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脸城】
在吉林梨树县。为金韩州所在地,金初韩州即辽韩州(辽宁省昌图八面城),天德二年(1150年),迁旧百溪营,即本城。辖临津、柳河二县。《金史·太宗纪》天会六年(1128年)十月条载:金人俘宋徽、钦二帝,徙囚于此。正隆五年(1160年),契丹人不堪金征兵,在撒八领导下掀起反金斗争,东北各地契丹人群起响应。在谋克括里率领下曾攻陷韩州,占据该城。在吉林九台县曾发现“韩州刺使之印”,背面一侧刻“大定二年闰二月”,一侧刻“少府监造”。
通化市辉南县集安县
【靖宇陵园】
在吉林通化市浑江东岸山岗上。为纪念民族英雄杨靖宇而建。1954年动工,1957年竣工。陵园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进园门经水泥甬道,绕中心花他直抵陵堂。园内松柏苍翠,景色庄严。灵堂建筑具有民族风格。中央为烈士半身塑像,上悬朱德所书“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横匾,基座正面镌刻烈士简历。灵堂后是陵墓。安置着黑绒覆盖的灵柩。陵园两侧为陈列室,展出烈士的照像、遗物、遗著,以及抗联一路军战斗事迹。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到东北从事革命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创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940年2月23日,牺牲于濛江(今靖宇县)三道崴子,年仅35岁。
【辉发古城】
在吉林辉南县城(朝阳镇)东北17公里的辉发山上。是明代女真扈伦四部之一的辉发部所在地。辉发部本姓益克得哩,原系萨哈连乌拉江尼马察部人。始祖星古礼(星古力〕,传至旺吉努(王机署),征服邻近诸部,于辉发河畔呼尔奇山“筑城以居”,即辉发古城。旺吉努死,孙拜音达里“杀其叔七人”。自立为贝勒。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十二月,拜音达里参加叶赫等九部攻击以努尔哈赤为首领的建州部,大败,为努尔哈赤所灭。古城南、北、西三面临辉发河,以山脉为天然屏障,无险可守地段则以土石夯筑城墙。分内、中、外三城,周长分别为596.5米、892.3米、1.884米,每道城均设二门。今中城墙高3米、基宽吉林省(251)12米、顶宽2—3米。内城有一平台,周长336米,高出地面4.8米,上有砖瓦、陶瓷片等遗物,似为建筑址。近年曾出土五彩瓷罐、青花瓮罐、白地斗彩花碗、耳环、帽顶,以及铜、铁马蹬等。这些文物,有的来自中原,有的则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
【人面石刻】
在吉林集安县城北山腰一高句丽方坛积石墓前。墓两侧各树一石,左边一石镌刻人面。就墓的形制推测,刻石年代约当四世纪,是我国迄今为止所仅见的高句丽人像石刻。高104厘米,宽54厘米,单线阴刻,正面,半裸身。头戴菱形帻冠,脸作桃形;枣核形双目上斜,眉用双勾弧线刻出;鼻梁为两笔直的单线,鼻翼肥厚;嘴亦枣核形,耳作弓形。颈部以下只用简单弧线象征肩臂,并收缩为狭窄的身躯,胸前以两个带圆心的圈表示乳头。整个形象给人以古拙简朴的艺术风趣。
【广开上王碑】
在吉林集安县城东北5公里处。公元414年高句丽第二十代长寿王为纪念第十九代王而建。十九代王名谈德,号永乐太工,谥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故此碑俗称永乐太王碑,或好太王碑。为一方柱形角砾凝灰岩稍加修琢而成,无碑额,碑座埋土中,形制极富特色。高6.39米,宽1.35—2米不等。东南为正面,碑文环刻,共四十四行,满行四十一字,计一千七百七十五字。碑文首先记述高句丽建国的神话,称“出自北夫余”的第一代国王邹牟王,是“天帝之子”,“母河伯女郎剖卵降出生子”;然后称颂永乐大王攻掠六十四城和一千四百多个村庄的业绩:最后刻记三百三十户“国烟”和“看烟”,即守墓奴的摊派情况。碑文内容丰富,是研究高句丽历史的重要资料,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碑文书体在隶楷之间,方严凝重,匀称工致,拙朴遒劲,为书法家所推崇。
