。战争结束前一年本地发生了一起小学生集体昏睡事件,当时是我带领孩子们去野外实习。事件发生不久,先生和东京其他大学的老师连同军队的人来本地调查,因此得以几次见到您并同您交谈。

  那以后,不时在报刊上见到先生大名,每次都对您的卓越表现深为钦佩,先生当时的风采和简洁明快的言谈亦重新萦回脑际。大作亦拜读了数册,深刻的洞察力和广博的学识令人感叹不已。

  尽管世界上每一个体的存在是艰辛而孤独的,但就记忆的原型而言我们则密不可分地连在一起——对先生这种一以贯之的世界观我非常理解。因为,在人生旅途中,我本身也有许多同样的感受。请允许我在偏远的地方为你祝福。

  自那以来我一直在××镇这所小学执教。数年前不意损坏健康,在甲府的综合医院长期住院。其间心有所思,自愿退职。一年之间反复住院和院外就医,其后顺利康复。彻底出院后在本镇办了一所面向小学生的补习班,我曾经教过的孩子们如今是班上的学员。说一句老生常谈的感想,真可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那场战争夺走我心爱的丈夫和父亲,战后混乱中又失去母亲,而匆忙短暂的婚姻生活又使我连要小孩的时间都未得到。从此成了天涯孤客,独对人生。我的人生虽然无论如何不能说是幸福的,但通过漫长的教学生涯,在课堂上培养了许多学生,得以度过自以为算是充实的岁月。我时常就此感谢上苍。假如我不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我恐怕很难忍受今生今世。

  此次所以不揣冒昧致函先生,是因为一九四四年秋发生的山中昏睡事件无论如何都挥之不去。自事件发生以来,倏忽间已流逝二十八轮寒暑,然而那场记忆至今须叟不离脑海,可谓如影随形。我因此度过无数不眠之夜,所念所思每每现于梦中。

  我甚至觉得自己的人生无时不受制于那一事件的余韵。作为一例,每当我在哪里遇见遭遇事件的孩子们(他们大半仍住在这个镇子,现已三十过半),我就不能不再次自问那一事件给他们或给我本身带来了什么。毕竟事件那么特殊,必当有某种影响留在我们的身上或心中。不留是不可能,至于其影响具体表现为怎样的形式和多大程度,我也无从把握。

  如您所知,那一事件当时因军方意向而几乎没有公之于世,战后又因美国驻军的意向而同样进行了秘密调查。坦率地说,我觉得美军也罢日军也罢,军队所作所为基本没有区别。纵使美军占领和言论管制结束之后,报刊也几乎没出现关于那一事件的报道。终究是多少年前的旧事了,且无人丧生。

  由此之故,甚至曾有那样的事件发生这点一般人都不知晓。毕竟战争中发生了那么多耳不忍闻的惨事,数百万人失去了宝贵生命,而小学生在山中集体失去知觉之类,想必不足以引起人们的诧异。即使在本地,记得事件的人数恐怕也不多了。仍记得的人看上去也不太愿意提起。一来镇子小,二来对当事人也不是什么愉快事,尽量避免触及或许更是本地人的真实心情。

  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被淡忘。无论是那场大战,还是无可挽回的人之生死,一切都正在成为遥远的往事。日常生活支配了我们的心,诸多大事如冰冷古老的星球退往意识外围。我们有太多必须日常思考的琐事,有太多必须从头学习的东西:新的样式、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话语……可是与此同时,也有的东西无论经历多长时间无论其间发生什么也是绝对忘却不了的。有磨损不掉的记忆,有要石(日本鹿岛神宫林中的一块石头。相传鹿岛神下凡时坐在石上,石底深埋土中,可解除地震)一般存留心中的场景。对我来说,那便是那片树林中发生的事件。

