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在1924年她的好友王剑虹病逝后,心情沉郁,只身离开上海北上。到北京后仍然找不到出路,更陷于精神苦闷之中。在这种心境下她重读鲁迅的文章,感到“有所慰藉”,于是就如饥似渴地搜寻鲁迅的文章来读。从中她似乎“见到了一线光明”,就给鲁迅写了封信,表述了自己的苦闷心绪。当时鲁迅对丁玲一无所知,没有给她回信。
丁玲与鲁迅见面则是1931年的事了。当时她受左联的委托在上海筹编文学刊物《北斗》,她想在刊物上刊登一些质朴而有冲击力的插图。冯雪峰得知后,在1931年7月31日带着丁玲来到北四川路的鲁迅家。当时鲁迅正为柔石等烈士的惨遭杀害而痛心,便为《北斗》选了一幅凯绥·珂勒惠支的木刻《牺牲》,刊登在创刊号上,以此表达鲁迅对柔石等烈士的纪念。
此后,丁玲多次到鲁迅家去,也多次在左联的会议上见面,鲁迅对她很关注。丁玲的《水》出版后,鲁迅向她要了十几本,将这些书推荐给他的朋友们,以扩大丁玲的影响。
1933年5月丁玲被国民党绑架后,鲁迅除了联名知名人士向国民党当局提出抗议外,还为丁玲母亲的生活十分关注。他与上海良友图书公司联系,将丁玲的小说《母亲》的稿酬,分期汇寄给丁母,以解生活困顿之忧。
不久传闻丁玲被杀害,鲁迅很惋惜这位有才华的女作家,便写了一首七绝,表达了他的沉痛心情:
如磐夜气压重楼,
剪柳秋风守九秋。
瑶瑟凝尘清怨绝,
可怜无女耀高丘。
1934年鲁迅与茅盾编选英译本中国短篇小说集《草鞋脚》时,选编了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水》等小说,他们是将丁玲的小说作为“文学革命”的成果予以推荐的。
1936年夏天丁玲得以逃出南京,是曹靖华将丁玲的处境告诉给鲁迅,鲁迅通知给冯雪峰,帮助丁玲逃脱虎口的。丁玲到上海后,要求会见鲁迅,但因鲁迅病重,未能如愿,不料丁玲到达西安时,就得到了鲁迅逝世的噩耗。她只好以“耀高丘”的署名致信许广平女士表达了哀悼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