【好太王碑】
见“广开土王碑”。
【丸都山城】
在吉林集安县城西北2公里半的山脊上。建于公元3年,是高句丽前期都城的守备城,初称尉那岩城。平时储放乒械粮草,战时可恃险固守。公元209年,山上王移都山城,历时35年;公元342年,故国原王又都于此。山城西北高东南低,周长7公里。城垣用方整石材垒砌,东部完整处高6米。墙顶修有宽阔通道,外侧筑女墙。城门遗址五处,南门凹入,前有一片可由两翼城头控制的开阔地,有利于防御。城内有瞭望台、蓄水池和规模宏大的官殿遗址。东部宫殿遗址顺坡修成两阶,础石齐整,城内至今犹有兽面或莲瓣花纹的红色瓦当。瞭望台位于中央一脉山地南端,高约7米,登临眺望,河谷形胜,历历在目,俯瞰高句丽古冢累累,排列有序,颇具民族风格。
【长川一号墓】
在吉林集安县长川村的山麓台地上,西南约距县城22公里。高句丽贵族墓。共两座封土石室墓,东为1号墓,墓葬年代约当五世纪末。墓道西向,有前室、哺道、后室,雨道中还有石制对开门扉。前室四壁绘狩猎、歌舞、角抵、百戏、房舍、亭榭等;藻井绘墓主人札佛、神灵、怪兽、伎乐;后室四壁绘大面积莲花图案,色彩单纯,造型典雅,藻井绘星象,井有“北斗七青”的朱书题记。前室后壁藻井下部绘的礼佛图为一肉髻佛像,穿白色通肩大衣,双手合十跌坐须弥座上,后有佛光,旁有侍者、护法狮子,男女墓主膜拜于前:左右两侧藻井下部各绘缨络冠冕的菩萨四尊,反映了历史上佛教在高句丽的传播情况。北壁下部所绘高句丽人的狩猫生活,为高句丽壁画中场面最大、人物最多、内容最繁杂的一幅。
【关马山城】
在吉林集安县城西北35公里热闹屯东南的峡谷中。古代为高句丽交通要塞。山城占据的沟壑南北长600米,东西宽70—250米。利用自然山势,在南北两面隘口及东边沟岔里,以砾石构筑城垣三道,连结陡峭的石磖,形成一个城堡。北墙俗称头道关马墙,墙外有壕堑,壕堑外有垄堤,残存77.6米,宽10.5米,高2.3米;南墙俗称二道关马墙,东墙为二道关马墙,均无壕堑、垄堤。
【国内城】
在吉林集安县临鸭绿江畔,通沟河口东侧。曾为高句丽国都。高句丽原都统升骨城(今辽宁桓仁县境内),传至第二代琉璃明王,闻国内地方山高水险,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适宜建都。经亲临巡视,于公元3年迁都于此,并筑尉那岩城(国内城的守备城,即丸都山城)。此后长期为高句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呈长方形,周长2.713米。墙垣以巨大的花岗岩石条奠基,墙面用整齐的长方形石村垒筑,厚约10米,向内敬斜,层层收分,残垣高3—4米。西临洞沟河,其余三面各有一条宽10米的壕沟。城有六门,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多筑瓮城。四隅有角楼,城墙每隔一定距离修有突出城外的垛台,可监视和反击逼近城下之敌,显示了古城森严的防御体制。
【洞沟古墓群】
在吉林集安县洞沟河畔。高句丽古墓。排列有序,规模悬殊,有近万座之多。从外形可分为石坟、土坟两类。石坟年代较早,初以碎石或砾石堆积,称为积石墓。稍晚的吉林省(253)四周砌筑石条或筑成阶坛式,其中规模宏大的有太王陵、将军坟、千秋墓等。土坟年代较晚,内用石材砌筑墓室,封以黄土。有单室、双室、三室之分,墓室多近方形,顶部以石材错角垒砌,形成穹窿式或四角形、八角形的藻井。有的墓室有绚丽多彩的壁画,或墨书题记。已发现的壁画墓近二十座,著名的有舞踊墓、角抵墓、三室墓、四神墓和五盔坟四号、五盔坟五号墓等,大体是四至六世纪的作品。前期古墓壁画,多画在墓宝的粉白壁面上,主要描绘贵族生活,是高句丽社会风俗的生动写照;晚期壁画则直接画在平整的石面上,个别还安有囊金铜片和绿松石。四壁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主题,藻井绘有伏羲、女娲、日月星辰和各种形象的飞天等。是研究高句丽历史的重要资料。