  时至如今,或许已经太迟了,也可能您说我多此一举。但关于那一事件有一点我无论如何要在有生之年告知先生。

  当时正值战时,思想管制很严,有些话又不能轻易出口。尤其同先生见面时军方有人参加,有一种无法畅所欲言的气氛。而且当时我不太了解先生和先生所做的工作,作为一个年轻女性,不愿意在陌生男人面前把私事赤裸裸讲到那个地步的心情的确也是有的。这样,就有若干情况在我心中深藏下来。换言之,我出于自身考虑而在正式场合有意篡改了一部分事件经过。战后美军方面人员调查之际我也重复了同样的证词。由于怯懦和顾及脸面,我将同样的谎言又说了一遍。这有可能致使那场异常事件真相的澄清变得愈发困难,结论也多少受到歪曲。不,不是可能,必定如此。对此我感到十分内疚,很长时间里我因之心事重重。

  由于这个缘故,我才给先生写这样一封长信。百忙之中,想必是一种打扰。果真打扰,您权当半老太婆的糊涂话跳行读过,一弃了之。我只是想把那里发生的事实趁自己还能拿笔的时候作为老老实实的自白一一记录下来,交给应交之人。我病了一场,虽说身体基本恢复,但说不定何时复发。这点若承斟酌,实为万幸。

  领孩子们进山的前一天夜里,黎明时分我梦见了丈夫。去了战场的丈夫来到梦中。那是极为具体的性方面的梦,一种时而真假莫辨的活生生的梦,恰恰是那样的梦。

  我们在切菜板一般平坦的盘石上交合了好几次。那是靠近山顶的一块盘石,浅灰色,两张榻榻米大小,表面光溜溜潮乎乎的。天空布满阴云,马上就要下雨的样子。无风。时近黄昏,鸟们匆匆归巢。就在这样的天空下,我们一声不响地交合。结婚不久我们就因为战争天各一方,我的身体强烈地需求丈夫。

  我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肉体快感。我们以各种姿势和各种角度交合,几次冲上绝顶。想来真有些不可思议。这是因为,我们两人都性格内向,从不曾那么贪婪地尝试花样翻新的体位,也没有体验过那般汹涌的冲顶之感。但在梦中我们一发不可遏止,简直如野兽一样地撕扭。

  醒来时,四下一片黑暗,心情甚是奇妙。身体沉甸甸的,腰肢深处仍觉得有丈夫的阳物存在。胸口怦怦直跳,透不过气。我的那里也像性事过后一般湿漉漉的。感觉上那似乎不是做梦,而如真正的性交那样真真切切。说来不好意思,我就势自慰起来,因为那时我感觉的性欲实在过于强烈,必须使之平复下去。

  之后我骑自行车赶到学校,带领孩子们去“木碗山”。在山路行走当中,我仍在体味性交的余韵。闭上眼睛,子宫深处就能觉出丈夫射精,觉出丈夫射在子宫壁上。我在那种感觉中忘我地扑在丈夫背上不动,腿张得不能再大,脚腕缠住丈夫的大腿根。领孩子们爬山的路上,我似乎一直处于一种虚脱状态,或许可以说仍在做那场活生生的梦。

  爬上山,到了要去的树林,就在大家马上要采蘑菇的时候,我陡然来了月经。不是该来的时间。十天前刚刚来过,再说我的月经周期本来十分正常。或许因做性梦而体内某部分功能受到刺激,致使月经失常。不管怎样都事出突然,我根本没做这方面的准备。何况又在山上。

  我让孩子们暂时就地休息,一个人走进树林深处,用随身带的几块手巾作应急处置。出血量很大,弄得我手忙脚乱,但又想总可以坚持到返校时间。脑袋一阵发晕,没办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而且心底涌起一股类似罪恶感的感觉——关于肆无忌惮的梦,关于自慰,关于在孩子们面前沉湎于性幻想。本来对这类事我总的说来算是有较强自控力的。

