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山高句丽山城】
在吉林省吉林市东郊龙潭山上。登古城远眺,可俯瞰全城。约建于高句丽四世纪至五世纪前后,为一军事城堡。周长2.396米,城墙最高处逾10米,基宽10米左右,上宽1—2米,雄踞悬崖峭壁之上,居高临丁,易守难攻。四隅各有一平台,南台最高,海拔388米,为此山制高点,俗称南天门。平台是当年的瞭望台,长20—25米,宽6—9米,曾发现红色绳纹瓦,当年可能有过角楼之类的建筑。城内尚有龙潭、旱牢,亦有名。
【龙潭】
又名水牢。在龙潭山高句丽山城西北角最低处。龙潭山因此得名。东西长52.8米,南北宽25.7米,深9米以上。周围以石垒砌,寒潭澄碧。夜月当空,倒映潭心,素有“龙潭印月”之名。此潭当为昔时利用泉眼修建的贮水他。俗传锁孽龙于此。传说早年曾有铁链系树上,其端深垂潭心。好事者拽链,则黑云骤合,狂风大作,潭水翻澜。其人走避,则铁链复沉水底。又传池东南有桦树,高9丈,径2尺,树干笔立,枝叶蓊郁,与众不同。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帝东巡至此,封为“神树”。春秋时龙潭、“神树”并祭。乾隆、光绪年间,曾在此修建龙土庙、关帝庙、龙凤寺等,今已残破。
【旱牢】
在龙潭山高句丽山城西南角高处,南天门之下。系用花岗岩石块垒筑,立基于盘岩之上。圆形,周壁如削,直径10.6米,深3米左右,雨后亦不积水。传为古代“旱牢”,疑是储存物资的地窖。
【北山】
在吉林省吉林市区西北。主峰海拔270米,占地128公顷,其中山地70%,平地和水面30%。东西两峰间,有拱形石桥相通,名鸾佩桥。东山有清代修建的玉皇阁、药王庙、坎离官和关帝庙等。玉皇阁规模最大,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正殿曰朵云殿,东西各有禅堂五间,两侧是钟鼓楼,中为牌楼,上有“天下第一江山”匾额。关帝庙和药王庙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药王庙为医药界筹款修建。关帝庙有正殿三楹,前有戏楼,左右力钟鼓楼,院内还有依凭悬崖而建的观渡楼。登此楼可眺望松花江,烟水浩渺,令人心旷神怡。西山主峰上有旷观亭,高10米,1976年又在东峰上修建揽月亭,高28米,登上亭楼鸟瞰,全市景物一览无余。山下有人工湖二个。每当夏日,北湖荷时田田,菡萏飘香;南湖游艇如梭,波光荡漾。湖边建有水榭、长廊、湖心亭。冬天山上积雪,湖面结冰,又是滑雪溜冰的好地方。
【吉林毓文中学】
在吉林省吉林市。创建于1917年,1935年曾被日伪反动派关闭。解放后先后为吉林市船营区第三小学、第二十二中学校址;1964年2月22比恢复为吉林毓文中学,并扩建成为完全中学。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金日成主席曾于三十年代初期在该校学习,并从事革命活动。1953年,把他学习过的教室改为金日成读书纪念室,陈列当年学生用的帽徽、钮扣,教学用的讲台、讲桌、书桌等。在纪念室内还陈列了1958年金日成主席访问我国时,通过使馆赠送给该校的长鼓、圆鼓、唢呐。伽■琴;以及1974年5月,金日成主席赠送给赴朝访问的毓文中学代表团的车床和各种动物标本。
【阿什哈达摩崖】
在吉林省吉林市东南15公里阿什哈达屯松花江北岸山上。为明代两摩崖文字碑。第一碑刻于断崖绝壁上,坐北朝南,其下临江,距水面高约10米。文字碑通高135厘米,宽70厘米,刻宁三行。第二碑位于第一碑西30米处,坐东向西。摩崖文字周围有一上圆下方碑形刻线,中高122厘米,两侧高1肥厘米,上宽61厘米,下宽62厘米,正书竖刻文字七行。碑文记述了明辽东都指挥司使刘清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洪熙元年(1425年)、宣德七年(1432年)三次率军至此,第一次时修建龙王庙,第三次兼任造船总兵官又重修龙王庙/明实录》卷九十载:“比遣中官亦失哈等,往使奴儿子等处,令部指挥刘清领军松花江造船运粮,今各宫还朝,而军士未还者五百亲人。”摩崖碑文证明吉林市是明朝造船运粮基地,对经营黑龙江流域和开发东北起了重要作用。