【将军坟】
在集安县城东7公里的龙山山麓。洞沟古墓群著名古墓之一。是一座雄伟的高句丽王陵,有“东方金字塔”之誉,边长31.58米,高12.4米,共七级,用经过细致琢磨的巨形花岗岩石条垒筑,呈截尖方锥体。每面有三块倚护的巨石,在第五级中部,有早年打开的雨道,可通墓室。墓室长宽各5米,高5.5米,内有长方形石棺座两组,顶部以整块的巨石覆盖。墓顶上堆积有灰色莲纹瓦当、灰色瓦砾和铁链,四周石条边缘凿有排列整齐的柱眼,可知当年有享殿一类的亭谢。后侧有陪葬墓,是建筑在石砌基坛上的石棚。旧县志把将军坟定为高句丽第一代王朱蒙的陵墓,但从墓葬形制和建筑技术考察,应建于五世纪初。因早年已被盗掘,遗物荡然无存,确切年代不可考。为保护文物,供人游览,坟周已筑围墙,有阶梯可直达墓顶。
【五盔坟五号墓】
在集安县城东洞沟盆地中部。洞沟古墓群著名古墓之一。高句丽晚期王族墓。有封土石室墓两排。东西并列,规模宏大,状若头盔,偏北一排称四盔坟;另一排为五盔坟。1962年春,对五盔坟东端四号、五号墓进行了清理、著录。五号墓用巨型花岗岩石条筑于地下,东西长4.37米,南北宽3.56米,举高3.94米。南壁正中有雨道,外有巨大的挡门石。四壁上方有略伸进墓室的梁枋,上以两重顶石筑抹角迭涩藻井。室内置三石棺床。藻井、墓壁、棺床都绘有壁画。甬道左右各绘一力士,手执武器,作向外驱赶状。四壁以明艳浓重的色彩、刚劲的铁线描,绘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衬地为莲花和火焰组成的网纹图案。四隅绘人身怪兽托龙顶梁,梁枋上绘蟠龙八条,上下夹以菱形格和珊瑚枝组成的璎珞状花纹,下部迭涩伸进四壁的部位绘忍冬草图案。第一重顶石四面画龙,抹角石上绘人首龙躯的伏羲、女娲,牛首人身的神农氏导引手持火把的墓主人翩然升仙,以及锻铁冶轮的羽人等,第二重顶石上绘八个跨龙持乐器的伎乐仙人,盖顶石上绘龙虎缠结争斗。原来壁画上都点缀有鎏金花饰,尤虎鸟鲁的眼珠均以绿松石镶嵌,绘画工艺极臻宫丽。
【洞沟第十二号墓】
在洞沟古墓群中部,南距五盔坟五号墓0.5公里。
又名马槽冢,因墓中绘有马匹伏初的厩舍壁画而得名。为五世纪高句丽贵族墓。坟垄呈尖方锥形,周长90多米,高4.6米。分南北二室,墓门均向西南。南室规模稍大,甬道左右设两耳室,顶部平行迭涩十三层,构成穹窿式藻井:北室略小,顶部作四阿式藻井,甬道北侧有一耳室。两室四壁、藻井、甬道和三个耳室的粉壁上均绘壁画。画有房舍、家居、战斗、射猎、舞乐、作画、礼辇、厩舍、庖厨等画面,色彩丰富绚丽,线条道劲有力,形象逼真,笔墨酣畅,是洞沟墓群中最精彩的人物风俗壁画之一。对研究高句丽社会生活和壁画艺术,都极有价值。
【舞踊墓】
在集安县城东4公里的洞沟盆地上,北靠角抵墓。洞沟古墓群著名古墓之一。为五世纪初高句丽贵族墓葬。墓道西南向,由前室经雨道直通墓室。墓室方形,顶部以抹角迭涩构成穹窿式藻井。墓室四壁绘墓主人宴饮、娱乐、出行、狩猎等活动,藻井绘日月、星辰、奇兽、怪鸟、仙人。因南壁绘大幅群舞图,故名。图中男女七人伴唱,男子著长袖花衣、肥筒花裤,女子著长袖对襟襈裙。一舞男率四舞女翩翩起舞,舞女或著花衣裤,或著花襈裙,平列雁行,两臂后伸,长袖飘垂,蹑步向前。又有男子一人面对队列。以同一姿势起舞,似为领舞。歌舞者神态自若,如闻其声。于此可见古代高句丽群舞之一斑。
【角抵墓】
在集安县城东4公里的洞沟盆地上。南靠舞踊墓。洞沟古墓群壁画墓之一。为五世纪高句丽贵族墓葬。因墓室南壁绘角抵图。故名。画中有高鼻深目、筋骨强壮的男子二人,在大树下奋力角抵。二人裸露上身,头系巾结,仅着一短裤;各出右手从对方左腋下穿过,互提背后裤腰,一时未分胜负。一年老长者,从旁助兴。枝头上伫立小鸟,树荫下蹲伏二兽,似亦为这场角斗所吸引。谐趣横生,神情毕肖。