  我打算让孩子们适当采点蘑菇,尽快结束野外实习下山回去。回到学校总有办法可想。我坐在那里守望着孩子们分头采蘑菇,清点孩子们的脑袋数,注意不让谁离开我的视野。

  不料,不久我蓦然回神,只见一个男孩儿手里拿着什么朝我走来。是叫中田的男孩儿。他手里拿的是我染了血的毛巾。我屏住呼吸,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我已经把它扔得很远,扔到孩子们不大会去——即使去也不至于瞧见——的地方藏了起来。理所当然。毕竟那是作为女人最为害羞最不愿意被人看见的东西。我猜不出他怎么会找到的。

  意识到时,我正在打那个孩子、打中田君。我抓住他的肩,一下接一下搧他的嘴巴,也许还喊叫了什么。我疯了,明显迷失了自我。我肯定羞愧难当惊慌失措。在那以前我一次也没打过孩子,在那里打人的不是我。

  当我回过神来时,发现孩子们全都一动不动盯着我。有的站着,有的坐着,都脸朝着这边。脸色铁青地站立着的我、被打倒在地的中田君、我染血的毛巾就在孩子们的眼前。好长时间我们就像冻僵在了那里,谁也不动,谁也不开口。孩子们的脸上没有表情,俨然青铜铸成的脸谱。树林笼罩在沉默之中,只闻鸟的叫声。那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不知经过了多长时间。我想时间并不长。但在我的感觉里是永恒的时间,是自己被逼到世界最边缘的时间。我终于回到我自己身上。周围景物恢复了色彩。我把沾血的毛巾藏在身后,双手抱起倒在地上的中田君。抱得紧紧的,由衷地道歉。我说是老师不好原谅我吧。他也好像处于受惊状态,眼睛呆愣愣的,很难认为我说的会传入他的耳朵。我一边抱着他一边把脸转向其他学生,叫他们去采蘑菇。于是孩子们若无其事地继续采蘑菇。一切都那么异乎寻常,那么突如其来。

  我紧紧抱着中田君,久久伫立不动。我真想就那样一死了之,真想遁去哪里。就在旁边那个世界上,一场凶残的战争正在进行,不知有多少人在接连死去。何为正确何为不正确,我再也无从分辨。我目睹的风景真是正确的风景不成?我眼中的色彩真是正确的色彩不成?我耳闻的鸟鸣真是正确的鸟鸣不成……我在树林深处孑然一身,六神无主,子宫里有很多血在不断外流。我沉浸在恼怒、惊惧、羞愧之中。我哭了,不出声地静静、静静哭泣。

  随后,孩子们的集体昏睡开始了。

  我想您可以理解,这种露骨的话在军方人员面前是无法出口的。那是战争年代,是我们靠“门面”活着的年代。所以,我向大家讲述时省略了我来月经的部分和中田君捡来我沾血的毛巾我因而打了他的部分。前面我已说了,我因此担心那会给先生们的调查研究造成不小的障碍。现在能够这么毫无隐瞒地讲出来,我心里感到释然。

  说不可思议也不可思议,孩子们竟一个也不记得那件事。就是说,谁也不记得沾血的毛巾和我打中田君的事,那段记忆从所有孩子的脑袋里失落得一干二净。事后不久我曾就此婉转地问过每一个人。或许因为那时已经开始了集体性昏睡。

  关于中田君,我想写几点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感想。我也不知晓他后来情况如何。战后从问过我话的美国军官口中得知,中田被送去东京的军方医院,在那里也持续昏睡了很长时间才终于恢复知觉,但更详细的情况未能使对方告诉我。当然,这方面的前后经过想必先生比我清楚。

  您也知道,中田君是插到我班上的五名疏散儿童之一。五人中他成绩最好,脑袋也好使。相貌端庄,衣着利落,但性格温和,全然不出风头。课堂上基本不主动举手,而指名问到时回答都很正确,被征求意见时说得有条有理。无论哪一科都能当场领会所教内容。哪个班上都有一两个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即使放任不管也会不断用功,考进好的上一级学校,走上社会也会找到正确位置。天生优秀。