【松花湖】
在吉林省吉林市东南24公里的第二松花江上游,为丰满水电站截流大坝拦截江水形成的人工湖。湖面最长处2m公里,最宽处10余公里,水域面积480多平方公里,最深处70米,蓄水量110多亿立方米。可灌溉50多万亩田地。盛产白鱼、鲤鱼、蛙鱼、鲫鱼。湖平如镜,四望层峦迭蟑,奇峰林立;湖上白帆点点,风光滴旎。上游20公里处湖心岛——五虎岛林木葱郁,筑有游人憩息就餐馆所,辟有游泳、钓鱼和划船等区。
【猴石山遗址】
在吉林省吉林市北郊孤家子北2公里的山岗上。山西临松花江处有一石砬,状若猕猴蹲坐,故名。山上18.000平方米范围,分布环山建造的古代遗留房址约百座。房址呈半地穴式,多为长方形,面积在20—30平方米间。靠上坡以坑壁为墙,下坡垒砌石块作壁。出土有大量石斧、陶鼎、纺轮、网坠等石器、陶器,还有少量小件铜器等,墓地在遗址东北一里,墓葬均作矩形石棺,左右垒石,头脚以石板挡筑,顶盖石板。随葬品多是生产、生活用具,亦有少量装饰品,反映了贫富分化和男女分工的情况。据碳14测定,遗址所属年代,约当战国中期。与此类似的尚有吉林市长蛇山、西团山土城子等遗址,说明古时这一带是居民村落比较密集的地方,农业比较发达,渔猎经济也占一定比重。
【乌拉古城】
在吉林永吉县乌拉镇北250米处。是明代女真扈伦四部(叶赫、哈达、辉发和乌拉)之一的乌拉部所在地。乌拉也写作兀喇、乌喇。本名呼伦,姓纳拉。始祖纳齐卜禄,五传至克什纳、古对朱颜兄弟。克什纳之后为哈达部。古对朱颜生太兰,太兰生布颜,布颜收附诸部,筑城洪尼,滨乌喇河,故名。至万历年间十传至满大,在其弟布占泰协助下,逐渐强大,称霸于今吉林地区,屡与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争斗。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正月,两军决战,距百步,努尔哈赤“合马步战,矢交如雨,呼声震天”,乌拉兵大败,死者十之六七,布占泰只身奔叶赫,乌拉遂亡。古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有内、中、外三道城墙,四隅有角楼,城外有护城河。城中有一夯土垒筑高合,俗称白花点将台,长约50米,宽28米,高7米,南边为花岗岩铺砌的石阶,四十三级,似为瞭望台。登台环视,城外山川平畴,尽收眼底。城内曾出土铸有明万历年款的铜火铣、双鱼铜镜、铜佛像、玉带钮等。
【完颜希尹家族墓地】
在吉林舒兰县小城子北5公里的山岗上。这里山峦起伏,避风向阳。墓地长5公里,宽1.5公里,分五个墓区。完颜希尹,欢都之子,是金初著名政治家,女真文字的创造者。天辅三年(1119年)金太祖阿骨打命希尹撰本民族文字。他依傍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并根据民族语言习惯造字,八月字书成,“太祖大悦,命颁行之。赐希尹马一匹,衣一袭”,史称女真大字。金熙宗时,希尹官至尚书左丞相兼侍中,加开府仪同三司。因金统治者内部斗争,与两个儿子一起“赐死”。后昭雪,重新葬墓地二墓区。1980年发掘,出上有铁券,莲瓣竹节铜蜡台,仿定窑白瓷瓶、碟、蜡烛,以及丝织品。大定十七年(1177年),在墓旁敕建完颜希尹神道碑,龙首龟跌,正背面均为汉字,计二千八百余言,是研究金史的重要资料。墓地石人、石羊、石虎甚多,形制古朴,是金代雕刻艺术不可多得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