【三室墓】
在集安县城东2公里。洞沟古墓群著名古墓之一。为五世纪末叶高句丽贵族墓。墓道西向,墓室有三,故名。墓室间有甬道相通,在高句丽石室墓中别具一格。墓室近正方形,顶部均先平行迭涩数层,后置两重抹角迭涩构成藻井。墓壁粉白,上作壁画。一室绘墓主人家居宴饮、出行、狩猎和攻城,尤以攻城图最为生动,二武将跃马举槊战于城前;城上一人状甚怯懦,扶墙向外窥视;二士卒滚地厮打。二室东、南、北三壁各绘一力士,双腿曲蹲,两臂托梁;西壁绘一戴盔披甲的武上,手执刀予侍卫;藻井绘四神、飞廉、仙人、日月星辰等。三室四壁画托梁力士,藻井绘飞禽、走兽、莲花等。就墓室结构和壁画题材考察,此一墓葬年代当处于高句丽壁画石墓由中期向后期转变的阶段。
【太王陵】
在集安县城东5公里。洞沟古墓群著名古墓之一。是高句丽第十九代永乐太王谈德的王陵。王薨于公元412年,陵墓当为四世纪末、五世纪初的建筑。形制与将军坟相似,呈截尖方锥式阶坛形,但规模更大。边长66米,今存残高14.8米。各边均有五块倚护的巨石。是高句丽坟墓中营造工程最大的一座。谈德是高句丽历史上最强盛时期的统治者,陵墓宏大,与历史背景相符。由于陵墓庞大,阶坛坍塌,已成为山阜状的砾石堆积。墓顶曾出土灰色莲瓣纹瓦当和印有“愿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的文字砖,可知当年墓上尚有享殿一类建筑。
【霸王朝山城】
在吉林集安县霸王朝村东2.5公里山巅。是古代高句丽交通要道上的军事城堡。山城北高南低,转角齐整,状若畚箕,周长1,260米。城垣多利用天然崖壁构筑,仅于山势低伏处和南面狭谷用花岗岩石村垒筑,最高处垒石21层,高5.2米。城上筑有女墙,沿女墙下柱洞成行,山城四角筑有突出城外的平台。南门已经废圮,北门前方和右侧筑有挡墙,构成半圈瓮城。城内曾出土陶器、铁链、铁马具等物。霸王朝山城雄踞浑江左岸,控扼沿富尔江东渡浑江然后溯新开河抵国内城的孔道,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扶余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大金得胜陀颂碑】
在吉林扶余县石碑崴子屯东1.5公里的岗阜上。岗阜为一椭圆形台地,东西宽170米,南北长570米。北倚松花江,东临拉林河,地势开阔平坦。辽天庆四年(1114年)金太祖阿骨打,会诸路精兵二千五百亲人,在此誓师伐辽。谓“若大事克成,复会于此,当酹而名之”。后果大败辽军,遂名其地曰得胜陀。碑在陀中,高320厘米,由碑额、碑身、龟跌组成。正面为汉文,背面为女真字。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七月,世宗至长春州春猎,亲临太祖誓师之地立碑纪事。碑文为奉政大夫充翰林修撰同知赵可撰,儒林郎咸平府清安县令孙侯书,承直郎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党怀英篆额。清道光年间编写的《吉林外记》首录碑文,后《吉林通志》、《满洲金石志》均有著录。为研究金辽争雄经过以及女真文字的重要资料。
【塔虎城】
亦称他虎城或塔呼城。在吉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上台子北,南距县城约50公里,西北距大安县城10公里。辽重熙八年(1039年)置州城,是辽代皇帝直辖长春州的州府所在地,隶属窝笃盌斡鲁朵(兴宗延庆宫)。城为方形。周长5,181米,城垣土筑,高6—6.5米,基宽2.4—3.1米,上宽1—3米。城墙外壁均筑有十六个马面,中间有瓮城,四隅有角楼,城外还有护城河两道。周围多河流沼泽,是辽代皇帝春季捺钵之地。辽帝每年春夏秋冬,分别去各地狩猎或避寒暑,谓之“四季捺钵”。捺钵是“契丹家语,犹言行在也”。春日帝至长春州周围出猎,群臣百官相随,“界外生女真酋长在千里内者,以故事皆来朝”。钓鱼或捕鹅之后,必举行一次盛大的头鱼或头鹅宴,畅饮歌舞。有时在此处理其它政务。
|