  只是,作为教师发现他身上有几点叫人难以理解。主要是他有时候表现出一种类似淡漠的态度。多么难的课题他都能挑战,但即便成功了他也几乎没有成功的喜悦。没有奋力拼搏时粗重的喘息,没有屡受挫折的痛苦,没有叹息没有欢笑,就像是因为不得不为而姑且为之,无非得心应手地处理找到头上的事务而已,同工厂工人手拿螺丝刀逐一拧一下传送带传来的相同的零件螺丝是一回事。

  我推测问题大约起因于家庭环境。当然,我不曾见过他东京的父母,准确的说不来,但在教师生涯中我见过几次这样的事例。有能力的孩子有时因其有能力而一个又一个冲击本应由身边大人达成的目标,这样一来,就会由于过多处理眼前的现实性课题而渐渐失去其中作为孩子应有的新鲜的激动和成就感。处于如此环境的孩子,不久就将牢牢关闭心扉,将心情的自然流露封在里面,而重新开启这种关闭的心扉则需要漫长的岁月和努力。孩子们的心很柔弱,可以被扭曲成任何样子,而一旦扭曲变硬,就很难复原,很多时候都无可奈何。当然,这些是您的专业范围,无须我这样的人现在多嘴多舌。

  另外一点,我不得不认为那里面有暴力的影子。我一再从他些微的表情和动作中感觉出稍纵即逝的惊惧,那是对于长期被施以暴力的类似条件反射的反应。至于暴力是怎么一种程度,我不得而知。他也是自尊心很强的孩子,能巧妙地使其“惊惧”躲开我们的眼睛,然而有什么发生之时,那肌肉隐隐的痉挛是无法掩饰的。我的推测是:多多少少存在家庭暴力。同孩子们日常接触起来,这点大致看得出。

  农村家庭充满着暴力。父母差不多都是农民,都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起早贪晚干活干得筋疲力尽,再说总要有酒入肚,难免发脾气。发脾气时总是动手快于动口。这已不是什么秘密。从孩子的角度看来,多少挨点打也不会在意,这种情况下就不至于留下心灵创伤。可是中田君的父亲是大学老师。他母亲——至少从来信上看——也像是有高度教养的人,即所谓城市精英之家。而那里若发生暴力,便应该是与乡下孩子在家中所受日常性暴力不同的、因素更为复杂且更为内向的暴力,是孩子只能一个人藏在心里的那类暴力。

  所以,即使是无意识的,我那时也不该在山上对他使用暴力。对此我非常遗憾,深感懊悔。那是我最做不得的事,因为他离开父母被半强制性地集体疏散到新环境,正准备以此为转机向我多少敞开心扉。

  也许他当时心中尚有的余地因我使用暴力而受到了致命的损毁。如果可能,我想慢慢花时间设法弥补自己的过失,然而由于后来的情况未能得以实现。中田君没有苏醒过来,被直接送去东京的医院,那以来再不曾同他见面。这成为一种悔恨留在我的心间。我仍清晰记得他被打时的表情,可以将他深深的惊惧和失望历历重现于眼前。

  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最后请允许我再写一点。我丈夫于战争即将结束时在菲律宾战死了。说实话,我未受到太大的精神打击。当时我感觉到的仅仅、仅仅是深切的无奈,不是绝望不是愤怒。我一滴眼泪也没流。这是因为,这样的结果——丈夫将在某个战场上丢掉年轻生命的结果——我早已预想到了。在那之前一年我梦见同丈夫剧烈性交,意外来了月经,上山,慌乱之中打了中田君,孩子们陷入莫名其妙的昏睡——事情从那时开始就已被决定下来了,我已提前作为事实加以接受了。得知丈夫的死讯,不过是确认事实罢了。我灵魂的一部分依然留在那座山林之中,因为那是超越我人生所有行为的东西。

  最后,祝先生的研究取得更大进展。请多珍重。

  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